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3章 规矩给我一边去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宋老头停下手中的活计,抹了把顺着皱纹沟壑淌下的汗珠子,语气不卑不亢:“地方是够大,就是荒废久了草根子扎得深,石头瓦块也多,拾掇起来费老鼻子劲了。”


    李里正嘿嘿笑了两声,眼珠子又在那堆土坯上打了个转,慢条斯理地说道:“那是那是!老哥你们辛苦!不过啊…”


    他话锋一转,脸上笑容不变,语气却带上点敲打的意味,“咱村里有规矩啊,这房前屋后,虽说地契文书是划给你们了,可要动土修葺,尤其是想垒墙盖屋啥的,那得跟村里报备一声,得按章程来。


    用土挖石头也有讲究,不能随便乱来,这地方的地气,风水,可都关乎咱整个太平村的运道,马虎不得!要是乱挖乱采,破坏了根基,那可担待不起哟!”


    这话一出,正在喝水的宋瑞峰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他放下水囊,上前一步:“里正,这房子破得不成样子,墙都快倒了,屋顶更是漏得像筛子,不修实在没法住人。


    报备是应当应分的,我们肯定按规矩办,只是不知这规矩具体需要怎么个报备法?找谁办?用土挖石头又有什么章程?”


    李里正像是没听见他的问题,把手一摆,直接打断了话头:“哎呀,不急不急!你们这才刚安顿下来,眼前的难关还没过呢!报备的事儿,回头再说!回头再说细的!


    我就是来看看,有啥需要村里搭把手的,如今看你们干得还行,挺好挺好!你们先忙着啊!”


    他说完,也不等宋家人再开口,像是完成了什么巡视任务,背着手,又溜溜达达地踱着方步走了。


    院里的气氛瞬间就沉了下去。


    大家都听出来了,这规矩就是卡在脖子上的枷锁,后面不知道有多少刁难等着呢!


    宋老头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猛地一挥手里的柴刀,砍断一根顽固的草根,声音带着一股狠劲儿:“都听见了?先干能干的!把院子彻底清干净,把睡觉那屋的门窗给我堵死!屋顶是顶顶要紧的!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管不着咱修自家屋顶遮风挡雨!”


    累得几乎散架的一家人用力点头,更卖力的干起来了。


    到了晌午,他们挤在勉强拾掇过,门窗缝隙也被破木板和石块堵得严实了些的破屋里。


    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勾人馋虫的香气,苏明华没像前两天那样,为了对付两口,只煮野菜糊糊了。


    她用那口裂缝的破铁锅,煮了一锅绿豆咸菜饭,然后又把路上买的鸡蛋,用猪油渣在锅边煸得金黄焦香。


    最后她还碾碎了苏老头刚采回来的木姜子果,往锅里撒了一点点。


    顿时,一股难以形容的,带着姜的辛辣和柠檬般清爽的奇特辛香,混合着米香,豆香,油渣的荤香和煎蛋的焦香,猛地爆发开来,霸道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


    “咕噜咕。”不知是谁的肚子先叫了一声,引得大家伙儿都笑了起来。


    连一直绷着脸的宋老头,喉结都滚动了几下,一家人捧着碗,喝着掺了灵泉水,变得格外清甜解乏的汤水,吃着这顿难得丰盛的午餐。


    绿豆的绵沙,咸菜的咸鲜,煎蛋的油香,木姜子那独特的提神辛香,还有糙米本身的谷物气息,在他们的口中交织。


    破屋里的气氛,比清晨初醒面对废墟时,明显松快了许多。


    宋老头吃完最后一口饭,把碗底刮得干干净净,他放下碗,看着屋里那一张张疲惫却带着满足的脸。


    他沉声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力量:“这一早上没白累!院子总算清出了模样,睡觉的屋子也堵严实了,还白捡了口能用的锅,这头开得不孬!下午都给我铆足了劲儿!集中力气把咱们头顶上的大窟窿糊上!”


