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1章 梧桐里日常(二)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行了,果子也吃了,家也报了平安,”宋老头放下木瓢,对着还在啃果子的孩子们说,“咱们出去了,元冬元序,下午跟爷爷下地拔草去!”


    “啊?还要拔草啊?”元冬的小脸立刻垮了下来,刚尝到甜头的喜悦被农活的阴影覆盖。


    “啊什么啊!庄稼人,地里的活儿能耽误?”宋老头眼一瞪。


    赵氏虽然还想再唠叨几句家里的事,但看老伴安排得明白,孩子们也安生了,那股焦躁劲儿也消了大半。


    她摆摆手:“去吧去吧,别在这儿杵着了!记住啊,鸡鸭鱼傍晚还得喂一次!菜地里的草勤看着点!”


    光影微动,宋老头带着三个恋恋不舍的孩子,身影逐渐淡去,回归了太平村的宋家小院里。


    空间里只剩下赵氏和苏老头。


    片刻后…


    “行吧行吧,老头子在家总归出不了大岔子。”她自个儿嘀咕着,“亲家公,你慢慢看你的宝贝疙瘩吧,我得出去忙活了!灶上还等着我呢!”


    她意念一动也离开了空间。


    苏老头摇摇头,对着空气念叨了一句:“这急性子…”


    他倒是不急,背着手在药田边又细细巡视起来,地里那几垄薄荷茎叶挺拔,浓烈的辛凉气息几乎凝成实质,闻一闻都让人头脑一清。


    苏老头捻起一片薄荷叶,对着光看那叶脉的走向,又凑近嗅了嗅,眼中精光闪烁,满是医者得见良材的欣喜与珍视。


    “好…好啊…”他低声赞叹,“这灵泉滋养果非凡品,药力精纯充沛,日后用于急症重症,当有奇效。”


    他又检查了其他几味重点照料的药材,确认长势无忧,虫害全无,这才心满意足地直起身。


    意念微动,身形也淡出了这片生机勃勃的洞天福地。


    ……


    梧桐里巷子被拉长的树影覆盖,暑气消退了些许,留香居前堂,几位食客抹着嘴离开,桌上杯盘狼藉。


    “可算能喘口气了!”赵氏捶着后腰,声音带着嘶哑后的沙砾感,脸上却不见多少疲色,反而有种大干一场后的酣畅。


    她指挥着:“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赶紧拾掇干净,碗筷收进去泡上!老大,去后院瞧瞧水缸,不够了赶紧挑满!安沐安宇,把地扫了!”


    众人应声而动。


    苏明华和吴氏收拾着残局,碗碟碰撞叮当作响,宋瑞峰应了一声,往后院走去,宋安沐和宋安宇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地上的菜叶饭粒。


    柳文渊也收了他的卦摊,摇着蒲扇进了店里,帮着收拾店里的残局。


    隔了几间铺子的杏林堂也安静下来,苏老头坐在诊桌后,就着窗外透进来的光,在翻看一本泛黄的医书。


    陈三罐坐在柜台里,喉结滚动了一下,还在回味那极品甘草的甘甜。


    夜幕彻底笼罩梧桐里时,留香居里点起了油灯,两张方桌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碗碟。


    中间是一大盆热气腾腾,汤色奶白浓郁的骨头汤,浮着翠绿的葱花。


    围着的是几大盘菜,油汪汪的蒜蓉炒青菜,色泽金黄的炒鸡蛋,一大盘切得厚薄均匀的酱卤肉,还有一盆刚出锅,白胖喧腾的大馒头。


    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忙碌了一天的众人围坐在一起。


    “开饭开饭!都累了一天了,多吃点!”苏明华招呼着,给每个人盛汤。


    赵氏端起碗吹了吹滚烫的汤面,吸溜了一口,满足地眯起眼:“嗯,这骨头里的油星都熬出来了,香!”


    众人纷纷动筷,一时间只有碗筷碰撞和咀嚼的声音,一天的疲惫仿佛都融化在这热腾腾的家常饭菜里。


    几口热汤下肚,驱散了筋骨里的酸乏,赵氏的话匣子又打开了。


    她夹了一筷子酱肉塞进嘴里,含糊地说:“今儿我进空间和老头子遇上了,几个孩子也在,回了家还哭闹着呢…”


    苏老头咽下嘴里的馒头:“嗯,我也刚好进去,孩子们吃了些果子情绪安稳了,宋老弟说家里一切都好。”


    “哼,那几个小皮猴儿,有果子吃就忘了娘了!”吴氏嘴上嗔怪着,眼里却流露出掩不住的思念,“也不知元序晚上睡觉老不老实,踢不踢被子…”


    苏明华接道:“白露胆子小,换了地方睡,也不知夜里怕不怕。”


    “怕啥!”赵氏嗓门一提,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有老头子看着呢!再说了,家里不比镇上清静?睡得更踏实!小孩子嘛,哭过闹过也就好了,过两天保管活蹦乱跳的!”


