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福满楼的酒气还没从身上散尽,杨浪家的院子里就已经叮叮当当响成了一片。
新买的三层刺网,雪白坚韧,像巨大的蜘蛛网一样摊在院子当中。
陈飞正带着两个小伙子,按照林富贵的指点,在网的下缘绑上沉重的铅坠。
另一边,李大壮正领着王虎他们,把一捆捆崭新的钢丝缆绳浸在桐油里,这是为了防止海水腐蚀,最老土也最管用的法子。
王秀兰端着一盆刚洗好的衣裳从屋里出来,看着院子里这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一时竟有些愣神。
她记忆里的这个院子,要么是死气沉沉,要么就是杨浪带回一群不三不四的兄弟喝酒划拳,弄得乌烟瘴气。
何曾有过这般景象?
这些年轻人,一个个光着膀子,晒得黝黑的脊背上全是汗珠,手里干着的,也都是正经活计。
她默默地把衣裳晾好,转身进了厨房。
没过多久,厨房里就飘出了熬得烂熟的绿豆粥的香气。
院子中央,杨浪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锉刀,仔仔细细地打磨着一个巨大的铁钩。
这是他特意让镇上铁匠铺的老师傅,用最好的钢材打制的,专门用来对付大鱼。
这时,林富贵背着手,慢悠悠地从船厂那边走了过来。
“船上的主机和绞盘都让老师傅看过了,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磨损得厉害,都上了油,加固了。”
“船舷上那几个坑也补好了,用的是最好的铆钉和钢板,再撞一次也没事。”
他走到那几个年轻人跟前,清了清嗓子。
“从今天起,你们几个小子,每天下午,都跟我学东西。”
“我也不跟你们讲什么大道理,就教你们三样东西:结网、打绳结、看水色。”
“这三样东西你们要是能学到家,以后就算离了这里,到哪片海上都能有口饭吃。”
于是,每天下午,杨浪家的院子就成了浪潮渔业的露天培训课堂。
林富贵的要求极为严苛。
一个最简单的渔夫结,他要求每个人必须能在十秒钟之内,单手打出来,而且要打得不松不紧,受力均匀。
王虎一开始不当回事,觉得不就是个绳结嘛,随便系一下不就行了。
结果他系的那个绳结,被林富贵拿去拴在一块百来斤的磨盘上,轻轻一提,就散了。
“你这个结,要是拴在船上,风浪一来,船就得给你刮跑!你要是拴在网上,网一下去,就得跟鱼一起喂龙王爷!”
林富贵抄起手边一根细竹竿,毫不客气地就抽在了王虎的屁股上。
王虎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有半句怨言,只能红着脸,老老实实地从头学起。
修补渔网更是个精细活。
一张几百米长的大网,在水下被礁石刮破是常有的事。
补网的针法有好几种,针对不同的破口,得用不同的针法,补出来的网结,才跟原来的一样结实。
陈飞脑子活,学得最快,没两天就能有模有样地补出一片来。
而李大壮手粗,捏着那细细的网针,比抡大锤还费劲,常常是把自己手指头扎得全是眼儿,也没补好一个洞。
这番景象,让整个杨家村的人都觉得新鲜。
以前村里人见了杨浪,要么是绕着走,要么是在背后指指点点。
现在,不少人路过杨家门口,都会停下来看一会儿,看着院子里那帮年轻人认认真真干活的样子,眼神里也从鄙夷变成了好奇和羡慕。
这天下午,林小満提着一个竹编的食盒,俏生生地出现在了院子门口。
“浪哥,我妈让我给你们送点绿豆汤来,解解暑。”
她一出现,院子里那几个光膀子的小伙子,动作都慢了半拍,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看。
王秀兰正好从厨房里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出来,看到林小満,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哎哟,是小满来了啊!快进来快进来!看你这孩子,还提什么东西,太客气了!”
她热情地拉着林小満的手,把她让到堂屋的桌子边坐下,又把最大最红的一块西瓜塞到她手里。
“小满啊,你看看,我们家浪儿现在,总算是走上正道了,这都多亏了你,还有你爹。”
“要不是你们,他还不知道要在外面混到什么时候呢。”
王秀兰拉着林小満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
“婶儿,您说啥呢,这都是浪哥自己有本事。”
林小満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小脸红扑扑的。
两个女人就这么在堂屋里聊着天,一个看未来的儿媳妇是越看越喜欢,一个听着未来婆婆的夸奖,心里甜得跟吃了蜜一样。
院子里,杨浪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是暖烘烘的。
家,有了家的样子。
事业,也有了事业的雏形。
他站起身,走到正在跟一张破网较劲的李大壮身边。
“铁头,明天你带两个人,去镇上的冷冻厂,跟他们谈好,咱们要长期租用他们的冰库。”
“以后咱们的渔获多了,船上的冰块肯定不够用,得有个地方存。”
他又走到正在算账的陈飞旁边。
“陈飞,村东头王二麻子家不是有辆旧的东方红拖拉机吗?你去跟他谈谈,把那车盘下来。”
“以后咱们送货,不能总指望饭店的车,得有自己的运输工具。”
“不管他开价多少,买下来,再找人把车斗好好改造一下,要做成能拉活鱼的铁皮水箱。”
一条条指令,从杨浪的嘴里有条不紊地发出去。
三天后,所有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浪满号静静地停泊在码头,甲板上,一摞摞崭新的渔网堆放得整整齐齐,粗大的缆绳盘成一卷卷,像蛰伏的巨蟒。
船舱里,装满了足够用上一个星期的淡水、食物和成块的巨大冰砖。
傍晚时分,杨浪把所有人都召集到了码头上。
夕阳的余晖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
九个男人,站成一排,面对着即将出征的浪满号。
“家伙事都齐了,船也喂饱了,明天天一亮,咱们就出发,目标,黄泥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