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觉得这画面有点不协调吗?”
江楚的话语里没有嘲讽,只有陈述事实的平静。
“不只是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安全。”
“北京的车越来越多了。”
林婉清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她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这个问题。
那辆摩托车,是她独立的象征,是她从一无所有到站稳脚跟的见证。
可现在,它似乎真的已经跟不上她前进的脚步了。
“我给你配一辆车,再配一名司机。”
江楚的声音再次传来。
“你上下班,接送林奇,都会方便很多。”
“公司的账面上,也需要有相应的资产配置。”
他连理由都找得冠冕堂皇,将这份体贴包装在了商业考量之下。
林婉清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
“好。”
江楚似乎松了一口气,车内的氛围也随之缓和下来。
车子一路行驶到中关村的小区楼下。
江楚停好车,绕过来为她打开车门。
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她脸颊上的燥热。
“早点休息。”
江楚站在车边,没有要上楼的意思。
“嗯,你路上小心。”
林婉清点了点头,转身走向楼道口。
刚走了两步,楼道里忽然亮起了灯,一个人影匆匆走了出来。
是孙明明。
“婉清!你可算回来啦!”
孙明明一看到她,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再看到她身后的江楚和那辆白色轿车,那笑容更是灿烂了几分。
“哎哟,江楚快快快,上楼喝口热水再走!”
“不了阿姨,我还有点事,就先回去了。”
江楚礼貌地微笑着,同孙明明打了声招呼,然后又看向林婉清。
“那我先走了。”
林婉清对他点了点头。
直到那辆白色的轿车消失在夜色中,孙明明还踮着脚尖张望着。
“这孩子,真是越看越招人喜欢。”
她拉着林婉清的手,一脸的满意。
“妈,您怎么还没睡?”
林婉清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便开口问道。
“哎呀,还说呢!张丽那丫头给你打了电话,让我等你回来,务必给她回一个电话。”
孙明明这才想起正事。
张丽一向稳重,很少有这么沉不住气的时候。
“好,我这就去回。”
林奇已经睡了,房间里只留了一盏昏黄的台灯。
孙明明给她倒了杯热水,便回自己房间了,把空间留给了她。
林婉清走到电话机旁,拿起听筒,按照记忆里的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被飞快地接了起来。
“喂?婉清!”
张丽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是我,怎么了?我妈说你找我很急。”
林婉清在沙发上坐下,身体的疲惫感阵阵袭来。
“婉清!我要跟你说一件天大的喜事!”
张丽在那头深吸了一口气,似乎在组织语言。
“你可一定要替我高兴!”
“我和陈志明,我们……我们准备结婚了!”
这句话像是一道明媚的阳光,瞬间穿透了林婉清心头的阴霾。
“真的吗?”
她忍不住笑了起来,是发自内心的。
“当然是真的!”
张丽在那头激动地说道。
“我们都商量好了,就他了!他人特别踏实,对我也特别好,我们俩都想在北京安家,再也不分开了。”
听着朋友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话语,林婉清由衷地为她感到开心。
多好啊,简单,纯粹,坚定。
“那太好了!恭喜你,丽丽!”
“我们打算先领证,等买了房子,再办个简单的酒席。”
“婉清,到时候你可一定要来当我的伴娘!”
张丽的快乐极具感染力。
林婉清听着她叽叽喳喳地规划着未来,脸上的笑意一直没有散去。
只是,笑着笑着,她自己的经历却不由自主地浮上心头。
她想起了自己和顾野的那场婚姻,也想起了刚刚才见过的,江楚的母亲。
“丽丽。”
她轻声打断了张丽的畅想。
“嗯?怎么了?”
“我当然替你高兴。”
林婉清斟酌着词句,努力让自己的话听起来不那么扫兴。
“但是,结婚是一辈子的事。你们才认识了几个月,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林婉清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生怕自己的话伤害到朋友。
“婉清。”
张丽再次开口,她的声线沉静了下来,却透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我想得很清楚。”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确定过。”
“和他在一起,我心里是满的,是踏实的。感情不能用时间去衡量,我和万秋实交往了好几年,最后不还是分开了。”
这番话,让林婉清准备好的一肚子劝说都堵了回去。
张丽的幸福,她能感受得到。
自己又何必用自己的经历去揣度她的未来呢?
“好。”
林婉清释然地笑了。
“既然你决定了,那我就祝福你。”
“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你千万别客气,一定要开口。”
“那当然!我可不会跟你客气!”
张丽在那头又恢复了活泼的语调。
挂断电话,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
林婉清握着还有些余温的听筒,久久没有放下。
八十年代的工厂,总有一种沸腾不息的生命力。
283厂尤其如此。
厂区里人头攒动,每个工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朴素而真诚的骄傲。扩音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混合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初冬微冷的空气里,搅动起一股灼人的热浪。
顾野站在简易的主席台上。
他今天穿得格外正式,一身笔挺的深蓝色干部服,胸前佩戴着一枚刚刚由上级领导颁发的奖章。他身姿挺拔,站得如同标枪,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军人特有的刚硬气场。
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他抬起手,往下压了压,嘈杂的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数千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他,充满了期待与信赖。
“同志们,辛苦了。”
他开口,嗓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厂区,清晰而有力。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我顾野个人,是为了283厂的每一个人。”
“‘先锋三号’的成功,是总装车间郑工他们熬了无数个通宵,用焊枪一点点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