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0章 曲水流觞

作者:棒棒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只见齐逾的仪仗缓缓停下,他自车辇中步出,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僵在原地的高笠身上。


    他缓步走到高笠面前,虽未疾言厉色,但无形的威压已让那桀骜少年白了脸色。


    齐逾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高公子方才似乎对乐安县主颇有不敬?若是觉得县主不足以让你信服,不知孤……可有这个资格,邀公子留下,参与这民学监的考校?”


    高笠再是心高气傲,也深知眼前之人是他绝对开罪不起的。


    若真惹怒了太子,莫说他,便是他父亲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他立刻收敛了所有嚣张气焰,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发颤。


    “草民……草民不敢,太子殿下勿怪,草民定当尽心考校。”


    李知安在一旁看着,内心颇感无语。


    这高笠前倨后恭,变脸如此之快,还以为他多有风骨,不畏权贵,原来也只是个欺软怕硬又见风使舵的主。


    看来还是自己这县主的名头不够震慑,加之是女子,才屡屡被人看轻。


    她与齐逾交换了一个眼神,齐逾眼中亦有一丝了然与无奈。


    很快,民学监的老掌事便出来引导通过初步核验的考生入场,各位夫人则在外等候着。


    若在以往,这等民间学堂她们未必看得上眼,毕竟京城世家大族皆有底蕴深厚的族学。


    但今时不同往日,李知安圣眷正隆,眼看前途无量,这民学监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加之陛下已有改革之意,逐步废除某些世袭罔替,便是嫡子也需凭真才实学搏前程。


    既然如此,在哪里读书不是读,若能在此多结一份善缘,多一条门路,自然是好的。


    然而,当考生们按号入座后,却发现桌案上并无考题,只有一张洁白宣纸,旁边摆放着笔墨砚台。


    别说是考生,就连李知安也有些疑惑地看向老掌事。


    老掌事正欲上前解释,却见侧面一道小门开启,一位身着月白色儒衫,气度雍容不凡的年轻男子缓步走出。


    正是太学学傅的嫡长子,程向行。


    齐逾见到他,剑眉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再看李知安也是一脸意外,便知这定是程向行自作主张前来。


    外面的夫人们也有不少认得程向行的,见状更是震惊不已,暗自庆幸方才没有对李知安有任何失礼之处。


    竟能请动帝师之子亲自来出题,这乐安县主的本事果然非同小可。


    程向行无视了齐逾投来的不满目光,见时辰已到,便朗声宣布考题。


    他所出之题,并非寻常诗词歌赋或经义解读,而是一道关乎国计民生的策论题。


    “今我大安虽海内升平,然西北旱魃为虐,赤地千里,流民渐起,东南潮患频仍,堤坝屡溃,田庐漂没,国库虽丰,然赈济工筑,所费浩繁。当此之时,诸位有何良策可纾民困、固国本,兼防奸宄趁机作乱,愿闻其详。”


    此等题目,最是考验考生的见识,格局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死读诗书者可答。


    程向行此举意在甄别是否有真才实学,乃至未来入仕为官的潜质。


    考题一出,考场内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


    有人抓耳挠腮,面对白纸无从下笔,也有人如高笠一般,虽初时一怔,但随即眼中闪过锐光,略一思忖便从容研墨,挥毫疾书,脸上带着十足的自信。


    李知安在一旁静静观察,见高笠下笔如有神,倒是生出几分好奇,想看看这狂妄少年究竟有几分真才实学。


    有才者,狂妄些或许也无妨,只要才堪大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待一炷香燃尽,锣声敲响。


    考生们停笔,陆续交卷离场,多的是人垂头丧气,连连摇头,但亦有人如释重负。


    高笠则依旧那副淡定模样,交卷时甚至还不忘瞥了李知安一眼,轻哼一声,姿态傲然。


    李知安见状,略一挑眉,心中暗忖:这小子,还真是有够欠教训的。


    为保证公正,程向行当场阅卷。


    老掌事也趁此机会向李知安解释:“县主勿怪,原先老朽已经备好考题,但程少傅突然前来,言及为国选才乃是大师,他要亲自出题,故有此变。”


    原本他想要跟李知安禀报的,但还没来得及李知安便来了。


    齐逾在一旁听得清楚,冷着脸瞪了程向行一眼。


    程向行恰好抬头看到,不由失笑,调侃道:“太子殿下近日是愈发小气了。”


    齐逾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程少傅也是愈发爱多管闲事了。”


    李知安看着这两人之间弥漫的莫名火药味,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两人上次还驾马并行,怎的今日就开始唇枪舌剑了,当真是怪。


    程向行不再与齐逾斗嘴,专注批阅考卷。


    他手持朱笔,一目十行,期间还不时圈点。


    最终,他从众多考卷中挑选出了十余份,递给齐逾过目。


    齐逾接过细看,这十余份策论确实出类拔萃,不仅文采斐然,更难得的是见解独到,思路清晰。


    所提对策虽略显稚嫩,但颇具可行性,可见是用了心思的。


    最终,由程向行出面宣布了通过考校的名单。


    高笠对于自己的入选毫不意外,仿佛理所应当。


    待众人逐渐散去,李知安正欲转身入内,却被一位衣着体面的夫人轻声叫住。


    那位夫人是刑部员外郎的马夫人,她满脸笑容,热情地将一份请帖塞到李知安手中,连声道。


    “县主日后可要多多关照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了。”


    李知安这才想起,马夫人的嫡幼子也在那入选的十余人之中。


    马夫人又热情邀请道:“过些时日,妾身家中要办一场曲水流觞会,请的都是些相熟的夫人小姐,不知县主可否赏光前来?”


    李知安见对方盛情难却,此前也参加过此类曲水流觞宴席,她便点头应下。


    “夫人客气了,届时定当赴约。”


    等所有人都离开后,那高笠竟还留在原地未走。


    他见李知安看过来,又习惯性地想露出那副挑衅的神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