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1章 准许和离

作者:棒棒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京城为官者最擅见风使舵,不少人的恭贺声夹杂着或真或假的赞美,不绝于耳。


    但她始终神色平静,一一淡然回应,既不热络,也不失礼。


    齐飞娴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挨着李知安坐下,满眼都是崇拜的小星星。


    “想不到你竟然如此厉害,竟能猎得猛虎,我连兔子都射不准,以后你教我射箭可好?”


    李知安难得露出一丝浅笑:“长公主殿下过誉了。”


    坐在不远处的二公主齐如玉却一脸骄矜。


    闻言,她也冷哼一声,尖声道:“我们的长公主也太好哄了,猎虎?谁知道是不是走了什么运,捡了哪个人的便宜,一个商贾之女,能有多大本事?”


    她刻意咬重“商贾之女”四个字,满是轻蔑。


    齐飞娴翻了个白眼,转过身意有所指地说:“可我怎么听说有些人的皇兄当场要比试射箭也没比过,技不如人就要承认。”


    齐如玉柳眉倒竖,正要反驳,殿外传来内侍的高声通传。


    “皇上驾到——!太后娘娘驾到——!”


    满殿顿时安静下来,众人起身行礼。


    皇帝心情颇佳,落座后先是嘉奖了一番此次春狩表现出色的年轻子弟。


    最后,目光落在了李知安身上,笑道。


    “赵李氏,你救了贤妃,又勇夺头筹,朕曾言允你一请,今日庆功宴,正是良辰吉时,你可想好所求何事了?但说无妨。”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知安身上。


    不少人暗自猜测,以她精明的经商头脑,或许求个皇商身份,或是几处田庄铺面。


    太后端坐皇帝身侧,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适时地开口,话语却有些意味不明。


    “皇帝金口玉言,允下的承诺自然珍贵,哀家看赵李氏年纪尚轻,如此大事,想必还需仔细思量,权衡利弊,不若让她回去再好好想想,选个最合宜的请求,方不负圣恩。”


    她含笑看向皇帝,话语中对李知安的暗示已极为明显——不要提不该提的事情。


    皇帝微微颔首,也觉有理:“母后所言甚是,赵李氏,你若是没想好,那便……”


    “陛下!”李知安已然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声音清越。


    “臣妇感念陛下隆恩,不敢再劳陛下与太后娘娘挂心,臣妇所求之事,已然深思熟虑。”


    她深吸一口气,在太后骤然转冷的目光注视下,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


    “臣妇恳请陛下恩准,臣妇要与户部侍郎赵彦之——和离!”


    话音刚落,偌大的琼林苑,落针可闻。


    只有丝竹声在短暂的停顿后,尴尬地继续响起,显得格外突兀。


    皇帝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眼中满是意外。


    满堂无不震惊,一个女子放弃侍郎夫人的身份,主动要求和离?


    这在大安朝,虽非绝无仅有,却也极为罕见,尤其还是在天子面前。


    太后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握着凤椅扶手的手指微微收紧,眼神锐利如刀,死死盯着殿中那个挺直脊背的身影。


    她万万没想到,李知安竟敢如此直接,如此不留余地,这无异于当众打了她的脸。


    短暂的死寂后,是压抑不住的哗然。


    “和离?她疯了吗?”


    “放着好好的侍郎夫人不当?她图什么?”


    “就算经商厉害,终究是商贾,士农工商,商为末等,没了官家夫人的身份,她算什么?”


    “就是!太不知好歹了!陛下和太后都给她台阶下了……”


    各种议论声嗡嗡响起,大多是不解、嘲讽和轻蔑。


    唯有齐飞娴还有齐迎等少数真心关切李知安的人,眼中流露出惊喜和释然。


    皇帝在最初的惊讶后,很快恢复了帝王威仪。


    他看了一眼脸色铁青的太后,又看向殿中神色平静却异常坚定的李知安。


    这是他亲口许下的,自古帝王金口玉言,岂能反悔。


    “准奏!”皇帝大手一挥,“朕即刻下旨,准你与赵彦之和离,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谢陛下隆恩!”李知安深深叩拜下去,心中那块压了许久的巨石,终于轰然落地。


    宴会散后,李知安不出意料地被传召至慈宁宫。


    殿内灯火通明,却弥漫着一种冰冷的压抑感。


    太后端坐凤榻之上,屏退了所有宫人,等人都撤了出去,她脸上再无半分宴席上的慈和,只有一片沉沉的阴郁。


    “李知安,”太后的声音中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你今日在宴上,可是对哀家不满?”


    李知安垂首立于下首,姿态恭敬:“臣女不敢。太后娘娘何出此言?”


    “不敢?”太后冷笑一声,“哀家让你回去好好想想,选个稳妥的请求,你倒好,转脸就当众提出和离,你这是将哀家的话置于何地,将天家威仪置于何地?”


    李知安抬起头,眼神清澈,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与不解。


    “太后娘娘息怒,臣女只是不解,上次在慈宁宫臣女恳请娘娘赐下和离懿旨,娘娘未曾应允,臣女思前想后,实在想不明白,与赵彦之夫妻情断,为何不能和离?娘娘慈悲为怀,最是体恤臣下,能否为臣女解惑?”


    她将问题抛回给太后,目光坦然。


    太后被她问得一滞。


    上次阻拦自然是因为李知安是一枚重要的棋子,岂能放走?但这理由不能宣之于口。


    太后眼神闪烁,含糊道。


    “哀家当时自有考量,你身为女子当以夫家为重,以名节为重,和离岂是儿戏?传出去于你名声有损!哀家是为你好!”


    这番冠冕堂皇的话,李知安已经不再愿意相信了。


    她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太后那一瞬间的语塞和眼神的闪躲,心中疑窦更深。


    再联想到齐逾的提醒,太后的真实用意定不会只是如此简单。


    但眼下与太后撕破脸皮对她毫无益处。


    李知安迅速调整情绪,没一会儿眼中就蓄满了泪水,说话的声音带着哽咽和委屈。


    “太后娘娘的苦心,臣女自然是明白。”她微微哽咽了一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