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章 先立威,后立新!

作者:一朵时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光靠刀不行。”陈志文摇头,声音低缓,“殿下初掌监国之权,若只以铁血镇压,只会让朝臣离心,寒门观望,世家反扑。”


    百里珺目光落在陈志文身上,“先生有何良策?”


    陈志文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册,推至案上:“这是近三年科举中,被世家打压、闲置的寒门进士名单,其中不乏真才实学者,只是无门路晋升。”


    百里珺目光划过名册,眸光微动,“你想让本宫提拔他们?”


    “不止提拔。”陈志文道,“殿下可借新政之名,增设‘清吏司’,专查官员贪腐、渎职之事,由寒门官员主理。”


    “一来,可制衡世家,二来,这些人无根基,只能依附殿下。”


    萧宏眯眼:“世家不会坐视不理。”


    “所以需要一扬杀鸡儆猴。”百里珺淡淡道,“明日朝堂,先拿几个跳得最高的开刀。”


    赵劲锋咧嘴一笑:“末将已备好人手,只要殿下点头,随时可‘请’那些大人们去诏狱喝茶。”


    “不必动武。”百里珺摇头,她看向陈志文,“之前让你查的罪证,备齐了?”


    陈志文将一份厚厚的的卷宗放到昭华公主面前,“殿下请看,此乃我们手中掌握的目前叫得最响的那几位官员的‘实证’。”


    “明日朝堂,待他们发难弹劾殿下之后,殿下无需多言,


    只需当庭抛出这些铁证,以‘肃清朝纲、整饬吏治’之名,请旨严办。”


    “杀一儆百,足以震慑宵小,令其余观望者噤声。”陈志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此乃立威之策,唯有先立威,方能言新政。”


    百里珺颔首,指尖划过卷宗上冰冷的名字,“这几人,皆非废太子党或三皇子核心,却是世家推在前台的急先锋,


    根基不深,罪证确凿,正适合拿来祭旗,萧伯,确保人证安全,明日随时待传。”


    “遵命!”萧宏肃然应道。


    紧接着,陈志文将一份早已拟好的条陈推到昭华公主面前,“殿下,明日朝堂,弹劾只是疥癣之疾,


    以殿下今日之威与铁证,必可雷霆扫除,真正的战扬,在于‘立新’。”


    陈志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洞穿迷雾的力量,“殿下既得监国之权,当以此为契机,破旧立新,奠定根基。


    新政之要,首在破世家垄断,揽寒门英才,收天下士子之心。


    此乃殿下未来之基,亦是动摇世家门阀根基之利刃。”


    册页翻开,墨迹犹新,条陈清晰,字字千钧。


    百里珺的目光停在条陈的第二部分,“先生所提新政,详细说说?”


    陈志文精神一振:“殿下,世家盘踞朝堂,根基在于垄断仕途与资源,新政之矛,当直指其根本!”


    “其一,改革科举糊名誊录制,现行制度仍有漏洞可被世家利用,


    需加派非世家出身的寒门官员与翰林院清流共同监督阅卷,


    增加殿试名额,确保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士子不被埋没。”


    “其二,增设‘制科’,由殿下亲自主持,面向天下士子,不论出身,专考实务策论,例如农桑、水利、刑狱、边备等,


    择优录用,直接充实六部及地方实务衙门,打破世家对关键职位的垄断。”


    “其三,清查天下学田、义仓,此二项多为地方豪强与世家侵吞把持,中饱私囊,


    将其收归朝廷统一管理,所得收益,一部分用于补贴寒门学子进学,一部分充实地方常平仓,以备灾荒,


    此举既可打击世家财力根基,又可收揽寒门士子与底层民心!”


    陈志文一气呵成,条分缕析。


    这份新政方案,刀刀见血,直指世家门阀的命脉。


    人才选拔权、经济控制权和地方影响力。


    赵劲锋皱眉道:“此三条,条条直戳世家心窝,尤其学田义仓,触动利益太大,明日若提出,恐遭激烈反对。”


    百里珺眼中锐芒一闪,“反对是必然的,但明日我们已先立威,他们气势已挫。”


    “且此三策,表面为朝廷选拔人才、整饬吏治、充盈国库、稳固民心,堂堂正正,占据大义名分。”


    “他们若反对,便是阻挠朝廷选贤任能,便是罔顾民生疾苦,便是心中有鬼!再者……”她看向陈志文,“先生可曾准备好应对之策?”


    陈志文成竹在胸,“殿下英明,我们并非要求一步到位,可先提出原则,


    具体细则交由内阁与六部详议,以此拖延时间,分化瓦解反对者。”


    “再者,我已联络数位素有清名、出身寒微或与世家有隙的在京官员,他们明日将在朝堂上率先附议,形成声势。”


    “最后,北境大捷与‘天女’民望犹在,殿下可借此强调‘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以解国困民忧之名,推动新政。”


    百里珺的目光在新政条陈上缓缓移动,看得异常仔细。


    片刻后,她抬首,声音冷静地做出关键调整,“制科由本宫亲自主持,甚好,此乃昭示本宫求贤若渴、不拘一格之心,亦能令天下英才归心。”


    “科举改革,步子可以稍缓,但方向必须定下,至于学田、义仓清查,先选一地为试点,亦稳妥,然……”


    百里珺指尖点在“京畿”二字上,“京畿乃首善之地,亦是世家盘踞最深、关系网最密之处,阻力必然最大。”


    “但正因其首当其冲,一旦在此地撕开缺口,震慑效果亦最为显著,


    着令专司,京畿试点,务求深挖彻查,以儆效尤!至于人选……”


    她抬眸看向萧宏,“萧伯,由你去联系蒋晖,从北镇抚司中遴选精于刑名、不畏权贵且背景清白者,秘密加入专司,记住,要快刀,要利刃。”


    接着她转向陈志文和赵劲锋,“赵统领,京畿防务必保持最高戒备,以防有人狗急跳墙,陈先生,新政条陈细节,你再斟酌完善。”


    赵劲锋上前一步,抱拳道:“殿下,京畿卫戍,末将已按计划调整完毕,关键城门、宫门及主要官署街巷,皆已换上绝对可靠之人。”


    “五城兵马司处,我们的人已递上话,那位孙指挥使虽未明确表态,但承诺严守中立,维持京城秩序,不会让任何人趁机生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