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0章 家里的安排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牛车驶入太平村时,夕阳正把村舍的屋顶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新牛车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瞬间激起了波澜。


    “哟!宋老大,这哪来的牛车?”在村口溜达的二狗第一个看见,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惊讶,大手拍了拍宽厚的车辕,“乖乖,这木头,这铆钉!宋老大,打哪儿弄来的好牲口好车?”


    “哎哟喂!好壮实的牛!这车板真宽!”刘婆子看得眼睛都直了,凑近了摸着油光水滑的牛背,“瞧瞧这毛色这蹄子,啧啧,一看就是能出力的好牛!宋老大,花了不老少银子吧?”


    宋瑞峰坐在车辕上,脸上带着几分自豪的笑容,勒住缰绳让牛停下:“哈哈,是我们刚置办的。”


    “没想到宋家的家底还挺厚!南迁了一路,现在还能到镇上去盘店,又买了一头牛回来!”几个妇人聚在一起讲着八卦。


    一婆子扯着嗓门说:“哎,你们说是不是苏大夫给闺女贴补了?宋家真是走了大运,娶了个能干媳妇儿!”


    旁边的孙寡妇声音里压不住的羡慕:“可不是嘛!才刚到村子不久,这日子啊,眼看着是越过越红火!”


    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跟在牛车后面跑,小手指指点点,兴奋地叫着:“哇!是大牛!是新车!宋伯伯让我们摸摸牛吧!”


    跑在最前面的孩子伸长了手,试图去够牛尾巴。


    车子在宋家小院门口停稳,三个小的尖叫着冲出来,围着高大的黄牛和新车又蹦又跳。


    “哇!好大的牛!爹,它能拉我跑吗?”元序抱着宋金秋的腿,仰着小脸问,白露怯生生地躲在孙氏后面,小声问:“娘,牛会踢人吗?”


    其他人也闻声涌了出来,看着那油光水滑的黄牛和结实宽大的新车,饶是一向沉稳的宋老头,脸上也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他背着手绕着牛车转了两圈,点点头:“嗯,是好牲口,好车架。”


    赵氏围着牛车转了一圈,嘴里习惯性地念叨:“这牛看着还行,车板也够大,”她伸手敲了敲车板,发出沉闷的声响,“花了多少银子啊?可别被人坑了,牛贩子没耍滑头吧?”


    说是这么说,但她眼底里的喜色是藏不住的,又忍不住补充了一句:“不过这大牛确实不错。”


    “爹娘,还有更重要的事,咱们进屋说吧!”宋瑞峰招呼着家人进屋。


    等大伙坐好了后,他声音里带着喜气:“两间铺面盘下来了,就在镇上城北的梧桐里。”


    堂屋里,油灯点亮。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宋瑞峰和苏明华详细讲述盘店的经过。


    “梧桐里那位置,闹中取静,”宋瑞峰比划着,“离主街不远,但拐进去就清静了,门前还有棵老梧桐树,夏天遮阴特别好,以后来店里看诊的病人也能在树下歇歇脚。”


    “那带小院的原医馆铺面,我爹一见就喜欢,”苏明华笑着接口,“院子虽不大,但能晒药材,还有口井,煎药熬药都方便,再合适不过了。”


    赵氏插嘴问道:“那院子里的屋子能住人不?要是能,不省了再去租屋的钱?”


    宋瑞峰点头:“能住,我们看了,有两间厢房,拾掇拾掇就能住人,以后守店的人就能住那儿。”


    “小饭铺的位置就更好了,”苏明华继续说,“就在集市边上,人来人往的,沾着集市的光,虽然铺面不大,但收拾干净了亮堂得很,关键两处离得近,拐个弯就到,照应起来方便。”


    “好!好地方!好!”宋老头吧嗒着旱烟,连连点头,脸上皱纹都舒展了,“你们办得好!”


    宋金秋和宋青阳听得一脸向往:“大哥,那咱们啥时候过去拾掇?要带啥家伙什?锄头,铁锹,抹布,扫帚都得带上吧?”


