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四章 稻圣功绩昭百世(下)

作者:未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凉初,安初元年。


    眴朝气数已尽,在天存十年的正月,宇文家族之首宇文暖率领众将士攻入天州皇城三大宫殿之一的大悦宫。眴哀宗姚佑下诏书表示愿意将帝位禅让给宇文暖,条件是要放过所有姚姓有虞氏的后人,并且不得让他们为奴。


    宇文暖接受帝位并同意这个条件,不久后姚佑便暴毙身亡,传闻死相惨重。二月二日,龙抬头,宇文暖在天州正式举行禅位仪式,数日后,大赦天下,改元安初,国号大凉。而眴朝后人有虞氏便幽居在天州各地,虽保全性命但不得擅自离开天州,且不能入朝为官,但一生衣食无忧。


    虽然天下大定,但姜子虚出生在一个战乱的时代,年幼时的饥饿、颠沛流离的记忆决定了他毕生的追求: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火光冲天、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让他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从那时起,他下了决心,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但是他的强大,并非为一己私欲或作恶多端,而是为了保护弱小的人。


    他虽处乱世,但他书香门第的氛围熏陶,让他迁徙时也不忘寒窗苦读,目的就是入朝为官,造福于百姓。可是朝廷腐败,满朝皆佞臣,贪官污吏遍野,科举多次依然无望,便奋笔疾书,写下抨击朝廷的文章,却因此书被皇上看到,将他流放于苦寒之地,这让他更清晰看到食不果腹的百姓。有的为升斗米被打死,有的为了保命甚至还易子而食。


    他放弃了科举之路,脱下锦衣,亲自下地种植水稻,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躬耕于田间。


    可是天灾难料,水稻等农作物难以成熟,很多时候还没发芽便枯萎了。他为了找到更好的种植方法,炎炎夏日还站在稻田里思考,有时带水囊和馒头,有时连饿都不知道。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噎膈。


    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六年,他终于找到水稻的最佳种植方法,甚至还想出一种抗旱抗寒抗涝且产量多的水稻品种。可是没想到乱军四起,**掳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都被烧成灰烬,包括他的稻田。


    他只觉得脑子里“轰”地一声,浑身发抖,于是他决定起义。幸好他的心血没有白费,虽经历艰辛,但他苦思冥想实践多年的农作种植成功,天下百姓都可以实现温饱,不用再担心天灾的问题。


    大凉顺应天意,成为一个新的皇朝,姜子虚功不可没。可是自古帝王多疑心,担心有一日会功高盖主,得到帝王的猜忌,便主动请缨,前去神州各地,继续把自己的农作发扬下去,让百姓都丰衣足食。


    宇文暖得知他的心意,为了让他安心,便赐姓“袁”,寓意圆梦,他们相识也是一场缘分。大家也因他的功绩都尊称他一声“袁老先生”。


    得到宇文暖的回答后,袁老先生便安心致力于农业的发展。比起高床暖枕、玉盘珍馐,身为国公大人的他更愿意在稻田里跟农民一起同吃同住,闻着稻香入睡,听着蝉叫入眠。


    袁老先生的功绩不仅是在大凉,只要是吃粮食的种族,都知道他的功劳。他去世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在稻田里建了一座稻圣庙,并在田野里建他的雕像,让他实现在稻田下乘凉的梦。


    但是没想到,五百年后的今天,竟然有人重蹈覆辙,毁掉田野和粮食,居然还想炸掉稻圣庙,由此攻入大凉,真是讽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