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2章 大婚之日

作者:电工1022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一日,洪武九年的黄道吉日。


    整个应天府,像是被一桶朱砂给泼了,满眼都是喜庆的红色。从天还没亮透,城里就喧闹了起来,那股子热乎气儿,将空印案以来笼罩在京城上空的阴霾,冲得一干二净。


    燕王府内,气氛有些紧张。


    朱棣,那个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杀神,此刻正对着一面铜镜,手忙脚乱地跟自己身上那件繁复的亲王吉服较劲。腰带系反了,玉佩挂错了,额角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一张俊脸憋得通红。


    “三保!三保!这玩意儿怎么又穿错了!”


    三保太监也是急的额头直冒汗“王爷别乱动,让女婢穿就好了,哎呦王爷那个别穿进去了!”


    不远处的饕餮卫营地里,范统也正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他看着身上那件由京城官府有名的老师傅量身定做的新官服,怎么看怎么别扭。衣襟紧绷,袖子勒得慌,腰带更是得深吸一口气才能勉强扣上。


    “不对啊,这不是现量现做的吗?咋还小了呢?”范统一脸困惑。


    【崽!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也不看看你自己又胖了多少!】


    脑海里,系统那贱兮兮的声音,如同一把利刃,狠狠扎进了范统的心窝。


    奉天殿上,朱元璋高坐龙椅,得意洋洋。他的目光时不时地就往殿下首位的徐达身上瞟。看着自己这位开国第一功臣,黑着一张脸,像是谁欠了他几百万两银子似的,朱元璋心里就乐开了花,看他越不开心,自己就越开心。


    一旁的马皇后,则是满眼含笑,看着这一切,眼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


    吉时到。


    “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拔。


    为首的正是燕王朱棣,左右是范统和宝年丰。宝年丰今天也披红挂彩,胸前一朵大红花,配上他那身狰狞的重甲和门板似的巨斧,怎么看怎么滑稽。


    身后八百饕餮卫,黑甲森森,沉默如山。这支往日里代表着死亡与征伐的军队,此刻成了迎亲的仪仗,那股子冰冷的煞气与满街的喜庆红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具冲击力的诡异画面。


    魏国公府门前,早已是人山人海。


    当朱棣翻身下马,准备上前叫门时,国公府的大门却关得严严实实。


    门楼上,一个娇俏的身影探出头来,正是徐妙锦。她清了清嗓子,学着说书先生的腔调,朗声道:“姐夫莫急!想娶我姐姐,可没那么容易!须得过了我徐家三道关卡才行!”


    第一关,文试。


    徐妙锦拿出一张纸,念道:“请姐夫以‘良缘’为题,作诗一首!诗不成,门不开!”


    朱棣的脸,当场就垮了。


    让他上阵杀敌,眉头都不皱一下。让他作诗?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他憋了半天,涨红了脸,就憋出四个字:“今天……很高兴……”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哄笑声。


    就在朱棣急得满头大汗之际,一旁的范统眼珠一转,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朗声念道:


    “朱门铜环映日开,诗题良缘待君裁。莫道翰林风月旧,且看麒麟阁上才。银鞍曾照昆明水,玉笔今点凤凰台。春风已度紫禁城,桃花人面共蓬莱!”


    此诗一出,满场皆静。


    就连门楼上的徐妙锦都听得呆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嘟囔道:“范胖胖,还会作诗?”


    她眼珠一转,又喊道:“这关算你过了!第二关,武试!”


    只见国公府的下人,抬出了一座巨大的石锁,看那分量,怕不是有五百斤。


    “请新郎官,将此石锁举过头顶!”


    朱棣刚想上前,宝年丰已经扛着大斧,瓮声瓮气地挤了过去。“王爷,这点小事,哪用得着您动手!”


    说罢,他将大斧往地上一顿,弯下腰,双手抓住石锁,连气都没喘一口,低喝一声,便将那巨大的石锁轻松举过了头顶,还顺手往上抛了抛,跟玩个石子儿似的。


    “还有更重的没?”宝年丰挠了挠头,一脸的意犹未尽。


    门楼上,徐妙锦的小嘴张成了“O”形。


    “算……算你们厉害!”她不服气地跺了跺脚,“最后一关!我姐姐说了,她未来的夫君,不仅要文武双全,还得……财大气粗!”


