姜昭宁目视着前方,夜色沉沉,远方似乎有火光在跳动。
她淡淡地说道。
“起码不要打仗的。”
“若是打仗,人过得太苦了。”
萧启之伸手,轻轻摸了摸姜昭宁的脑袋。
他的掌心温热,带着薄茧。
“还是如此善良。”
“不过,既然是你的愿望,本王会尽力帮你实现。”
“昭昭,本王要走了。”
姜昭宁喉头微哽,最终只淡淡说了一句。
“保重。”
萧启之最后看了她一眼,那眼神深邃,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进骨子里。
他很希望自己可以留下来,可他更想去完成昭昭的心愿。
所有的情爱,等到天下初定的时候再说。
随后,他和陌书一起,身影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
姜昭宁在原地站了很久,直到夜风吹透了衣衫,带来一阵寒意。
……
接下来的几个月,很明显天下乱了许多。
姜挺这边也在不断扩充土地。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姜挺就又拿下了两座城池。
姜挺打仗,稳扎稳打。
他不太喜欢孤军深入,全力冲锋。
因此在打下一个城之后,他总要对城内进行一番整治。
等到城内基本秩序已经稳固,百姓归心。
姜挺才会开始谋划下一个城。
每一个他打下的城,都固若金汤一般。
姜昭宁则跟在他的大军之后。
替他调度粮草,就地征募兵员,处理各种繁杂的后勤事务。
她心中,偶尔也会想起萧启之。
不知他现在身在何方,是否安好。
直到一日,前线有他的消息传来。
军报上说,萧启之在北境起兵,与拥兵自重的镇北侯对上了。
军报的末尾,写着两个字。
大胜。
姜昭宁看完之后,一直悬着的心,悄然落下了一半。
她知道萧启之打仗特别厉害。
可却没想到,他甫一出手,便如此雷霆万钧。
那之后,仿佛成了一种惯例。
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关于他的消息传来。
每一次,都是他胜利的消息。
他好像一个永胜将军一般,战无不克。
萧启之也确实如他所说,他并未与丞相他们合谋,反而一直在围剿他们的势力。
如今,已经是接近夏日。
晚间的风带着一丝凉意,拂过窗棂,让屋内的烛火轻轻摇曳。
桌上的几样家常菜还冒着温热的白气,香气与微凉的夜风混在一处。
姜挺搁下了手中的竹筷。
筷子与瓷碗相碰,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他双眼亮得惊人,那光芒里,竟是对一个敌人的全然折服。
“昭昭,萧启之简直是用兵如神!”
“若是他那样的处境放在我身上,我定不能胜。”
“泰然处之,却能于绝境中找出唯一破绽,随后一击而中。”
“太厉害了。”
姜挺说到这里,胸口微微起伏,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
“若不是他对你做出如此之事,为兄还真想同他结交一番。”
姜昭宁看向姜挺,心底深处泛起一丝难言的涟漪。
听到兄长如此不加掩饰地赞赏,她眼睫微垂,遮住了眸中的情绪。
“兄长,你很敬佩萧启之?”
姜挺重重地点了点头,没有半分犹豫。
“单论用兵,为兄自愧不如。”
“昭昭,不瞒你说,为兄是个高傲的人,从不肯轻易服谁。”
“可萧启之在这一块,确实是当世奇才。”
姜昭宁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
“确实如此。”
“他自小便对兵书战策无师自通。”
“只是可惜,今生有缘无份了。”
提及此,姜昭宁又抬眼看向姜挺。
“兄长,上次我所说的话,你不要有压力,我们并不会逼你答应。”
姜挺看着她,眼神柔软下来,仿佛在看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
他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脑袋。
“兄长虽然没有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但也从父亲那里听说过不少你的事。”
“我知道,你心中真正在乎的人是谁。”
“兄长是自战场上归来的人。”
“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姜昭宁的心口一窒,随即缓缓点了点头。
“兄长,对不起,上次是我太过于鲁莽。”
“那母亲那边……”
姜昭宁清楚自己母亲的性子,一旦认准了事情,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兄长现在是母亲眼中的乘龙快婿,绝不会那么轻易放手。
姜挺收回手,指尖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发出一声沉闷的轻响。
他又是微微一叹。
“放心,此事便交给我吧。”
话锋一转,他的神色重新变得严肃。
“对了,昭昭,明日我又要出征。”
“前线传来消息,有许多灾民正在往这边涌来。”
“到时候你一定要妥善安置。”
“新旧灾民之间要分开,更要防止有些不轨之人混入其中。”
姜昭宁的神情也跟着肃穆起来,她点头应下。
“兄长放心,做这些事情,我已有经验。”
这些时日,她跟在兄长身后,一路安置了不知多少灾民,对其中的门道早已了然于心。
单凭一点,姜挺就远不如姜昭宁。
姜昭宁能一眼辨出人群中谁是真正的灾民。
曾经有人混在灾民中生事,企图从内部制造矛盾。
然而,他们还未行动,姜昭宁便已看出了端倪,不动声色地指给了姜挺。
姜挺当即将人拿下,细细一问,果然是朝廷派来的探子。
自那件事后,姜挺对这个妹妹,是放了一万个心。
他的目光落在姜昭宁沉静的脸上,那份沉静之下,是远超同龄人的智慧与坚韧。
姜挺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看向姜昭宁。
“昭昭,你真的不考虑那个位置吗?”
他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饭厅里投下一颗巨石。
“若是兄长真打下了这江山,将江山交给旁人,兄长不服。”
“但若是交给你,那是给咱们姜家打江山,兄长自然是愿意的。”
“何况,你的治理之能,确实比兄长好。”
那几个被打下的州府,在姜昭宁的治理下,早已不见战乱的颓败,反而处处透着生机。
她鼓励经商,削减赋税。
尤其是新阳城,如今已是商旅乐园,繁荣景象日胜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