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珙虽然脸色漆黑,但也不曾迁怒于蔺如奚。
他虽争强好胜,却也并非输不起之人。
不是自己的关门弟子才华不够,只是对方实在妖孽罢了!
蔺如奚见自家师父神色还行,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对宋和臻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感悟,也是心生敬意。
只见蔺如奚双手作揖,“小世子文采风流,我自愧不如矣……”
对方态度这般谦和,宋和臻自然也不会盛气凌人,得理不饶人。
“如奚兄过誉了!”
蔺如奚大他许多,徐大儒和曾珙先生亦是平辈,称呼一声兄长并不为过。
见两个孩子在这里谦让,围观之人也不由地感叹徐大儒和曾珙教导有方。
教导出来的弟子都是品学兼优之人。
其中一位名士甚至戏谑道:“只此一首诗,便可风靡上京乃至直隶之地。”
“臻哥儿你若是再大上十岁,当得起一声‘君子’之称,想必无数佳人都会为之倾倒……”
这话不假,大宣素来有赠人雅号的习俗,其中多以十五岁至及冠之年的未婚少年郎居多。
毕竟,年岁小的资格才名不够,年纪大的或是已经成婚的,也不在乎这些俗名了。
像如今,最著名的,莫过于江南谢家的长公子谢无咎,世人皆以“玉临君”称之。
取自“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之意。
还有宋和臻的老爹宋珩,未成亲之前也是冠绝上京城的美少年。
时人亦称之为“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聊赠雅号“重寒君”。
不过现在嘛,大家都叫他宋大人或宋世子。
犹记得,当时宋和臻知道宋珩雅号的时候可是惊讶了好一阵子的。
毕竟这句诗的意思和他爹的“本性”差距太大了!
仪态庄重,神气沉静,将来定能成栋梁。
国之栋梁是不假,宋珩如今担任户部侍郎,为国守财。
可庄重沉静什么的,恕宋和臻眼拙,他真没看出来。
甚至他一度怀疑,这说的是他爹?
来自宋和臻的官方吐槽:只能说他爹在外人面前忒能装,世人皆被其假面欺之!
宋和臻抿唇笑笑,“先生厚爱,小子便厚脸皮应下了,只希望十年之后不辜负先生期许。”
宋和臻的语气虽然谦卑,但这话中之意可毫不客气。
几乎可以说是认定了自己将来必定能留有“君子”之号。
言辞淡淡,却锋芒毕露。
少年的张扬和自信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也反应了过来。
“哈哈哈哈,小世子果然好志气!”
“徐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后二十年,文坛必可有此子一席之地。”
“……”
诸多溢美之词,不要钱似的往向宋和臻身上堆。
徐大儒见此还特意看了一眼小弟子,生怕他年纪小小便迷失于众人的吹捧,自此失了志气。
却见宋和臻眼中一片淡然之色,面对任何人的夸赞皆是泰然处之。
徐大儒:“……”
果然是他人老了,跟不上神童的步伐了?
现在的年轻人,可了不得喽~
(?ˇ?ˇ?)
……
这一场春禧文会过后,宋和臻一夜成名。
作为文人盛会,春禧文会本就颇负盛名,引人注目。
再加上这一首堪称一绝的边塞诗和镇国公府小世子的身份加持,宋和臻的“神童”之名可谓是深入人心。
不止是上京城及其周边的直隶地区,连江南文人对宋和臻之名都有所耳闻。
毕竟,自古江南多出才子,南北文人之争早有端倪。
每三年科举出来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几乎八成都是江南文人出身。
北方文人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如今上京城出了宋和臻这位小神童,那不是现成的炫耀素材嘛~
再加上镇国公府属于武将勋贵集团,这下子生出了个文曲星、读书苗子,那武将勋贵们也是与有荣焉。
那是花了大力气去宣传的。
不为别的,不蒸馒头争口气。
谁让朝中那些自诩清流文人的文官们素来看不上武将勋贵,觉得他们粗鲁没文化。
殊不知武将勋贵们还嫌弃他们文官穷酸矫情呢!
不过,再是如何波涛汹涌,暗潮涌动,这些都与宋和臻无甚关系。
因为他本人已经开始闭关读书了。
接下来这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要好好利用!
争取明年二月的县试一举得中童生!
八岁的童生,可是世间少有呢!
为了这个目标,宋和臻真的堪称是“头悬梁、锥刺股”了。
每日晨起晚归,一天大半时间基本上都耗在了徐大儒的书房里。
除了默背四书五经等基础书籍,还要日日不落地练习馆阁体。
中午散堂之后,吃过午饭,还要接受徐大儒的“科举专项培训课”——学习如何写策论和八股。
当然,其余三小只亦是如此。
老师父对小弟子们当然是一碗水端平啦!
话说大宣科举最是注重文章,八股必不可少,策论亦是不可或缺。
虽然宋和臻有挂,可以过目不忘,但是天资不代表不用努力。
这世界上可没有什么不劳而获。
过目不忘你也得先认真且走心地“过目”了才能记住啊!
不然你连看都没看过,又何来的渊博学识呢?
况且,科举一道,不论是八股文还是策论,最是注重积累。
但积累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切都需要时间。
而宋和臻八岁便下场,最缺的亦是积累的时间。
一般来说,普通读书人寒窗苦读,直至十几岁读书读到了一定火候,才会准备下场。
由此可见,八岁便准备下场考试的宋和臻是何等自信了!
按照徐大儒的说法,凭借宋和臻的天资,只要运气不是太差,必能走到最后。
但是运气这玩意,对于宋和臻而言,几乎不可能差了。
然徐大儒想强调的是,很多读书人因为急功近利,基础都没打好就参加考试,以后弥补起来事倍功半。
他想告诫四小只,虽然他们年少下场,但并非就不在意基础经验的积累了。
只是天资足够,外加事半功倍的努力,可以提前一试。
毕竟,他们不是普通的读书人……
*
青暮院,书房内。
“师父,你看我今日这篇文章写的如何?”
这一篇文章写出来,宋和臻感觉自己又登上了一层楼,颇有几分修仙顿悟的意思。
于是立即得意地唤来了徐大儒。
徐大儒闻言轻笑一声,快步走了过来,拿起承载着文章的宣纸,垂眸一看,脸上惊喜异常。
怪不得今个儿臻哥儿这般得意,这篇文章做的果然极好。
徐大儒点点头,“嗯,不错,臻哥儿的文笔越发进益了!”
“这篇八股文从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一顺而下,丝毫不见晦涩之意。”
“其间气势磅礴,文笔华而务实,立意高远非凡,实在是一篇上乘佳作!”
宋和臻颇为潇洒地挥挥手,笑道:“师父过奖啦,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徐大儒:“……”
臻哥儿什么都好,只是有些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欠揍。
三小只已经到嘴边的夸赞也默默咽了回去。
这小子不能再夸了,再夸可就真飘了!
宋和臻:这波装逼,他给自己一百分。
——只怪满分只有一百,不是他之极限啊~
——————
蒔宜:“么么,宝子们莫急,稍后还有一章奉上哦 (-^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