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先生

作者:蒔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徐大儒注意到了宋和臻悄咪咪的小动作,更觉得他可爱非常,对他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至于旁边站着的几位小男童,出身最差的陆景虞也是耕读之家出身,虽是落魄寒门,但到底还是贵族。


    他们每一个都受到家中的悉心栽培和良好教养,虽说眼中满是羡慕,但却没有分毫嫉妒。


    其中,左丞相的嫡长子左栖燃,也就是宋和臻的表哥,还偷偷向宋和臻眨了一眨眼。


    另外两个只是满脸羡慕的看着他,到底是小孩子,还藏不住心思。


    宋和臻:“……”


    他表哥可真跳脱!


    怪不得姨母总是头疼!


    徐大儒对几个孩子之间的“交锋”视而不见,但心里却是十分满意的。


    教养极好,有容人之心,不会嫉妒弱小。


    羡慕但不会直接说出来,可谓是极为有分寸,知礼数了。


    小小年纪便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甚好,甚好。


    尤其是东沂王,出身皇室,却并不骄纵跋扈,能温和待人,没有丝毫傲慢之气,着实不易。


    不错,真是不错啊!


    越想,徐大儒有把他们几个都收入门下的想法,一个也不给他那些“同事”留。


    思及此,徐大儒眼睛一转,便和煦地向着四个孩子笑道:“你们四个都极为优秀,老夫考教你们一番。”


    “若是让老夫满意,便做主将你们四个都留下。”


    “不过思及臻哥儿年岁最小,便让他做老夫的关门弟子,你们可愿意啊?”


    须知,关门弟子在所有弟子中,除了首席弟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师兄以外,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的。


    关门弟子往往会受到老师更多的注意,甚至传承老师的衣钵,称得上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了。


    故此,徐大儒才会有此一问。


    左栖燃,秦翊和陆景虞三人对视一眼,看着另外两人眼中均是笑意。


    转头向徐大儒恭敬地鞠了一躬,异口同声:“小子愿意,但凭徐先生吩咐。”


    为人师者,皆可称一声“先生”。


    宋和臻作为“得了便宜”的那一个,就“不卖乖”了,只是眼神里充满了对这三个小少年的欣赏。


    宋和臻知道他自己是个假孩子,但是眼前这三个青葱小少年是地地道道的原装货啊,小小年纪就这般知礼懂礼,着实出众。


    宋和臻:这古人就是内卷,辣么小的孩子就如此厉害了?


    徐大儒闻言,十分高兴地捋了捋胡须。


    “好,既如此,老夫也不偏心,这考教就从臻哥儿开始吧。”


    宋和臻也不意外,只是扭扭身子从徐大儒身上滑了下来,也像另外三个似的,站的笔直。


    只是左栖燃他们三个都已经长开了些许,半大少年站在那儿,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杨。


    但是宋和臻这五短身材,站的姿势再像,也只会叫人觉得好笑。


    徐大儒顺着宋和臻的意思放开了他,只是看着他的小动作,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另外三个“小白杨”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他们才不会像徐大儒那样笑得委婉含蓄。


    顿时,院子里就充斥起了孩子们清脆嘹亮的笑声,气氛欢快而温馨。


    宋和臻:“……”


    你们这群没有边界感的人类,真是够了!


    他对此很是无奈,只能用翻白眼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虽然没有什么卵用就是了。


    过了好一会儿,徐大儒才“咳咳”了两声,示意几人安静下来。


    然后把视线转向宋和臻,问道:“臻哥儿,你如今年岁尚小,听说昨日才过了三岁生辰,可识字了?”


    徐大儒作为镇国公的至交,虽说已经退隐,鲜少过问世事,但自己老友最宝贝的孙子生辰还是能记得几分的。


    只见宋和臻昂起小脑袋,语气带了十二分的傲娇,“我已经会背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


    “够不够厉害?”


