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5章 兴源祥

作者:老铁也能发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里正看儿子脖颈围着的纱布,也咽不不下这口气。


    当里正这么多年,难不成还要被个逃荒的吓唬住?


    老头抽着旱烟,一口接一口,眉头皱的几乎能夹死苍蝇。


    秋十六他们回去,第一时间,告诉大伙近来小心点。


    他伤了朱继业,只怕朱家不会消停。


    其实今天,他还是吓唬人居多,逃荒路上是杀过人,那是被逼无奈,现在好不容易安顿下来,谁想干把脑袋栓裤腰带上的事?


    “放心,白天他们不敢来阴的,晚上,巡逻队的人继续轮着守夜吧。”关老爷子下了决断。


    大伙都照做。


    虽忧心初来乍到就得罪地头蛇,但看着满满当当的菜蔬、粮食,心里就觉得安稳。


    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得不说,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大伙心态也锻炼出来了。


    天还没亮,一早,秋十六带着朱全、李四,钱串子带着姚大高、马二狗,兵分两路,一路去铜冶县,一路去郡城。


    他想着,自个没空总进城卖罐子,县城这里,以后就交给朱全和李四了。


    李四机灵,朱全沉稳。


    郡城那边,就交给钱串子,以这小子一文钱掰成八瓣的精细,绝对吃不了亏。


    姚大高稳重不说,还有县城的经验。


    马二狗也是过命兄弟,他们三能应对小麻烦。


    当然,卖货分了俩地方,烧罐子、坛子的数,也要跟上。


    秋嘉禾这三天已经带着娃子们,又搭出十五多个土窑来。


    现在一半土窑没日没夜烧土胚,一半土窑日夜烧罐子,搞得土窑周围热烘烘,大伙晚上睡觉,就爱围着土窑。


    秋嘉禾趴在她爹背上昏昏欲睡。


    她这么努力干活,要的奖励就是想进县城。


    还答应回来后,给小弟小妹们带县城的漂亮石头。


    咳咳,石头肯定是城里路边捡,不花钱,但它有特殊意义啊。


    秋嘉禾承诺了,烧罐子、搭窑最卖力的小弟,将会得到这石头,更重要的是,得到下次进城的机会。


    哪个孩子不想进城玩?哪怕是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没钱买,但能去新地方转悠转悠,就足够高兴了。


    小丫头精准拿捏娃子们命脉,老大当的越来越有地位。


    走到一半,秋嘉禾就从爹背上滑溜下来,腿麻、胳膊麻,不得劲了。


    她迈着小短腿,自个走。


    没走一会,脚上的草鞋带子断了,小丫头蹲下,熟练的塞了塞,不当回事继续走。


    秋十六看着心疼,闺女就一双布鞋,逃荒走的鞋底子都掉了,草鞋还是干娘打的,打了好几双,也都穿烂了。


    不等下次找机会了,这回就得把棉花、布头买了。


    等到城门口,天光大亮,城门刚开没多久。


    通过检查顺利进城,几人去找上次的摊位。


    卖木筐的摊主招呼:“你们可来了,这两天一直帮你占着摊位呢。对了,还有客人连着两天过来找,想买你的罐子。”


    “多鞋啊,老哥。”秋十六笑着道。


    心里却寻思,他卖的就是普通罐子,又不是啥一顿不吃就想的吃食,还能让人天天惦记啊?


    不等他问那人啥样,一个小二打扮,肩头还搭着布头的人就来了。


    “是卖罐子的秋大哥不?走走走,跟我走,我家掌柜等你好几天了。”


    店小二忙不迭道。


    秋十六疑惑,他就摆摊一次出名了?不至于啊。


    “兄弟,你家掌柜是?”


    都不用店小二回答,旁边摊主接话了:“这是兴源祥的伙计,就他连着等你两日了。”


    兴源祥?


    秋十六想了想,好像前几天溜达路过一次,似乎是个酒坊。


    找他什么事?


    在店小二不断催促下,秋十六只能跟着走,把摊子交给朱全他们。


    叮嘱闺女:“老实点,别瞎跑。”


    秋嘉禾点头。


    店小二引路,没走多远,就到了兴源祥。


    酒坊不大,可供三人并排过的大门,迈过高门槛,进去后正对柜台,柜台后面放着架子,架子上是大大小小的酒坛。


    左侧只摆了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可见兴源祥的客人,多数是买了酒就走,少有留下小座的。


    右侧大大小小摆着六个大酒缸,上面有盖子,盖子孔则是放了一把炳很长的勺子。


    见有人进来,正在柜台后头打算盘的中年男人抬头。


    只扫了一眼自家伙计,目光落在秋十六身上,倒是露出几分笑意来。


    “来人可是秋老板?”


    秋十六吓一跳,忙拱手:“老板当不起,您叫我一声十六就行。”


    掌柜摸着胡子笑了笑:“十六兄弟,这边请,请坐。”


    秋十六不想坐,这素不相识的,请他过来,又不说啥事,他心里没底。


    掌柜似乎看出来他的拘谨,从柜台后面走出来:“十六兄弟,我是想和你谈笔生意……”


    兴源祥不大,他们的客人,多数是普通百姓。


    酒坊内一共有六种酒,都是后劲不大、便宜、又纯香的,生意还算不错。


    但因为酒水平价,来的客人多数是打酒,也就是自个带竹筒什么的。


    整坛、整罐买的客人,不算多。


    掌柜的亲爷爷,郑老爷子前几日逛街,就买了秋十六两个坛子。


    虽然比不上店里罐子看着精致,但胜在便宜、实用上。


    郑掌柜就想把店里的坛子换掉,降低成本后,普通百姓如果有想买酒给人送礼的,能实惠买酒。


    毕竟给人送酒,不好用自家竹筒打了拿出去,显得不讲究。


    秋十六听出来,这是馅饼到他头上了。


    要是能和兴源坊长期合作,他们卖罐子就有了固定收益。


    但他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郑掌柜,我是个粗人,我就实话实说了哈。”


    “我家卖的罐子是便宜,但以郑掌柜的人脉,真有了这个想法,在城里找家肯便宜供货的,不难吧。”


    他们家那土罐子,烧起来又不难,那些专门做这生意的,肯定能做出来。


    所以,郑掌柜实在没必要找上他这个刚冒出来,不了解底细的人啊。


    总不能是看他顺眼吧?


    郑掌柜有些诧异,没想到秋十六一个乡下汉子,听到合作第一时间不是高兴的答应下来,还能想到这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