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寅三人走下小坡,真正踏入盐场内部。
近距离的观看带来了更为直接的震撼。
这片盐场占地极广,置身其中,才真切感受到何为一望无际。
每块盐田的大小和深浅都经过精心设计。
最初引入海水的第一格盐田,水量最为丰沛,面积广阔,水深也最深,望去仿佛一片微型的海。
随着水分被阳光和海风不断蒸发,后续每一级盐田中的海水深度都逐渐变浅,面积也相应缩小,颜色却愈发深邃浓稠。
他们沿着田埂慢慢行走,逐一观察,方才的理论此刻化为了眼前清晰可见的变化过程。
正当三人看得入神,指指点点、低声讨论时,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穿着沾满盐渍工装的老工人朝着他们走了过来,眼神里带着审视。
“你们几个,是干什么的?”老工人声音沙哑,带着明显的防备。
苏寅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暗叫不好。
怕什么来什么,这显然是来看场子的老师傅,怕是要来赶人了。
就在他大脑飞速旋转思考对策时,却见程处默脸上瞬间堆起憨厚热情的笑容,一个箭步就迎了上去,动作无比娴熟地从裤兜里掏出一盒香烟,利落地弹出一根递了过去。
“老师傅,辛苦辛苦!来,抽根烟歇歇!”
他那语气和姿态,自然得仿佛是在自家地盘招呼老熟人。
苏寅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些大唐人敬起烟来比自己还溜。
怎么显得人家是现代人,自己才是古人似的?
嗯,可能是因为自己平常不抽烟吧。
那老工人显然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敬意”有些意外,打量了程处默一眼,倒也没拒绝,顺手接过那根烟,习惯性地别在了耳朵上。
但他的警惕心并未完全放下,继续追问道:
“谢谢了。不过你们到底是来干啥的?”
这时,苏寅总算反应过来了。他赶紧上前一步,脸上挤出诚恳又带点学生气的笑容,接话道:
“老师傅您好!我是大学生,趁着假期过来做社会考察的。”
他指了指身后的盐田,“我们就是想实地看看盐场是怎么运作的,好写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老工人眯着眼,上下打量了一下苏寅,清爽的打扮,略显青涩的气质,确实像个学生娃。
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又点了点他身后的程处默和李泰:“那他们两个呢?”
“他们是我的表弟!”苏寅回答得又快又自然,“放假在家闲着,就一起带出来见见世面。”
“哦…”老工人似乎认可了这个说法,紧绷的脸色终于松弛下来,甚至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
“难得啊,现在还有大学生愿意来我们这老盐场考察。这样的年轻人不多见了。”
“呵呵,主要是对这门传统手艺感兴趣。”苏寅趁热打铁,赶紧表明来意。
“对对对!”李泰也机灵地凑上前补充,脸上写满了求知欲。
“我们特别想知道,这咸咸的海水,到底是怎么变成白花花的盐的!书上看的总不如亲眼所见。”
“呵呵呵呵…”老工人被他们的样子逗乐了,爽朗地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行啊!既然你们这些学生娃有兴趣,那我就带你们逛逛,好好看看这海水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盐的。”
程处默在一旁听了,忍不住嘿嘿低笑一声,偷偷在背后朝着苏寅和李泰比了一个大大的胜利手势,脸上尽是得意之色。
“人生有三苦,晒盐、打铁、磨豆腐。”老师傅说道,“我们盐场用的是传统手艺,辛苦着呢。”
苏寅道:“为什么不用机械化作业?”
“因为不想用。”老师傅说。
“我们生产的是纯天然、全手工打造的高品质海盐,这些盐都是通过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
“在制作过程中,从旋盐、扒盐到将小坨的盐运送到集中地,都严格遵循传统方式,不容许现代机械介入。”
“这是为了确保海盐的纯净与天然,防止机械中的机油、重金属等可能带来的污染。因此,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采用最传统的晒盐和收盐方法。”
李泰和程处默面露喜色。
来对了,要是这处盐场用了仙境里的机械,他们就没法学了。
还是传统的手艺好,只要用人力可以完成的工作,他们就可以学。
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于是两人开始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起来。
“这些盐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
“我们把灌入盐田里的海水叫做卤水,卤水浓度稀时,盐田色泽浅淡;而浓度高时,则呈现出深邃的色调。卤水浓度差异导致盐田色彩变化。”
“不同浓度的卤水中孕育着不同的藻类菌,它们的颜色也因而各异,为盐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哦,原来如此。”李泰一边拿着相机咔咔猛拍,一边给老师傅的讲解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