    话音刚落,一群莺莺燕燕的侍女,端着托盘,堵在了门口,一个个伸着手,笑盈盈地看着朱棣。


    这是要红包啊!


    朱棣早有准备,示意三保上前。可那些侍女,收了红包,却依旧堵着门不让。


    徐妙锦在上面喊道:“不够不够!我姐姐的喜钱,哪能这么点!”


    范统看得直乐,这不就是现代的堵门要红包嘛!他悄悄从“饭兜”里摸出一大把金锞子,塞到朱棣手里,挤了挤眼。


    朱棣会意,将那一把金灿灿的锞子往托盘里一撒,金光闪闪,晃得人眼晕。


    “够不够?”


    “够了够了!姐夫快请进!”徐妙锦眉开眼笑,连忙挥手让人开门。


    大门缓缓打开,朱棣终于在一片道贺声中,走进了国公府。正堂之上,他看到了那个身披凤冠霞帔,静静端坐的女子。


    四目相对,纵有千言万语,都化作了那一眼的温柔。


    洞房花烛夜。


    酒宴之上,挡酒的秦王晋王几个早已喝得东倒西歪,和几位武将躺了一地,呼噜声此起彼伏。


    婚房内,红烛高燃。


    朱棣有些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看着坐在床沿,盖着红盖头的徐妙云,心里像是揣了十几只兔子,怦怦乱跳。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喜秤,轻轻挑开了那方红盖头。


    烛光之下,那张绝美的容颜,白皙如玉,略施粉黛,比平日里更添了几分娇艳。徐妙云抬起眼,清亮的眸子里映着跳动的烛火,也映着他有些慌乱的影子。


    “王爷……看呆了?”她嘴角噙着一抹笑意,声音很轻。


    “没……没有……”朱棣结结巴巴地回答。


    窗外,墙角下。


    三颗脑袋鬼鬼祟祟地挤在一起。


    “头儿,他们怎么还不说话啊?急死我了!”宝年丰压低了声音,结果还是跟打雷似的。


    “嘘!你小声点!”范统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自己也伸长了脖子,往窗户缝里瞅。


    旁边,徐妙锦也好奇地眨巴着大眼睛,小声问:“范将军,我姐姐和姐夫在里面做什么呀?”


    不远处,三保站在一棵桂花树的阴影里,看着那三颗脑袋,抓耳挠腮,一副想加入又不敢的样子。


    就在这时,一个幽幽的声音,在三人身后响起。


    “你们,在看什么?”


    三人身子一僵,慢动作一般地回头,只见徐达黑着一张脸,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们身后,那眼神,像是要吃人。


    “嘿嘿!徐帅我们路过!路过!”范统吓得一个哆嗦,陪着笑脸。


    “爹!”徐妙锦也吐了吐舌头。


    徐达没说话,只是伸出手,一手一个,将范统和宝年丰的后衣领给拎了起来,像是拎小鸡一样,两人丝毫没敢反抗配合着徐达。


    “滚。”


    一个字,充满了威严。


    两人连滚带爬地跑了。徐达又瞪了小女儿一眼,徐妙锦缩了缩脖子,也一溜烟地跑了。


    徐达看着紧闭的婚房,烛影摇曳,他那张总是严肃的脸上,神情复杂。


    许久,他才朝着婚房的方向,冷哼了一声,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嘟囔了一句。


    “便宜你小子了!”


    说罢,他背着手,转身离去,那背影,带着几分落寞,也带着几分释然。


    房内,朱棣和徐妙云自然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气氛,在这一笑中,变得不再那么紧张。


    朱棣端起合卺酒,递到徐妙云面前。


    “妙云!王妃!。”


    “嗯。”


    红烛燃尽,一夜春宵。


    当第一缕晨光照进应天府时,所有人都知道,燕王与魏国公府的联姻,已成定局。


    这不仅仅是一场婚事,更是一场深刻影响大明未来走向的政治结合。北平的雄鹰,与金陵的女诸葛,从此紧紧绑在了一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