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3章 推广三字经

作者:携风系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平时吃牛肉,煮熟了就吃,哪里尝过这种吃法。


    “要三分熟!”程咬金大手一挥,“最好还带着血丝儿,给老程我尝尝。”


    “好的,先生,请稍等。”


    当服务生端上足有三指厚的战斧牛排时,程咬金的眼睛都直了。


    血水顺着粉红色的肉纹缓缓渗出,他兴奋地搓着手:“这才叫肉。”


    餐厅里没有筷子,程咬金看着周围的人吃牛排,也看明白了,人家是用刀叉吃的,他便有样学样的吃了起来。


    不过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他左手持叉右手握刀,却把牛排戳得在盘子里直打滑。


    刀叉相碰叮当作响,一块牛排被他切得七零八落。


    最后他索性把刀一扔,干脆直接上手抓。


    油汁顺着手腕往下流,他满不在乎地在餐巾上蹭了蹭。


    “再来一块!”程咬金把光可鉴人的盘子往桌上一拍,“这次要...要那个什么...一成熟的,老程我也尝尝生的是什么味道。”


    第二块牛排刚上桌,他就迫不及待地叉起来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哈气也不松口。


    当第五块七成熟的牛排下肚,程咬金终于满足地靠在椅背上。


    满足了,各种牛排的都试了一遍,实在是过足了瘾。


    再加上一瓶红酒,程咬金吃得是饭饱酒足。


    …………


    天还没亮,太极殿外已聚集了不少等候早朝的官员。


    宫灯摇曳下,众臣三三两两聚在一处低声交谈。


    房玄龄拢着袖子站在廊下,面带微笑,显然心情甚好。


    魏徵踱步过来,挑眉道:“房相今日气色颇佳,莫非在仙境又得了什么宝贝?”


    房玄龄捋须一笑:“宝贝倒说不上,不过确实记了些有趣的东西。”


    魏徵来了兴致:“哦?可是仙家诗句?”


    他上次在仙境听几个童子背诵诗句,回来炫耀了一番,想必房玄龄也是如此,得了好诗句,回来跟他显摆吧。


    “算是吧,你听听。”房玄龄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他声音不小,让周围不少官员都听得清清楚楚。


    众人起初还侧耳倾听,待听到“苟不教,性乃迁”时,礼部侍郎忍不住插嘴:


    “房相,这...这是什么体例?既非诗也非赋,倒像是...”他憋了半晌,“像是童谣。”


    几位年轻的翰林院编修互相交换眼色,有人小声嘀咕:“莫非房相在仙境待了一夜,连文采都变了。”


    话未说完,就被同僚用手肘捅了一下。


    虽说房玄龄念的这个诗句很是古怪,但众人越听越觉得,诗中的说甚有道理。


    房玄龄不慌不忙,等众人议论得差不多了,才悠悠道:“诸位说得不错,这正是仙境用来启蒙幼童的《三字经》。”


    众人顿时哗然。魏徵眼睛一亮:“启蒙幼童的?”


    魏徵也惊道:“这竟然是启蒙幼童的。这样想来,这首诗作得真是合适。”


    "正是。"房玄龄点头,“仙境之人认为,孩童初学,当由浅入深。这《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先教做人道理,再叙古今,最后讲勤学之要。比一上来就让幼童读《论语》《尚书》,确实更合情理。”


    众人陷入沉思。


    忽然,户部侍郎一拍大腿:“妙啊!我家那小孙子背《论语》背得哭天喊地,若是换成这个...”


    “房相,”礼部员外郎急急挤上前,"可否将这《三字经》全文抄录一份?下官家中正有几个蒙童...”


    “房相,下官也求一份!”


    “还有下官!”


    转眼间,房玄龄身边已围了七八个官员。


    他摆摆手:“诸位莫急,老夫早已给人誊抄了一些,待早朝后,老夫自会给诸位拿去誊抄。”


    “那就多谢房相了。”


    这时,殿内传来宦官尖细的嗓音:“百官入朝——”


    众人这才依依不舍地散开。


    魏徵走在房玄龄身侧,低声道:"房相这次带回来的,怕是比什么珍宝都珍贵啊。"


    房玄龄笑而不语,只是整了整衣冠,迈入大殿。


    身后几位官员还在小声议论:“你记到哪了?我方才只记到''教不严,师之惰''...”


    晨光初透,太极殿内金碧辉煌。李世民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中文武百官,最后落在房玄龄身上:“房爱卿,朕听闻你从仙境带回奇物,不知今日可有要事启奏?”


    房玄龄手持玉笏出列,恭敬道:“陛下,臣在仙境偶得两部蒙学奇书,一为《三字经》,二为《百家姓》。此二书言简意赅,韵律铿锵,最宜幼童启蒙。臣斗胆请陛下御览。”


    说着从袖中取出两本装帧过的手抄本。


    官宦总管高延忠急忙上前接过,呈于御案。


    李世民展开《三字经》细看,先是眉头微蹙,继而眼中精光闪动:“人之初,性本善''...好!果然字字珠玑!”


    又展开《百家姓》,读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时,不禁莞尔:“这倒是个认姓氏的好法子!”


    房玄龄趁势进言:“陛下明鉴。《三字经》可教童子明理,《百家姓》可识天下姓氏。若将此二书列为官学蒙本,可使天下童子先习基础,再读经史,循序渐进,必能造就更多贤才。”


    “准奏!”李世民龙袖一挥,“即日起,命国子监刊印此二书,分发各州县官学。”


    房玄龄又取出一叠抄本:“臣已命人连夜誊抄数十份,请诸位同僚共鉴。”


    说着让殿内宦官侍从分发给众大臣。


    众臣接过细看,褚遂良抚须赞叹:“三字成句,朗朗上口;百家姓氏,尽收其中,实乃蒙学至宝。”


    虞世南仔细品读后,难得露出笑意:“云苏潘葛,奚范彭郎,这般排列姓氏,孩童易记,比单纯背诵族谱强多了。”


    就在众人交口称赞之际,长孙无忌却轻叹一声:“仙境蒙书确实精妙,只是...”


    他举起手中抄本:“如此推广,恐耗费纸墨过巨。现今官府用纸尚且捉襟见肘,何况民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