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生意自己送上门

作者:念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北边青山县的。”宋瑞峰恭敬答道:“我们是响应朝廷告示南迁的人。”


    衙役哼了一声,目光在板车上的竹器上转了一圈:“要进城可以,每辆车交两文钱。”


    “什么?”赵氏差点跳起来:“方才前面的人都没收,怎么轮到我们了就要收钱!?”


    “那是本镇百姓!”衙役不耐烦地敲敲桌子:“你们这些人,谁知道会不会在城里闹事?不交就外边待着去!”


    宋老头按住要发作的赵氏,默默数出八文钱递过去,衙役掂了掂,这才挥手放行。


    穿过城门洞,眼前的青林镇比想象中热闹,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挂着各色的幌子。


    空气中飘着饭菜香,还有隐约的糖炒栗子味儿。


    “先找住处。”宋老头发话:“老大,你去打听打听张小哥说的那个大车店。”


    宋瑞峰应了声,走到路边向一个卖炊饼的老汉打听,那老汉指着西边道:“顺着这条街直走,看见药铺往右拐,有家福来车店就是。”


    谢过老汉,一行人推着板车往他指的方向走,街道上人来人往,几个孩子看得目不转睛。


    元序指着路边一个卖糖人的摊子直咽口水,被吴氏一把拽回来:“老实点!”


    拐过药铺,果然看见一家挂着福来大车店木牌的院,院子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正在扫地。


    “客官们要住店吗?”妇人放下扫帚迎上来:“几位啊?”


    “十五口,六个大人四个妇人五个孩子。”宋瑞峰上前道:“听说您这儿通铺十文一晚?”


    妇人笑着点头:“是嘞,通铺十文,小孩六文,要热水不加钱,后院还能自己做饭。”


    这价钱果然很实惠,比上一个驿站不要好太多,赵氏当即拍板就住这里。


    安顿好行李,女眷们忙着打水洗衣裳,宋安沐帮着拧干衣裳,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压低声音的说话声。


    “......这批南迁的人真多......”


    “可不是,掌柜的说房间都不够用了......”


    宋安沐正想细听,苏明华在院里喊她:“安沐!来帮娘晾衣服!”


    “来了!”她应了一声,把刚才听到的抛到脑后,晾好衣服,陈三罐已经买回好几碗酸梅汤,正招呼大家来喝。


    “张小哥果然没有骗人,排队的人都说那老刘家的酸梅汤是镇里最正宗的。”


    陈三罐得意地展示他带回来的饮品:“我排了半天的队,好不容易才抢到的,再晚点就没有了,你们快喝喝看!”


    宋安沐接过碗喝了一口,酸甜冰凉的滋味让她眯起了眼,这一路的疲惫仿佛都随着这口酸梅汤消散了。


    她小口啜饮着,感受着酸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连带着后脑勺的伤处似乎也不那么疼了。


    “慢点喝,别呛着。”苏明华轻轻拍着女儿的背,转头对陈三罐道:“这酸梅汤确实不错,劳你跑这一趟了。”


    陈三罐嘿嘿一笑,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我还买了些梅子蜜饯,给孩子们甜甜嘴。”


    元冬和元序立刻围了上去,眼巴巴地盯着那布包,吴氏正要呵斥,宋老头摆摆手:“让孩子们吃吧,这一路也辛苦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院墙,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宋安沐捧着碗,看着家人们聚集在院子里坐在歇息。


    吴氏和赵氏凑在一起数着钱袋里的铜板,宋金秋和宋青阳在检查板车的绳索。


    宋瑞峰正坐在石桌旁,用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时不时抬头和两个老头商量几句。


    “这支架用老竹最好,韧性足还不易裂。”宋老头用指尖顺着图样走势描摹。


    苏老头捏起图纸一角,眯着昏花的眼睛凑近瞧:“我那药箱里还有些桐油,刷上去能防雨水。”


    “姐,想什么呢?”宋安宇凑过来,手里捏着颗蜜饯。


    宋安沐摇摇头:“也没想什么,就是觉得虽然背井离乡了,但一家人在一起真好。”


    听了姐姐的感慨,宋安宇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突然用手肘碰了一下她:“哎,你看爹在画什么呢?”


