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军营,由各地精锐步兵和骑兵混编而成,作为主力野战部队,具备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三千营,是以归降的蒙古骑兵为核心组建的机动突击部队,擅长长途奔袭与侧翼包抄。
神机营,全球首支专业化火器部队,配备火铳、火炮,采用‘三段击’战术,有效克制蒙古骑兵冲锋。
在打仗时,以神机营远程火力压制,三千营骑兵扰乱敌阵,五军营步兵主力收割战扬,形成‘火器—骑兵—步兵’的立体打击战法。】
朱元璋认真的看着天幕提到的战术,不自觉的点头。
不少明初的将领都在心中模拟朱棣这套战法的可行性。
宋朝之前的各朝人看到神机营火器的威力如见神迹。
唐朝,贞观时期。
“这是什么武器?竟然有这般威力?”李世民一脸渴望的看着火统等武器。
“陛下!臣觉得可以让工部的人研究一下,大唐不能落后于其他人!”房玄龄站出来说道。
“好!传工部尚书和阎立本,先画下这武器的雏形,然后多加研究!”李世民十分善解人意道。
他很明白这是跨时代的武器。
秦朝。
“传墨家人,务必研究出这武器!”
嬴政大手一挥,却让墨家人如遭雷击。
不是,这我怎么研究啊?
不如一剑杀了我得了!
【废除朱元璋时代的藩王护卫制度,削减藩王兵权,将边防军权收归中央。
沿长城设立‘九边重镇’,如宣府、大同、辽东等重要军事重地,构建梯次防御体系。
为了彻底解决北元残余势力,朱棣五次御驾亲征漠北,
永乐八年,在飞云山大破五万蒙古铁骑,一路追击至斡难河畔,打的鞑靼称臣,明军威震漠北。
永乐十二年,于忽兰忽失温以火器重创瓦剌主力,瓦剌遣使谢罪,十年未敢侵犯边境。
永乐二十年,再次发兵阿鲁台部,阿鲁台望风而逃,收服兀良哈三卫,瓦解鞑靼与兀良哈联盟。
永乐二十一年,攻打阿鲁台残部,但未遭遇其主力,招降蒙古将领也先土干,成功分化蒙古势力。
永乐二十二年,征讨阿鲁台无功而返。】
<后面三次都是无功而返,白白消耗国力。>
<追评:朱棣确实好大喜功,完全不需要发那么多的兵力,兵在多不在精。>
<但凡能有个能用将领,朱棣也不需要此次御驾亲征。>
<追评:朱八八的锅,为了给朱允炆铺路,杀了那么多的将帅,导致明朝将帅青黄不接。>
朱棣轻叹一句。
他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东西也不想天天在战扬跑来跑去,可手底下实在无将可用啊!
唯一一个有统兵之才的张玉还死在靖难之役。
也有一个,汉王朱高煦。
但他也不敢用,生怕成为第二个李世民。
“爹,你也看到天幕上说的,不能再打啦!”
一直闷声的朱高炽罕见的说出一句话。
都无功而返了,还有什么可去打的?
朱棣直勾勾的看着天幕,没有说话。
洪武时期。
“哎呀!这咋又说到咱身上了。”朱元璋无语道。
自从盘点朱老四之后,他就被后世人疯狂拿出来攻击。
给他整的都不自信了。
朱标压着嘴角的笑意,
老登,我那么劝你仁慈一点你不听,现在被蛐蛐了吧?
自己受着吧!
【借着安南内乱,以‘胡氏篡位、袭杀明使’为由,派遣八十万大军南征,俘获胡季犛父子,剿灭胡朝。
设立交趾布政使司,首次将越南北部纳入中原王朝直接管辖范围。
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至库页岛地区,确立对东北边疆的主权。
设立哈密卫,控制西域门户,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
贵州设立行省,强化对西南的治理,武装镇压土司叛乱。
在辽东旅顺、望海埚等地修建烽堠,组建海防体系,防御倭寇在大明沿海的骚扰。】
<永乐皇帝几乎将明朝的版图翻了一倍!>
<自古以来库页岛都是华夏领土!>
<追评:带清的老祖宗还当过明朝的官呢,活脱脱的反贼!>
<追评:别在这提带清好吗?晦气!>
“好啊!原来是那些女真野人抢了我大明江山!”朱棣目露凶光。
他还愁着这清朝是哪个朝代,又是哪个地方的人呢?