    宋和臻想到自己穿越之后,前世本就记忆力强横的不行的他,更上一层楼。


    如今,说是一句过目不忘也不为过。


    想必这就是前世小说里说的什么灵魂穿越了时空壁垒,灵魂强度更强,所以记忆力就更好了。


    而且,记忆力增强带来的还有一个小益处,那就是他前世看过的所有知识统统都想了起来。


    再加上这辈子架空朝代,根本没有前世那些文人名流,他不仅能过目不忘,还可以做个文抄公!


    哈哈哈哈……


    想我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多少鸿篇巨制、文史华章,甚至是科举范文。


    他宋和臻都可以带到这个异世,让它们再放光芒!


    宋和臻:感谢前世那个爱看书的自己,读书果然使人快乐!


    (比心~jpg。)


    徐大儒眼中露出一丝惊讶,心底充满了惊叹。


    他以为宋和臻才三岁的年纪,能识字就已经很好了,没想到......


    神童啊,莫非是万年难得一见的“文曲星”下凡,叫他给碰上了?


    徐大儒心中满是急切,迫不及待地想考教宋和臻一番。


    毕竟三岁便可熟读背诵三百千的孩子,往前数几百年都是难得一见的存在啊。


    便是四岁能做到这一点的,都已经是万里挑一的好苗子了,若是……


    徐大儒越想心里越激动,恨不得现在就把宋和臻收入门下,生怕晚一会儿就被别人抢了去。


    不过他到底是还有些理智在的,不能破了规矩,今日既是收徒,定是要按着规矩来。


    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想到这里,看着宋和臻甩的“duang~duang~”的小脸蛋,徐大儒会心一笑。


    随后强忍着语气中的激动,活像个诱骗小红帽的狼外婆,笑道:“哦?”


    “原来臻哥儿这么厉害,三岁都已经会背三百千了?”


    “想当年老夫也是在五岁之时才能完整背下三百千呢~”


    三百千,顾名思义,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合称,用于幼儿启蒙。


    一般人家的孩子约莫都是四岁左右启蒙,天资不同,耗费的时间自然也就不一样。


    像徐大儒这样只花费了一年就能完整背诵的,已经很厉害了。


    毕竟,古代并没有现代人所使用的标点符号。


    他们虽然有句读,但是对于刚刚启蒙的孩子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所以,他们只能跟着夫子的节奏一句一句的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便是如此了。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孩童读书难的原。


    毕竟,普通百姓不会句读,连书都看不懂,怎么可能培养得出读书人呢?


    没钱,进不了授课的书院,或者请不起教授句读的夫子,直接就卡在了读书的第一关。


    不懂断句,怎么理解书上知识的意思;不理解意思,那还学什么啊?!


    所以说,真不怪古代读书难啊!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现代人看来,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可也不全对。


    但在古人眼中,确实是一点儿毛病没有,只是因为读书——难啊!


    读书难,难于上青天。


    宋和臻听了徐大儒的话,矜持一笑,洒洒水的啦~


    “徐先生过奖。”


    既然已经到了拜师前的考验环节,还是称“先生”更为妥当些,不然不就差辈了。


    徐大儒可是他二婶的亲爹呢~


    之后,徐大儒又随口抽了几句三百千中的句子考了宋和臻两句。


    宋和臻对答如流,徐大儒考的满意,三棵“小白杨”看的惊叹,眼睛里充满了星星!


    左栖燃:不愧是他表弟,真腻害!


    陆景虞:宋弟小小年纪便如此出众,他要更努力才是,回去就把《大学》抄十遍~


    秦翊:这宋世子,有点东西啊~


    想他们三个大了宋和臻三岁不止,也才堪堪学完三百千,初初接触四书五经。


    这在常人眼中已是天之骄子,上上之资。


    没想到宋和臻不过三岁便已经学完了三百千,真是好生厉害啊!


    ??·??·??*??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