    宋安沐探头一瞧,发现宋瑞峰正在纸上画着一个奇怪的装置,看起来像是改良版的板车。


    “爹又在琢磨他的发明了。”宋安沐笑着跟弟弟说:“上回他说要给板车加个什么减震装置,结果差点把三叔的车给拆了。”


    正说着,原本在认真画图的宋瑞峰转过头朝他们招手:“你们两人,过来帮爹看看这个。”


    姐弟俩起身走过去,只见纸上画着一个精巧的竹编遮阳棚,旁边还标注着尺寸。


    “我想着,咱们这一路日晒雨淋的,要是给板车加个可收放的遮阳棚,就不会和上次一样,连个能躲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宋瑞峰兴致勃勃地讲解着。


    宋老头捋着胡子点头:“老大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安沐你手巧,明天我和你两个叔叔去集市买些材料,咱们试试看能不能给做出来。”


    宋安沐还没说话,在捣鼓竹雕的陈三罐就凑了过来:“我也来帮忙!最近我手艺精进了不少!”


    正说着,院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褐色短打的汉子探头进来:“老板娘在吗?


    妇人从灶房迎了出来:“在这呢,客官是要住店吗?”


    那汉子摇摇头,目光在院子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板车上的竹器上:“我是对面杂货铺的,听人说这里来了伙手艺人,这些竹器…你们卖不卖?”


    赵氏立刻站起身:“卖!当然卖!”


    她快步走到板车前,拿起一个竹篮:“您瞧瞧这手艺,绝对结实耐用,这个竹筐也能装不少的东西,您过来看看需要什么,我们这里有的都能卖!”


    宋安沐看着奶奶突然精神抖擞的样子,忍不住偷笑,苏明华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去让你二婶把新编的那个提篮拿来。”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热闹起来,那汉子看中了几个竹篮和提篮,转头看见陈三罐的竹雕,竟然也产生了兴趣。


    “这个...…”他拿起一个歪鼻子的山鬼雕像左看右看,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陈三罐赶紧解释:“这可是山鬼,辟邪的!您看这造型多别致,多有趣味,买一个不亏的!”


    那汉子将信将疑,最后还是掏钱买下了两个竹篮竹筐和一个竹雕,临走时,他还特意问:“你们会在镇上待多久?我家掌柜的可能还要订些货。”


    “这个还没决定。”宋瑞峰答道:“若是要订货,我们会多待几日,你可以随时来车店找我们。”


    送走了客人,赵氏数着新得的铜钱,脸上笑开了花:“没想到刚来就有生意上门。”


    宋老头咳嗽一声:“行了,天快黑了,收拾收拾准备吃饭,老大媳妇,今晚做什么菜?”


    苏明华笑着回道:“我买了些新鲜菜蔬,再炖个锅肉汤,蒸些馍馍。”


    “我们也来帮忙。”孙氏拉着吴氏往厨房走,经过宋安沐身边时眨眨眼:“安沐,等会忙完了再教教二婶那个新编法。”


    天完全黑了下来,车店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吃完饭洗完澡的众人在院子里纳凉。


    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大人们则是三三两两地在聊着天。


    宋安沐坐在台阶上,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忽然觉得,前路似乎也没那么的不好熬。


    再说她还有个能种田的空间,等她的头不晕了就进去把剩下的两个游戏通关了!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宋老头站起身:“都早点歇着吧,明天还得去集市采买。”


    众人应声散去,宋安沐躺在床上,听着父母低声交谈的声音,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她轻轻摸了摸后脑勺的痂,闭上眼睛,很快进入了梦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