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4章 干一番大事业

作者:老铁也能发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姚月兰下意识跟上,她有些紧张,但还是低下头,就见水中倒影。


    她的脸上虽然有些脏污,还有三道狰狞无比的伤疤,其中有一道痂脱落一半,露出的皮肤真的细嫩光滑。


    姚月兰惊喜的摸了摸,高兴的转了两圈。


    “真的没留疤!”


    她眼眶一红。


    多日来的担忧一扫而空。


    小周氏也过来了,跟着高兴:“闺女是个有后福的,这么大伤口没留疤。”


    “ 也多亏了禾儿,天天送土豆,给月兰补身体。”


    她倒不是察觉土豆的好处了,是单纯想着,吃不饱伤口肯定长不好。


    秋嘉禾嘿嘿傻笑,美滋滋道:“不用客气周婶婶,我以后还送!”


    大人们忙着刷锅洗碗,一众娃子们得了清闲,躺在草席上,看着夜空中星星点点。


    “老大,以后俺们都在在这安家了,你得带俺们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说话的是,才五岁的姚月武,声音奶声奶气的。


    “是,跟老大做事,做大做强!”


    周小树跟着喊。


    上次他被狼吓的尿裤子后,怕小伙伴们知道嘲笑他,偷摸自闭好几天,不敢和他们玩。


    但秋嘉禾每天都来找他,他就觉得老大特别好。


    秋嘉禾一条腿勾起,另一条腿压上去,躺着翘二郎腿,端的是大佬风范。


    她一摆手:“兄弟们不要着急,我看兄弟们各个都身手不凡,颇有才能,只要静待时机,以后一定能有大作为。”


    这话她是从白浔讲的故事里学来的。


    一众还在流鼻涕的小娃,哪能经得住这样的夸奖?


    一个个胸腔升起豪情:“老大说的对,都听老大的。”


    “那时机到来前,我们做什么?”李小花声音稚嫩甜美。


    “当然是准备,我爹说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秋嘉禾义正言辞。


    “不过,具体怎么准备,我得想想。”


    娃子们没意见,还说老大稳重不冲动。


    旁边,白浔翻了翻身,努力憋住嘴角的笑意。


    不远处,秋十六叉腰听了会儿,真是,小小年纪,一个个比他还会吹牛,口气大到天上去。


    走了一天,又担惊受怕,后来又高兴,娃子们很快睡着了。


    关大郎媳妇——小钱氏见了,抱几条薄被过来,不管都谁家孩子,反正都给盖上。


    大人们又忙一阵,才睡。


    天光大亮,吆喝声传来,大伙才被吵醒。


    十来个官兵腰间挎着大刀到了,还有人拿着锣,敲得“砰砰”响。


    “起来了,都起来了!干活了!”


    “你们倒是舒服,睡日上三竿去,老子天没亮就得当差!”


    有官兵颇有怨气。


    秋十六拿了一袋子狼肉干上前。


    “不好意思官爷,我们昨个才到,都累坏了,也不知道规矩,您多担待。”


    “您这么早出来,用早食没?我们一路抛家舍业的,身上也没啥好东西,这是狼肉干,您打打牙祭。”


    秋十六赔着笑,也不辩解,直接认错,又给好处,挨个给所有官兵抓了一把狼肉干。


    弄得他们火气也消减不少,不好再说难听话了。


    “行了,你们是新来的?人够多的,赶紧排队打粥,一会儿还有活干呢。”


    官兵们出城前就知道,今天三沟子村来新人了。


    带来的赈济粮也有他们一份。


    “是是是。”秋十六连连点头。


    里正老头已经组织春婶子带几个妇人去帮忙。


    官兵们带来粮,但做饭啥,他们才不会亲自动手,都是另外六户人家的女眷在忙活。


    每顿做的量,都是官兵提前分配好的。


    春婶子他们帮着做饭,其他人都老老实实去排队。


    秋十六凑在官兵跟前不走。


    “官爷,我们刚来,不懂,这一天干活是怎么个章程,劳烦您给指点指点。”


    官兵看了一眼新来的二百来人,人多但是有条理。


    排队什么都老老实实的,没插队啥的。孩子、女人也不被欺负,可见人家有章程,有管事的,能做主。


    这就省了他们不少麻烦,不用组织纪律。


    也有了心情,和秋十六多说几句。


    “这个月的活,就是先盖房子,要不你们也没住的地方,茅草和土从哪弄,衙门都分好了,一会儿你带二十个汉子跟我们走。”


    “这三沟子村,能做宅基地的地界都划分出来了,你们这些人都想在哪儿盖房子?”


    宅基地的整体布局,昨天秋十六就打听出来了,在村子里,整体成品字形,宅基地外都是耕地,以后要分给他们的。


    “我们都住村东头,您看,这是每户的人口和要盖的房子数。”


    秋十六拿出一片布,布上记的清清楚楚,嗯,他特意找赵有才写的,理由是村里不养闲人!


    赵有才昨晚见村里有求于他,还想摆架子来着。


    什么读书人不该管这些俗事,但乡里乡亲的,他不好不帮忙。


    但要他动手,就得要什么宣纸,笔要哪哪出的,得有人专门研墨……


    上哪给他整去?


    最后秋老太太两个大比兜,赵有才老实了,用柴火棍写也不叽叽歪歪了。


    官兵诧异的接过布头,见上头写了户主,家里人口、男女、老人、孩子各多少,要盖的房屋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你识字?”


    “我就认识几个,但村里有念过几天学堂的。”


    秋十六憨笑道。


    但程序然却觉得这是个聪明人,一条条弄清楚,真给他们省事了。


    程序然仔细看下去,发现有的人家,人口少,想盖的房子可不少。


    秋十六家,就想要五间房,四间房住,一间房当灶房。


    “衙门能给的茅草、泥巴是有限的。”


    “官爷放心,我都打听过了,规定之外的房子,我们自个盖,泥巴我们自个想办法,每日下工后,才动手,不耽误进度。”


    秋十六赶紧道。


    程序然点点头,居然没再多说什么。


    秋十六心里狂喜,官爷一点没提多盖房子会占宅基地的事,说明现在村子初建,对宅基地具体划分没太多限制。


    这是好事,想要把房子盖大的就不用出宅基地的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