    “人员安排我们也初步议定了。”苏明华接口道,目光扫过众人,“药铺这边我爹是坐堂大夫,但抓药炮制,打下手都需要人,三罐…”


    她看向陈三罐:“你的鼻子灵,手也巧,认药材快,跟着我爹打下手正合适,你看行吗?”


    陈三罐正听得入神,闻言猛地站起来,激动得脸都红了,搓着手:“哎哟,苏大嫂!苏大夫!您二位尽管放心!我保证好好干!让干啥就干啥!绝不偷懒,绝不给咱们药铺丢脸!”


    苏明华笑着朝他点点头,转头继续道:“食肆这边呢,我一个人肯定忙不开,洗切炒煮,招呼客人,收拾碗筷等,里里外外都得人,我想请娘和二弟妹三弟妹轮换着来镇上帮忙。


    一次来两个人,一个主灶上,一个负责前面招呼收拾,再留一人在村里看顾孩子,顺便照应家里和鸡鸭菜地之类的,这样大家伙都能轮换着歇歇,家里也不耽误。”


    身为苏明华的头号狗腿子,吴氏双手双腿都赞成,她立刻响应道:“大嫂安排得好!我没有意义!”


    二号狗腿子孙氏也点头:“嗯,我也没意义,娘您看呢?”


    赵氏心里盘算着,嘴上却说:“去镇上帮忙倒是行,就是这灶上的活计可不是谁都能来的,火候味道都得讲究…”


    她顿了一下,终究按捺不住那份跃跃欲试:“不过既然你们都觉得行,那我去试试也行,好歹我赵春花的手艺在以前的村里也是数得着的!”


    苏明华忍住笑,又看向柳文渊:“柳先生,您若愿意,就在食肆角落处支个小桌,摆上文房四宝,给来往的客人算算卦添点雅趣,所得您自留或贴补店里都行。”


    柳文渊摇着蒲扇,一派仙风道骨样:“此乃雅事,亦是在下所长,卜吉凶,问前程,指点迷津,正可为店里添些文墨之气,幸甚至哉!”


    “至于家里,”宋瑞峰看向宋老头和两个兄弟,“爹,就全仰仗您和二弟三弟了,田地,牲口,家里的杂事都得辛苦你们,以后安沐安宇就是咱们两处铺子和家里的联络员,哪里需要哪里搬!”


    宋安沐和宋安宇挺起小胸脯,拍得砰砰响:“保证完成任务!”


    人员安排清晰明了,众人皆无异议,脸上都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期盼。


    赵氏虽然对要离家去镇上帮忙嘀咕着“这家里没我看着能行吗?”,但想到能去掌勺,又有点跃跃欲试。


    她对自己的厨艺还是有信心的,开始在琢磨带哪把趁手的锅铲去了。


    当晚,为了庆祝盘下两间店和喜提新车,苏明华亲自下厨。


    赵氏从空间里出来,手里提着一篮子的水灵蔬菜,和两个儿媳一起去后院把蔬菜清洗干净。


    新鲜的番茄熬成浓稠酸甜的卤子浇在手擀面上,翠绿的黄瓜简单拍碎凉拌,豆角清炒,一顿简单却滋味十足的晚饭,吃得全家心满意足。


    翌日清晨,太平村宋家小院热闹非凡,崭新的牛车和旁边再次从村里人家借来的牛车上坐满了宋家人。


    林里正,王婆,钱婆子,张大山等许多村民也聚在村口相送。


    “宋老弟,苏老弟,你们这一去镇上,村里可就要冷清喽!”林里正语气带着浓浓的不舍,“往后村头大树下,也少了好些热闹。”


    “是啊赵嫂子,以后有空可得常回来看看!我给你们留好吃的!”王婆拉着赵氏的手不放。


    “苏大夫,您医术好,镇上的病人有福了,”钱婆子对着苏老头泪眼婆娑,“可也别忘了咱们太平村的乡亲啊!有个头疼脑热的还得指望您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