    宋安沐机灵地给苏明华和吴氏各夹了一块酱肉:“娘和二婶别担心,元冬元序白露都乖着呢!等你们回去,给他们带镇上的糖葫芦,保管开心!”


    “就是!”宋安宇也附和,“元冬元序正好帮爷爷下地拔草,锻炼锻炼!”


    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气氛轻松了不少。


    宋瑞峰喝了口汤,看向苏老头:“岳父,药铺今日如何?可有棘手的病症?”


    苏老头放下筷子:“尚可,多是些头疼脑热,积食腹痛的寻常小疾,倒是午后来了个腹痛三日的老汉,寒积内阻,用了生大黄,附子等药急下寒积,其子傍晚时分又来过一趟,说药下去不久便通了腑气,腹痛大减,千恩万谢的。”


    “苏大夫妙手回春,杏林堂开张便立口碑,可喜可贺!”柳文渊适时插话赞了一句。


    陈三罐正埋头苦干,啃着一个大馒头,闻言抬起头,腮帮子鼓鼓囊囊的抢着说:“那是!苏大夫开的方子准得很!那老汉的儿子感激得差点给我们磕头!就是…嘿嘿…”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就是我瞧着那收来的生大黄品相差了点,就用了点咱们柜子底下压箱底的好货,药效才那么快的!”


    苏老头瞥了他一眼,没说话,算是默认了,陈三罐得了默许,嘿嘿一笑,又低头去对付碗里的骨头。


    柳文渊见状,也来了谈兴,他清清嗓子,带着点江湖术士特有的神秘感:“诸位,今日在下这卦摊也颇有进项,说来也奇,梧桐里此地似真有几分气运汇聚,有一商贾为货品滞销愁眉不展,在下观其眉间紫气隐现,断其水路通达货转如轮,只需静待贵人即可,诸位猜怎么着?”


    他故意顿了顿,见众人目光都被吸引过来,才得意地捋须道:“未时刚过,便有一南边来的行商队伍,路过咱巷口,恰巧看中了那商贾积压的一批粗布,价钱谈得甚是爽快!那商贾方才还特意来谢过,又吃了一碗豆花才走,啧啧,可见此地风水流转,正合我和气生财之卦象!”


    “柳先生神算!”陈三罐听得一脸佩服。


    “那是柳先生嘴皮子功夫好!”赵氏一针见血,却也带着笑意,“能把人哄进店里吃碗豆花,也是本事!”


    众人又是一阵笑。


    一顿饭就在这样家长里短,店铺琐事的闲聊中接近尾声,油灯的光晕在每个人脸上跳跃,映照着充满希望的神情。


    碗碟渐渐空了。


    夜风带来丝丝凉意。


    苏明华看看天色,起身道:“时候不早了,都累了一天,赶紧收拾收拾歇息吧,娘,您和二弟妹回屋歇着吧,这些碗筷我和老宋收拾就好。”


    “行,我这把老骨头是真乏了,”赵氏也不推辞,捶着腰站起来,招呼吴氏,“老二家的,走,回屋。”


    吴氏帮着把剩菜归置好,便跟着赵氏往她们住的那间小厢房走去。


    苏老头也起身,对陈三罐和柳文渊道:“三罐柳先生,我们也回吧。”


    三人便一同出了留香居,踢踢踏踏的回了杏林堂。


    宋瑞峰和苏明华带着儿女收拾桌椅碗筷,很快,店里便安静下来。


    留香居的两间厢房都灭了灯,后院里隐约还能听到赵氏在絮絮叨叨说着明日要早些起来磨豆浆的叮嘱,还有吴氏低低的应和声。


    宋瑞峰和苏明华带着两个孩子挤在另一间稍大的厢房里。


    油灯吹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一点微光,宋家姐弟并排睡在靠墙搭的小床上,呼吸很快变得均匀绵长。


    杏林堂后院,苏老头独自一屋,早已安歇,另一间稍小的屋子里,陈三罐四仰八叉地睡着,鼾声如雷。


    柳文渊则侧身躺着,在黑暗中睁着眼,手指无意识地在床板上划拉着什么,仿佛在推演着明天的卦象,半晌,才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翻了个身,也渐渐没了声息。


    巷子里彻底寂静下来,只有偶尔几声犬吠从远处传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