    吃完了饭,稍作休息,宋家废墟里又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动静。


    管它什么规矩报备,那几个吓死人的大窟窿不堵上,夜里灌风不说,万一掉下块木头砸着人可不得了。


    宋瑞峰和宋青阳兄弟俩,硬着头皮成了“上房揭瓦”的主力,宋金秋和宋老头在底下打下手。


    他们用清理出来的几根还算粗壮的烂木头,加上卸下来的板车架子,七拼八凑搭了个摇摇晃晃的架子。


    宋瑞峰深吸一口气,踩着那咯吱作响的架子,试探着把脚踩上房顶一根看着还算粗的房梁。


    “嘎吱…”房梁发出一声岌岌可危的声响,带着整个屋顶框架都好像往下沉了沉。


    底下仰头看着的女眷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孙氏更是吓得捂住了嘴,差点叫出声。


    宋青阳紧随其后,动作更轻,像只猫似的,也踩上了另一根房梁。


    兄弟俩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紧张。


    “递东西!”宋瑞峰稳住心神,朝下喊。


    宋金秋赶紧把一捆捆割来的长茅草,勉强还能看出形状的旧草苫子用绳子系好,宋老头则把几根柔韧的藤条抛上去。


    房顶上的两人小心翼翼地在未塌的房梁上移动,把旧草苫子尽量铺在窟窿大的地方,上面再厚厚地覆盖上新的长茅草。


    然后用藤条当绳子,使出吃奶的劲儿把草苫子和茅草捆扎固定在房梁上。


    这活儿看着简单,干起来险象环生,腐朽的房梁踩上去软绵绵的,随时可能断裂。


    茅草不够用,宋金秋又急吼吼地跑去院子边上现割。


    捆扎全靠蛮力和藤条的韧性,工艺粗糙得没法看,歪歪扭扭,只求能挡风遮雨。


    每一次房梁的响声,每一次茅草的滑落,都引得底下观看的人一阵惊呼,他们的手心里全是冷汗。


    这惊险又热闹的场面,引来了不少看客,几个村里的皮小子远远地蹲在断墙根下指指点点,嘻嘻哈哈。


    两个穿着打补丁粗布衣裳的妇人,挎着篮子假装路过,眼睛却不住地往房顶上瞟,低声议论着什么。


    还有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愁苦的老妇人,挎着个空篮子,犹犹豫豫地在稍近一点的地方站住了脚。


    她仰头看着房顶上摇摇晃晃的人影,苍老的眼睛里满是同情和担忧。


    苏明华瞧见有个人在看房顶,她放下手里正在整理的破木板,主动走过去打招呼:“大娘,您是找我们有什么事儿吗?”


    王婆像是被吓了一跳,局促地搓了搓手:“没…没啥事,就是看看,你们修这房子可太不容易了,危险呐。”


    她看着清理出来的院子,又担忧地看了一眼房顶:“这房子荒得太狠了,不好拾掇。”


    “可不是嘛,”苏明华叹口气,顺着她的话说,“破得不成样子,不修没法住人,慢慢来吧,总能收拾出来。”


    王婆点点头,似乎想说什么,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指了指东边:“那方向有个水塘,边上长的茅草杆子硬实,韧劲儿足,糊顶子比这边的好使,你们要是缺草,可以去那儿割。”


    “哎!谢谢大娘指点!”苏明华真心实意地道谢。


    这信息太及时了。


    王婆说家里还有事先走了,结果她走了没多久,这边糊墙的活计紧接着就卡壳了。


    清理出来的土坯堆在一边,可要把它们糊上墙,缺趁手的家伙什!


    抹泥的木板要平整,自家带来的那块又小又破豁口多。


    捆扎固定需要更结实的绳子,路上带的麻绳又细又不经用。


    宋老头看着那裂开大缝的西墙,想了很久才下决定:“老大媳妇,你带着安沐去村里转转,看能不能借点合用的工具回来,抹泥板,粗麻绳啥的都行,态度放好些。”


    “知道了爹。”苏明华应下,叫上正在研究废墟泥土的女儿,母女俩直接出了破院门,往村里那几户看着有人烟的房子走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