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抽调的精英,组成的专项统计小组,立刻开始了对这十份资料数据,进行了紧张的汇总,并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当这由天南地北上报的十份厚厚的的报告数据,被逐一录入整合到一张巨大的综合分析表格上,整个统计小组的办公室陷入了一种极度诡异的沉默中。
在座的众人可以都称得上教育专家,大部分都有很高的学识。他们也是自小苦读,饱读诗书之人。
所以他们更能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痛苦。
但是这种新式的汉语拼音,进行试点教学以后,数据统计的结果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吃惊不已。
表格上的数字非常清晰的显示到:全国各地的十个试点,教学效率最低的提升也达到了五成+。
而最高的那个试验点,竟然创下了提高八成的惊人记录。
经过严谨的加权平均计算,采用拼音辅助教学以后,全国扫盲工作的效率整体提升了惊人的六成五以上。
这不是偶然,也不是特例,是经过全国各个不同区域,不同师资,不同学员群体反复验证的结果。
是铁一般的事实。
“历史性的突破,这绝对是我国扫盲工作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统计专家,手指头颤抖着抚摸表格上的数据,声音哽咽的说出了这句话。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权威专家们,听到消息以后迅速的赶到了统计中心,当那份最终的综合分析报告,呈现在他们的眼前时,所有人都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了,会议室里面一片沸腾。
这些致力于文字改革,并且深切体会过扫盲艰难的学者们,亲眼看到如此大幅度的增效证据,内心的激动无以复加,他们现在非常想见到这份汉语拼音的发明者。
如果说自己等人是语言学家,那么这位发明了汉语拼音的人可以称为语言泰斗。
只不过这个泰斗还要几个月才满二十岁。
在这股兴奋的热潮中,教育部长直接打到了主要负责人的这里,询问试点的最终结果。
当电话那头的男人,清晰的从话筒里听到:综合提升效率保守估计超过六成五,部分试点达到了八成以上的汇报时,听筒里沉默的片刻,随即传来了新的指示。
“首先帮我感谢各位同志的辛苦,但是你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现在立即将所有原始数据,各试点的详细报告,以及最终的分析结论,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告,要确保数据绝对准确,论证严密。整理好后第一时间直接送达到我这里。”
“是,领导。”
负责人接完电话,第一时间传达了领导的指示。
各位工作人员上下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刻抽调最可靠的笔杆子和统计专家,组成临时的班子,连夜奋战。
他们逐字核对数据,精心编排,将厚厚的一打报告重新整理,务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因为这些数据可能关系到国家的百年大计,谁也不敢轻视。
傍晚时分,这份凝聚了全国十个扫盲试点的心血,承载了无数人期望的报告,被专人护送到了教育部领导的办公桌子上。
拿到报告的教育部领导,一页一页仔细翻阅着,他的目光在那些严谨的图表,详实的数据中不断扫视。
当他看到最后的分析结论上,目光久久地停留住了。
当他再次审视那个即便剔除了所有不确定因素后,依然坚挺在最低提升五成这个数字的时候,他豁然从宽大的座椅上站起身。在办公室里快速地来回踱了几次,此时他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
他拿起报告,对站在一旁的秘书吩咐。
“备车,立刻去领导的住所。”
当来到领导的住所时,时间已经是快到子夜。
教育部领导将报告郑重的交给领导,领导接过报告看的异常仔细,睿智的目光渐渐迸发出光芒。
过了片刻,他放下报告,连说了三声好。
“这孩子送了这份大礼啊。”
领导随即起身,语气中带着肯定。
“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这个汉语拼音是扫盲的利器,也是我们的及时雨。
时机稍纵即逝,不能再按部就班的等待,必须抓住机会,全力推广汉语拼音。
要让全国的扫盲工作。因此迈上一个台阶,让亿万万群众早日摆脱文盲的束缚。
今天晚上就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把相关领域的专家同志,还有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请过来。专题研究全面推广的具体方案。”
“好”。
多年的默契,让教育部领导感受到了领导的坚决。
教育部领导接受指示,立刻雷厉风行的着手安排。
当天晚上的会议气氛与上一次截然不同,充满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必须成功的决策力。
议会上专家们基于全国十个地方扫盲试点,提供的确凿证据,一致认定这套汉语拼音方案是科学的,可靠的。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会议最终形成决议:立即启动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将汉语拼音方案推向全国。
首要应用于全社会的扫盲运动和小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随着国家的出手,这项影响深远惠及百姓的文化工程就此拉开了序幕。
汉语拼音方案以行政力量推动,如同春笋,迅速的在全国扫盲版和小学课堂推广。
林叶他们的妇女扫盲班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进行林,现在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使用汉语拼音进行教学。
一期和二期扫盲班的妇女被林叶全都叫了回来,重新学习这套汉语拼音。
等三天的拼音教学以后,一期的扫盲班妇女好几个都哭了出来,还不断的埋怨林叶。
你林大主任有这么好的扫盲利器你在就不早点拿出来啊,也免得我们当初死记硬背了。
汉语拼音的扫盲效果确实非常的好,自上到下,欢呼声一片。
但是这场千年文字习惯的变革,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思想领域的激烈碰撞。
一场公开的论战在报刊杂志上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