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8章 盘店的落定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与上次来镇上时不同,这一次他们的目光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审视的意味,在鳞次栉比的店铺间穿梭逡巡。


    “咱们先去人市找牙人?”宋瑞峰把牛车停到专门停车的地方,交了停车费,转头征询岳父和妻子的意见。


    在镇上盘店,找熟悉本地行情的牙人是最快捷的途径。


    苏老头捋须点头:“嗯,正该如此,上次来我看到镇衙附近就有个人市,牙行云集。”


    留下镇的人市果然热闹,街边一溜排开挂着各类牙行幌子的铺面,门前或坐或站着些精明的牙人,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过往行人。


    宋瑞峰寻了个看着还算面善,穿着半旧但干净长衫的中年牙人,上前道:“这位牙人请了,鄙姓宋,想在这镇上寻两处相连或相近的小铺面,一处做药铺需清净些,一处做食肆需近集市或人旺处,不知可有合适的?”


    那牙人姓孙,一听是两处铺面的大生意,眼睛顿时亮了,脸上堆满热络的笑容:“哎哟,宋爷!老爷子!还有夫人,小公子小姐!快请进请进!外头乱糟糟的,坐下喝口茶慢慢说!”


    他将一行人引进自家铺子后面一间还算干净的小茶室。


    孙牙人给他们上了粗茶,拿出几本厚厚的册子,一边翻找一边道:“宋爷您这要求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两处相连的铺面在咱们这留下镇可不多见,即便有,位置和价钱也未必合意,相近的我这儿倒是还真有几处合适的房源,您几位听听看?”


    他先指着一处:“这第一处,在城西桂花巷,巷子里清净,住的都是些老街坊,邻里和睦,巷口就有一处空铺,原先是家笔墨铺子,虽说地方不大但规整,后头还带个小院,煎药熬药正合适,离这铺子隔三家,还有一处临巷的小门脸,以前是卖豆腐的,位置稍偏巷子里头点,但胜在租金便宜,收拾出来做食肆,主要做街坊生意,倒也行。”


    孙牙人顿了顿,观察着宋家几人的反应:“就是离集市远了点,赶集的人流沾不上光。”


    苏老头微微蹙眉,清净是够了,但做街坊生意的食肆,和他预想中靠近集市人流的目标有差距。


    孙牙人察言观色,立刻又翻出一页:“那再看这第二处如何?在城东杨柳街,斜对着就是咱们镇上的大集,位置那是顶顶好的,有两处小铺面挨着,一家原是杂货铺,一家是成衣铺子,都刚盘出来没多久,地方大小都合适,前面开店,后头都能隔个小间住人!就是…”


    他搓了搓手,露出一点为难的神色:“这位置好,租金自然就高些,而且铺面旧,要拾掇的地方不少,本钱就上去了。”


    这位置确实是极好!


    苏明华和宋瑞峰互看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心动,但租金和装修成本的压力也显而易见。


    “还有第三处吗?”宋安宇放下茶杯,小大人似的问。


    “有有有!”孙牙人忙不迭地翻到另一页,“这第三处在城南清水河码头附近,码头那边船工力巴,来往客商多,人流量是没得说,有两处小铺面,就隔着一家小小的铁匠铺子,一处原先是个小茶馆,地方宽敞些,另一处小点,以前是给人写信代笔的,租金比杨柳街那边便宜不少,就是环境鱼龙混杂些,怕是不太清净。”


    苏老头眉头皱得更紧了。


    码头喧嚣杂乱,鱼龙混杂的,绝非开药铺的理想之地。


    宋安沐抱着墨玉,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它柔软的皮毛,脑子飞快的转着:“孙牙人,除了这三处,还有没有离集市近些,但又不至于太喧闹,租金也适中的地方?最好是能让我们先看看铺面?”


    孙牙人想了想,猛地一拍大腿:“哎!您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一处!就在城北,离集市后街不远,有条叫梧桐里的小巷子!闹中取静!巷子口对着集市后门,人也不少,但进了巷子就清净多了,巷子中段有一处带小院的小铺面空着,原是家小医馆,老大夫回乡了!这铺面做药铺简直是现成的!药柜也是配套的!


    您几位肯定满意!离这铺面隔了大概有五六家吧,还有一处小铺面空着,以前是家小饭铺,灶台桌椅都还齐全,拾掇拾掇就能用!租金嘛,比杨柳街便宜,比码头那边贵点,但绝对公道!关键是清净和便利都占了!”


    “梧桐里?”苏老头眼神一亮。


    这名字听着就合心意。


    闹中取静,还带小院,原先是医馆?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


    苏明华和宋瑞峰也来了精神:“孙牙人,方便现在带我们去看看吗?”


    “方便!太方便了!几位稍坐,我这就去拿钥匙!”孙牙人喜笑颜开,立刻起身去取钥匙。


    一行人跟着孙牙人穿街过巷,来到了梧桐里,果然如他所言,巷口正对着集市的后门,附近人来人往颇为热闹,但一拐进巷子喧嚣便似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石板路干净,两旁是些住家和小铺子,显得清幽许多。


    先看的是巷子中段的人那处原医馆,推开略显斑驳的木门,一股淡淡的陈年药香传来。


    铺面不大但方正,靠墙立着一排敦实的旧药柜,有些陈旧,不过木质厚实,擦拭上油后定能焕然一新。


    旁边一张宽大的诊桌,上面落满灰尘,后门连着一个小天井,天井一角有口小水井,旁边还有个小棚子,应该是原先煎药的地方。


    天井后头是两间小小的厢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出来住人不成问题。


    苏老头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一遍,尤其是那药柜,拉开几个抽屉看了看榫卯结构,又敲了敲木头,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满意之色。


    他摸着那诊桌,眼神里流露出一种重回故地的感慨。


    这地方,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外公,这地方真不错!省了打药柜的钱了!”宋安沐小声说。


    “嗯!”苏老头重重点头。


    接着去看巷尾那处原饭铺,铺面比医馆稍小,但位置更靠近巷口,人流相对多些。


    里面空荡荡的,但灶台烟道都还在,墙壁被烟火熏得有些发黑。


    后头同样有个小小的厨房和一间仅容一榻的小屋,破旧是破旧了点,但胜在基础功能齐全,改造空间大。


    “娘,您看,”宋安宇指着灶台位置,“这里可以放主灶,这边空位可以再搭个小灶眼煮汤熬粥,前面这块地方摆四张桌子没问题,收拾干净刷白了墙,再挂些布帘子肯定亮堂!”


    苏明华也在心里默默规划着,越看越觉得可行,这位置既沾了集市的光,又避开了主街的过度喧嚣。


    离苏老头的药铺也就几步路,照应起来不要太方便。


    “孙牙人,”宋瑞峰心中已有决断,但面上不显,他沉稳问道,“这两处铺面租金几何?盘下来又需多少?”


    孙牙人早看出这家人是真看中了,连忙报数:“宋爷,这医馆铺面带小院,位置好,格局也好,原先的物件也值点钱,东家说了,若是诚心要,连铺面带里头这些药柜诊桌,一并盘下来,作价三十五两!租金按年付,一年八两银子!那小饭铺呢,盘下来十五两,里头灶台桌椅都算您的!租金一年五两!”


    这价格比杨柳街那两处相邻的铺面便宜不少,又在预算之内。


    “三十五两…十五两…”宋安沐小声算着,“加起来五十两盘店钱,一年租金十三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