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章 永乐大帝——朱棣(三)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被寒冰包裹的城墙十分的滑,很多攻城器械根本无法使用,借助这点顽强抵抗到朱棣带着大宁之兵回兵救援。


    李景隆大军遭受城内守军和朱棣的内外夹击,郑村坝之战爆发,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发挥出巨大威力,大败李景隆。


    五十万大军溃退,丢弃辎重器械无数,李景隆狼狈逃回德州。】


    <运输大队长这一块。>


    <要不说李景隆靖难首功呢,看看这一波给朱棣送的物资。>


    明朝,洪武时期。


    李文忠:.....


    他就知道不是啥好词。


    他儿子的德行他还不知道吗?


    “蠢货!饭桶!”朱元璋黑着脸大骂道。


    五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把朱老四的军队给淹死了。


    这种大顺风的局,竟然还给打输了?


    他现在都有些怀疑李景隆是不是李文忠的亲生儿子了!


    建文时期。


    李景隆慌乱的看着天幕。


    “完了完了!这次陛下肯定会找我麻烦的!”


    一个敢亲叔叔往死里削的主,他一个老表就更不用多说!


    “索性...北上投靠燕王去!”李景隆心一狠。


    反正天幕说燕王能当皇帝,自己早点去还能混个从龙之功!


    【建文二年,狼狈逃回去的李景隆非但没有受到处罚,朱允炆依旧让他担任大将军。


    在德州重新集结六十万大军,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会师于白沟河。


    朱棣率领约十万燕军迎战。】


    不是哥们!


    他们听到什么了?


    葬送了五十万大军和不计其数的辎重器械,这样还没受到惩罚?还能继续担任大将军?


    这个建文帝是人吗?


    朱元璋认命般闭上眼睛。


    他这下算是知道为什么朱老四能用燕王府的八百卫士夺得皇位了。


    这特么对上一堆二缺,随便打都是赢!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野战。


    战争打响后,官军借助兵力和火器的优势一度被包围燕军。


    朱棣本人深陷包围圈中,坐骑三度被射杀,几乎被俘虏,靠着亲兵死战和天色昏暗才得以脱险。


    获得小胜的李景隆次日再次打响战争,就在朱棣节节败退的关键时刻突然刮起大风,李景隆的帅旗被吹断,官军阵脚大乱。


    朱棣抓住战机,率领骑兵绕到官军后方纵火,风助火势,大火烧的官军溃不成军,自相践踏,死亡十余万人。


    李景隆又一次活了下来,单骑逃往济南。】


    <这两人没点关系我都不信!>


    <追评:朱棣好像是李景隆表叔!>


    <风系大魔法师发力了!>


    <追评:朱棣还是有那么一点天命在身上。>


    <大哥死了,二哥死了,三哥死了,能压住他的开国功臣们也死了,等他老爹一死,皇位就直接跑到他屁股底下了!>


    朱樉、朱棡:......


    你这是天幕还是生死薄啊?


    咋哥俩一出扬就死了?


    也怪不得朱棣能发动靖难之役,顺利登上皇位,原来是他俩都死了,没人再能压得住朱棣了!


    <要不是老朱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大肆清洗开国将帅,不然一个蓝玉就够朱棣喝一壶了!>


    朱元璋:......


    回旋镖打到咱身上了?


    咱这也不是为了大明江山能稳固下来吗?


    唉...不对!


    咱怎么感觉咱做的一切都是在给老四铺路啊!


    蓝玉震惊道:“什么!我死了?”


    还是给一个庶子铺路而死的?


    天杀的朱元璋!我跟着你出生入死,你为了你子孙后代就能把我们这些老兄弟给杀了?


    包括蓝玉在内的众多开国功臣们只觉得一阵心寒。


    【白沟河之战取得胜利后,朱棣乘机南下围攻济南。


    但山东参政铁铉和都督盛庸都不是泛泛之辈,一度诈降引诱朱棣入城,差点用铁闸斩首朱棣。


    还十分鸡贼的把老朱的画像挂在城墙上,让朱棣不敢炮轰城墙。】


    “你俩可真是好样的!”朱元璋笑骂了一句。


    还有朱老四,咱还以为你要直接炮轰咱的画像呢?


    也算是有那么一点孝心。


    【久攻不克下,朱棣被迫撤军,铁铉、盛庸趁机收复德州。


    同年十二月,朱棣遭遇开战以来最惨重的失败,在山东东昌与盛庸、铁铉统领的官军主力遭遇。


    燕军陷入官军预先设下的埋伏,大将张玉为救朱棣陷入重围战死。


    朱棣本人也几乎丧命,好在有朱能死战殿后方能突围,此战损失数万精锐。】


    听到张玉这个名字,哪怕已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朱棣一样十分痛心。


    那可是他手下为数不多的大将!


    【建文三年二月,朱棣在北平休整后再次南下,在夹河与盛庸军大战。


    此战同样惨烈,和白河沟之战一样初战不利,次日再战时又刮起大风,战扬上飞沙走石。


    盛庸军在下风口沙尘中迷失方向,军心大乱,而朱棣率领的燕军占据上风口,趁机猛攻大破盛庸军。


    又在藁城击败吴杰、平安部官军,两扬胜利之后,双方在河北、山东形成拉锯,但官军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攻势。】


    <风系大魔法师再次发力!>


    <有时候打仗就很奇妙!>


    “嘶~”朱元璋唏嘘的挠了挠头。


    这老四该不会真有天命吧?


    两次生死危急关头,总有大风帮助他打败敌军。


    结合之前的弹幕,给咱这个不信天命的人都给整不会了!


    就连旁边的朱标都迷茫了。


    一次是意外,两次还能是意外吗?并且过程都一样。


    朱棣出师不利,朱棣陷入被动,朱棣昏招频出,朱棣发表获胜感言。


    这对吗?


    永乐时期。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之前靖难的时候,多次陷入险境,最后总能化险为夷。


    他老爹做了那么多事情就是为了防止藩王造反,可最后全是在推动我造反成功。


    “难不成我真有天命?”朱棣开始幻想。


    【朱棣深知,想在北方获得胜利太过艰难,他采纳谋士的建议,决定放弃北方据点,孤军深入,直捣京师应天府。


    建文三年,朱棣誓师南下,他避开了重兵布防的山东,走馆陶、东阿、东平、汶上,直插山东南部。


    次年,绕过济南、德州,突破东平、汶上,进入徐州地区。


    同年四月,朱棣抵达淝河并设伏击败尾随的平安部,在粮道被切断之际,选择孤注一掷,强攻灵璧官军大营。


    此战俘获了大将平安、陈晖等三十七人,马匹辎重无数,投降十余万人,彻底歼灭了建文帝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主力。


    没有选择休整,连续攻克泗州、盱眙,直抵淮河南岸,绕过严密布防的淮安,直取扬州、镇江,扼住应天府咽喉。


    六月初八,朱棣自瓜洲渡过长江,在高资港击败盛庸。


    六月十三日,朱棣抵达南京城外的龙潭,兵临应天府!】


    “好样的朱棣!仗就该这么打!”李世民激动的拍案叫绝!


    他早就想说了,不应该在北方一直浪费时间,就该直插京师,不然越拖对自己就越不利!


    “陛下!这个朱棣...应该是反贼来的!”长孙皇后拉住激动不已的李世民,低声提醒道。


    李世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