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7章 摊上事

作者:老铁也能发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茶楼包厢,听元郡尉说明来意,秋十六还懵懵的。


    他摊上事了!摊上大好事了!


    元郡尉看中了土质大喇叭,想要用在军营中。


    让秋十六生产一批,专供军营,同时,这土质大喇叭他们不能往外卖、或者借用。


    秋十六心里乐开了花,面上还强忍激动。


    “大人,草民愿意。草民一路逃荒过来,走哪儿哪儿嫌弃,人家安庆郡收流民,都不要草民这样啥都不会的。”


    “还是一路来咱河南郡,先是运气好,遇到位副将指路,进城门,得郡守大人同意,让我们留下来,愿意安顿我们。”


    “草民一直念着这份大恩,不知道怎么还,大人能看重土喇叭,是草民荣幸。您要多少,草民都能做,不要钱!”


    最后一句话,秋十六虚情里也是有几分真心的。


    元大人真不给钱,他们也不亏啥,大喇叭是泥巴做的,就费点人力而已。


    关键还能和官府搭上关系啊。


    那朱里正为什么那么嚣张,是他背后有人!他秋十六要有了靠山,还用怕他?


    元郡尉笑眯眯看了看他:“哦?你真愿意无偿给军中供大喇叭?”


    秋十六心头一哽,不是,这位大人不会真这么抠门吧?


    但面上肯定的点头:“草民愿意。”


    秋嘉禾则探出小脑袋问:“大人,您要大喇叭做什么啊?”


    秋十六想捂住闺女嘴,军事机密是他们能听的吗?


    元郡尉看着小姑娘清澈的眸子,却不怎么介意。


    “练兵、打仗,保卫河南郡百姓。”


    秋嘉禾不由挺直腰杆:“那该给,我们白供!”


    “哦?你舍得?小姑娘不想换了钱,买糖吃?”元郡尉故意逗孩子。


    小丫头拍了拍胸脯,一副豪气云天的样。


    “哥哥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听哥哥讲过,每逢战乱,不仅国库要出钱,大户人家要捐钱捐粮。”


    “我们家好穷好穷,给不起粮食和钱,土喇叭还行,能尽多少责任就尽多少。”


    秋嘉禾也不傻,没说要掏空家底资军。


    而这一番话,已经让元郡尉神色变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话是你哥哥说的?你哥哥是什么人?读书多久了?”


    秋嘉禾有点心虚,这话是直播间的哥哥说的。


    “哥哥,就是哥哥啊。”


    她小眼神求助看向亲爹。


    秋十六赶紧打圆场:“那是我们逃荒路上捡来的少年,是读书识字的,可惜眼睛看不见。”


    一句眼睛看不见,让元郡尉的兴趣减轻不少,同时有些遗憾。


    能说出这样惊世之句的少年,才学定然不差,可惜了。


    收回心绪,元郡尉笑了笑:“小姑娘有此大义之心,不错,不过,朝廷富强安定时,用人用物,该给钱自然会给钱。”


    “这大喇叭,就三文钱一个,如何?”


    以他的眼力,自然能看出来秋十六是客套讨好居多,而小姑娘是真心实意的。


    有这样志气的小姑娘,他更想鼓励。


    秋十六对价格没异义,有就很好了。


    双方谈妥,元郡尉让秋十六抽空去郡城,签文书。


    随后带着外甥女,要告辞了。


    万锦绣的下人,送上好几个大盒子。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小女只能以这些身外之物,聊表谢意。”


    秋十六赶紧摆手,他脸皮再厚也不能一份恩收两回礼啊。


    “不用,不用,万小姐能介绍元大人特意来一趟,已经是很感激了……”


    万锦绣却很坚持。


    “舅舅看重大喇叭,是公务,恩人救我,却是私事,再者,这礼物是给所有当时救我的叔伯婶子的。”


    秋十六不客套了,只能收下。


    算了,得了大户人家的恩,他要是不收礼,还怕人家以为他别有所图呢。”


    出了茶楼,目送元大人他们坐马车离开,秋十六提着大包小包,脸上的笑再也忍不住。


    “闺女啊,爹就说,人还是得多做好事啊。”


    秋嘉禾仰着小脑袋疑惑:“爹,您说过这句吗?我咋不记得。”


    秋十六瞪打岔的闺女。


    “咋没说过?你的小脑袋瓜能记住啥?”


    秋嘉禾愤愤不平,她可聪明了,爹以前常说的明明是,多管闲事多吃屁,少管闲事少遭殃。


    秋十六已经在想别的的事,他一拍脑门,郑掌柜突然和他定罐子,是不是因为元大人?


    忘了问了。


    父女俩提着东西回摊位,对上朱全问询的眼神,这里人多眼杂的,他不好说。


    “等回去说,我把东西放这,带禾儿去逛逛。”


    秋十六是见他不在这会儿,摊位生意也不差,都卖了一半,干脆不操心。


    父女俩大街小巷逛,一狠心,扯了一匹布,讨来布庄的废布头。


    新棉花秋十六看了半天,买不起,后来去了当铺,买旧棉,别看是旧的,回头弹一弹,还是很宣软的。


    父女俩出来,又盯上摆摊卖小鸡仔的了。


    秋嘉禾哈喇子直接掉地上,吓得小鸡仔们远离她。


    秋十六把闺女拉起来就走:“买了也不能吃,得养大,养大下蛋给你吃,但家里人住的房子都没盖,更别说鸡了。”


    秋嘉禾擦着亮晶晶的口水:“爹,我听哥哥说,小鸡仔更嫩更好吃。”


    这个哥哥,就是白浔了。


    秋十六瞪眼:“白小子就是太败家了,你可不能跟他学坏喽。”


    谁家舍得吃小鸡仔啊?都是养大了,不能下蛋以后才吃。


    当年他偷鸡,都得踩点,不敢偷别人家下蛋母鸡。


    秋嘉禾有这样的爹和是不是发疯的哥哥,也不知道最后能跟谁学坏。


    等父女俩逛回去,已经晌午,罐子卖差不多,一行人舍不得在县城吃午食,直接就出城了。


    小丫头坐板车上,目光落在几个大盒子上。


    好奇里头是啥,但很克制,她记得锦绣姐姐说,礼物是给大伙的,不是单独给她的。


    等回村时候,才下午,关老爷子看他们板车空了,高兴的点头。


    去郡城的钱串子他们还没回来,不过,不着急,天色还早。


    秋十六沉住气,垫吧点东西,就去帮着糊墙了。


    一直晚上,吃完晚食,他才把大伙聚一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