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章 府署谋划

作者:元神炁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为什么是一只眼?


    因为它的主人,北镇抚司百户,“追风炮”马天翼,早年玩火器玩脱了,崩瞎了一只。


    剩下一只,看人更毒,更狠。


    与此同时,淮安府署,后堂。


    气氛凝重。


    熏炉青烟袅袅,也驱不散堂内的沉闷。


    上首端坐着辽阳侯、北镇抚司千户朱伯淙。


    一身玄色暗云纹锦袍,面容俊朗,气质矜贵,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一块温润羊脂玉佩。


    下首坐着淮安知府汪大人、山阳县卫知县等人。


    座位排布微妙,汪知府虽品级高,座位却略偏下,无形的压力来自朱伯淙那“皇族”加“侯爵”的双重身份——


    皇族血脉虽稀薄如路边野草(宗室百万,早不值钱),但这世袭的爵位和握在手里的北镇抚司权柄,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窃贼既已打草惊蛇……”


    朱伯淙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短期内必如惊弓之鸟,不敢妄动。


    然,其能潜入甲壹仓,炸锁开箱,定是谋划多时,所图非小。


    岂会轻易放弃?”


    他端起青花盖碗,轻呷一口,动作优雅:“故,本官以为,当行‘温水煮蛙’之策。”


    汪知府捻着胡须,面露思索。


    “先大张旗鼓,增兵布防!


    出入内城门者,无论官民,一律详录在册!


    声势要足,要让那贼子觉得,此刻动手,十死无生!”


    朱伯淙放下茶碗,碗盖与杯沿轻碰,发出清脆一响。


    “待其惊惧蛰伏,我等便……‘慢慢’撤去新增守卫,‘缓缓’放松盘查。


    一切要做得自然,要让其以为风声渐松,机会重现。”


    他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实则在此期间,原本仓廪守卫、城门司吏,早已陆续替换为我镇抚司与府衙亲信!


    待到一切‘恢复如常’之日,便是那窃贼自以为时机成熟,自投罗网之时!”


    汪知府沉吟:“侯爷此计甚妙。只是……这‘温水’要温多久?


    若要做得天衣无缝,诱其入彀,恐非三两月之功。


    时间拖得太久,府库开支、民情舆论,恐生枝节……”


    “汪大人!”朱伯淙目光如电,瞬间刺向知府,“三两个月,与将这伙胆大包天、意图动摇‘坤舆大造’根基的‘寻经者’连根拔起相比,孰轻孰重?”


    他身体微微前倾,无形的压迫感陡增:“今日嫌麻烦,明日他们便能闹出更大的乱子!


    毁掉更多的‘愿花仓’!那时,汪大人头上的乌纱,怕也难保其周全吧?”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却更显诛心:“莫非……是大人任期将满,不愿节外生枝?”


    “侯爷明鉴!下官绝无此意!”汪知府额头瞬间见汗,慌忙起身拱手,“下官……下官唯侯爷马首是瞻!一切听凭侯爷安排!”


    “坐下。”


    朱伯淙挥挥手,恢复了那副翩翩公子的淡然:“出了岔子,自有本官担着。事情办好了,功劳簿上,自然少不了诸位的名字。”


    目光扫过堂下众人。


    “是!是!侯爷高义!”


    众官连忙应和,心头一块大石落下,又悬起另一块。


    众人散去,后堂只剩朱伯淙一人,指节轻轻叩击紫檀桌面。


    一直如影子般立在大堂前侧阴影里的马天翼,这才无声地转进后堂,单膝点地:“禀侯爷。”


    “说。”朱伯淙没抬眼。


    “属下今日巡至南市坊口,见一蹊跷事。”


    马天翼那只独眼精光闪烁:“两个江湖卖艺的泼皮,当众演了一出‘大刀砍自己’的把戏。


    一人持刀自戕,血流如注,眼看活不成。


    另一人却掏出一盒莹白药膏,只抹了黄豆大小……”


    他描述得极快,将李知涯吆喝、耿异挥刀、血流成河、玉化膏神效、百姓疯抢的场景,简洁精准地复述出来。


    尤其强调了那药膏瞬间愈伤、光洁如初的神异。


    “……那药膏,属下瞧着,与禁中的‘生肌膏’,形貌功效,一般无二!”


    “生肌膏?”


    朱伯淙叩击桌面的手指猛地顿住,霍然抬头,眼中精光爆射。


    那只原本摩挲玉佩的手下意识地紧紧摁住了桌面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一股克制的激动在他周身弥漫。


    “两个升斗小民……怎会有此物?难道……”


    他猛地站起身,来回踱了两步,眉头紧锁,又缓缓摇头:“不对!若真是那伙‘寻经者’,得了如此紧要之物,岂敢如此堂而皇之,当街叫卖?唯恐天下不知?”


    他停下脚步,眼神锐利如刀:“但无论如何,此药来源,必与‘寻经者’脱不了干系!必须查清……马天翼!”


    “属下在!”


    “立刻带几个人,找到那两个卖艺的!”朱伯淙的声音斩钉截铁,“抓回来!本官要亲自审!”


    “遵命!”马天翼独眼中凶光一闪,抱拳领命,转身大步流星而去,步伐带风。


    同一时间,山阳县城,银号街。


    李知涯掂量着怀里沉甸甸的银子,拉着耿异钻进一家门脸气派的“昌源银号”。


    “兑点宝钞,”李知涯把几块碎银和一堆铜钱推上高高的柜台,“方便。”


    柜台后的老朝奉眼皮都没抬,接过银子,噼里啪啦拨了一阵算盘,唰唰点出一叠印着复杂花纹、盖着鲜红大印的纸钞推出来。


    耿异看得新奇,小声嘀咕:“这纸片子……靠谱吗?”


    李知涯麻利地收好宝钞,塞进怀里,心头掠过一丝感慨:都说大明宝钞是废纸。


    可这条时间线上,黄宗羲那老爷子当过户部尚书,搞了套咱也整不明白的经济改良,愣是把旧钞回笼,新钞锚定了啥玩意儿……


    打那以后,这纸票子还真就跟真金白银差不太多了。


    他拍了拍胸口,感受那叠纸钞的厚度。


    虽然老百姓被坑怕了,还是更认硬通货,拿到宝钞恨不得立马换成银子揣兜里才踏实……


    出了银号,李知涯自觉是“地主”,豪气干云:“走!带你逛逛山阳县!”


    他领着耿异,穿街过巷,走坊历市,瞧一瞧看一看的。


    耿异起初还兴致勃勃,东张西望,慢慢地,脚步缓了,眼神狐疑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