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身着铠甲,骑着高头大马的身影缓缓踏进城门。
四周狼烟四起,喊杀声不断。
在大火之中产生的灰烬飘过朱红色的城墙,飞过金黄色的飞檐落在那道身影上。
马蹄清脆的哒哒声响,伴随着那一句‘燕王万岁’
【在冲天的火光下,阔别应天府许久的朱棣回来了。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从此下落不明。
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应天府奉天殿即位,下诏废除建文年号,对效忠建文帝的大臣们进行残酷清洗。】
明朝,建文时期。
“不!不可能!”朱允炆慌乱的大声喊叫。
他拥有百万大军,怎么可能会输给他四叔!
“一定是你们!是你们给燕王通风报信了是不是!”朱允炆指着方孝孺三人吼道。
三人哑言。
“李景隆!一定是李景隆这个奸细!”
朱允炆像是彻底失心疯了一般。
“陛下!现在首要任务就是将燕王带回京城!”方孝孺硬着头皮说道。
“来不及了,燕王肯定不过来!直接调集军队踏平北平!”齐泰反驳道。
之前削藩之际,他就进谏先拿燕王开刀。
“报!!!”一名锦衣卫跑进大殿,“曹国公单骑出逃!”
“什么!”
朱允炆彻底泄气了,瘫坐在龙椅上呆滞的看向天幕。
北平。
刚准备起兵的朱棣看到自己未来成功当上皇帝后,信心大增。
“诸位将士!咱们王爷是当皇帝的命!”张玉面带兴奋,扯着喉咙大喊道。
“燕王万岁!燕王万岁!”
燕王的八百府兵士气立马高昂起来。
这可是从龙之功,谁不想要?
洪武时期。
“老四这小子,别的不说,打仗有一手!不枉咱当年给他送到军营里!”
对于朱棣这一手直捣黄龙,朱元璋没有吝啬赞赏。
“早该这么打的,那么多年的战乱,苦的又是百姓!”紧接着一改语气,冷声说道。
【登基称帝后,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北平,便于控制北方局势、抵御蒙古势力,开启天子守国门。】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追评:这才是一个强大王朝该做的事情!>
<这里点名批评大汉、大唐、大怂、和蛮清>
<追评:到了清朝画风突变。>
被点到名字的王朝脸上都是火辣辣的疼。
尤其是汉武帝刘彻,脸已经黑成锅底了。
不和亲,这就不就是在明说大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以后谁再敢谈和亲,朕就刮了他!”刘彻看向一众老臣,沉声说道,
群臣纷纷噤声,不敢多言。
清朝,乾隆年间。
“放肆!放肆!”
看到蛮清二字,乾隆顿时暴跳如雷。
他能看不出来这是对清朝的不屑?
从张烨的出现,他就知道未来清朝亡了,一直强撑着,保留一丝幻想。
一旁的和珅伏地,不敢抬头,生怕乾隆会牵连到自己身上。
【首都确认后,朱棣开始自己的皇帝生涯。
在政治上设立内阁,代替被朱元璋废除的丞相制度,内阁成员皆由翰林院官员担任。
内阁成员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皇帝分担政务压力。】
<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权力比丞相都大!>
<追评:明朝后期几乎没有实权皇帝,天下事都是文官集团在把持着。>
“嘿!这个朱老四!”朱元璋火气一下就上来了。
你老子我好不容易把丞相给废除了,你又搞出个内阁,咋事事跟咱作对?
朱标在一旁暗暗摇头。
对于类似于内阁的制度,在废除丞相时,他就猜到后面肯定会出现。
不然天下事压在皇帝一个人身上,换谁都扛不住。
不是人人都是朱元璋,能处理完国事后,还能抽空生二十多个孩子。
【为了巩固皇权,朱棣设立东厂,全部由太监构成,和锦衣卫并称‘厂卫’制度,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监察百官。】
“啧!咱之前是不是打老四打少了?”朱元璋有些怀疑的看向朱标问道。
“不然咱不让干的事,他全干一遍?”
设立内阁代替丞相,又搞出个东厂,还是由太监组成?
把咱留的祖训当摆设?
朱标嘴角微微抽搐,心中在为朱棣祈祷。
“四弟,希望你来到应天后能承受的住!”
【在经济文化上,动员近三千名学者历时五年编纂《永乐大典》,辑录先秦时代至明初的文化典籍七八千种,成书两万两千多卷,约三点七亿字。
囊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是最早的百科全书。
不同于清朝的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坚持‘照录原文,未作删改’的原则,完整保存文献原貌,成为中华文化遗产的宝库。】
<带清就是借着修书的名义,烧毁大量的书籍,想要借此摧毁我汉文化!>
<追评:当年成化怎么不犁的干净一些,让那些辫子成了气候。>
明朝,成化时期。
“辫子?应该指的是辽东的那些女真人吧?”朱见深微眯着眼睛。
看后世的弹幕,好像十分讨厌这个清朝。
不仅如此,还想摧毁汉文化?
“汪直,再探辽东,任何边边角角都不能放过!”
“是!陛下。”
一名看起来略微阴柔的宦官说道,眼神中带着杀机。
皇上让他杀谁,他就杀谁。
【重视教育,完善官学体系,设立地方官学,中央设立国子监,形成南北双教育中心,强调“崇道德,弘教化”,将儒家文化推广至基层。
科举制度化,确立三年一次乡试、会试,扩大取士规模。
大胆启用非科举出身者,并选拔落第举人进入国子监深造,储备人才。
经济上疏通大运河,保证南北漕运通透,保障首都物资供应,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命郑和六下西洋,最远抵达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及非洲东岸。
船队规模空前庞大,传播丝绸、瓷器,带回香料、奇珍异宝等,彰显国威的同时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大明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可以说天下第一!>
<追评:反正我是不相信那么庞大的船队,仅仅只是去做生意和友好交流的。>
<这个时期,如果朱棣狠下心搞‘自由贸易’,别说千古一帝,万古一帝都可以!>
<追评:儒家思想害人不浅啊!>
“自由贸易?这是什么意思?”朱棣皱眉。
这天幕也真是,说话说一半,搞得他抓心挠肝的。
至于这万古一帝的称呼,他想要!
春秋。
孔子呆愣的看向天幕,久久没能说话。
身边的弟子们,包括子路、颜回在内皆是垂头丧气。
为什么每次天幕提到儒家,后世人除了不屑就是谩骂。
“难道真是吾的学说...错了吗?”
孔子自我反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