原来是大明朝后面的朝代,还是反贼?
送上门了!
“老大,这不能拦着我了吧?”朱棣笑着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
“好!瞻基,你把你二叔三叔都喊过来!”
朱棣踢了踢趴在地上装死的朱瞻基的屁股,吩咐道。
【正如同开头所说,朱棣有过大功,也有过大错。
为了自己合法性,大肆屠杀建文旧臣。
过度重用锦衣卫,扩大诏狱权限,允许不经司法程序直接逮捕官员,设立由宦官掌控的东厂,开明代宦官干政的恶例。】
<方孝孺不就是被朱棣诛十族。>
<追评:这个是假的,方孝孺的后人在明朝后期还当官呢!>
秦朝。
“诛十族?这个朱棣可真够狠的!”嬴政唏嘘道。
群臣也都面面相觑。
他们一直觉得自己陛下已经够暴虐了。
在看到自夷三族的刘彻和诛十族的朱棣之后,他们觉得自家陛下善良多了。
【为了尽快迁都,大兴土木,征用二十三万工匠、百万民夫修建北京城。
连年不断的征战,五次亲征蒙古耗费白银两千万两,占永乐朝年均财政收入的八成,导致‘府库为之一空’
北部防线的致命收缩,为酬谢靖难功臣朵颜三卫,将大宁卫让给蒙古,导致辽东与宣府防线割裂。
放弃河套平原东胜卫,使蒙古骑兵可直抵大同。
禁止民间航海,损毁违制海船,扼杀宋元以来海洋贸易传统;系统性篡改历史,销毁建文朝实录。
强化程朱理学正统,科举答题必须遵守朱熹注解,压制学术创新。】
<朱棣太想证明自己了。>
<下西洋的利益不和朝堂官员分,这真是一步臭棋!>
<朱老四一个武夫,哪里知道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追评:皇帝都知道,但是不愿意搞(抠鼻)>
各朝皇帝:......
【晚年的朱棣陷入一个困局。
他时常能梦到他的父皇朱元璋提着刀向他走去,能梦到他大哥朱标以失望的目光看着他。
他每每都从睡梦中吓醒,一摸后背,全是汗水。
他拖着年迈的身体,还想为子孙后代做些什么。
但是他老了。】
画面来到一处营帐内。
【“医官说我是风前烛,雨里灯!”
“陛下,岂不闻,时间如骏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哪有不老的道理?”
“那天我仔细算算日子,我已经六十五岁了,年过...花甲。”
“天大的英雄也会老啊!”】
<真是见不得英雄白头啊!>
<有时候宁愿让一名将军死在战扬上,也不想看到他们皮包骨头般躺在病床上。>
天幕下。
历朝历代的将帅看到朱棣那满头白发,皱纹横生的模样,心中升起一抹惺惺相惜。
不是对永乐皇帝,而是对一位为了国家、百姓争战的大将军!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亲政漠北,班师回朝之际,病逝于榆木川,终年六十五岁,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
<嘉靖: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你也是成祖!>
<追评:你就是把永乐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书,嘉靖皇帝也不会承认你是太宗的!(狗头)>
<草民朱重八携贱内马氏,犬子朱标拜见明成祖永乐大帝。>
<追评:你这是要把朱棣往死里坑啊?(滑稽)>
【或许我们来到历史长河上游,会在龙椅上看到一名神色慌乱、如惊弓之鸟的皇帝。
龙椅下方站着一群无脸人,那些无脸人指着龙椅,嘴里说着什么。
而他看到的是朱元璋、马皇后,是他最敬重的大哥朱标,最疼爱的侄子朱雄英。
耳朵里听到的全是反贼、窃国贼、不孝子!
他被这些话语说的瘫软在地,以袖覆面,不敢正面面对眼前的这些‘无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