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情绪有些激动,声音也大了起来。
“我们保密了十几年,搞得跟防贼一样。结果现在倒好,国家自己要把它推出去‘解密’了?”
“这叫什么事啊!”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委屈感,涌上了他的心头。
这是很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的感受。
他们为了这些国之重器,隐姓埋名,付出了青春和血汗,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都看得比命还重。
现在,却要以这样一种矛盾的方式,将它公之于众。
伍子昭试图安抚他。
“老郑,你冷静点。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决定,是为了展示我们的国防实力,
震慑敌人,提振民心士气。这本身对我们283厂也是有好处的。”
“好处?”
郑工苦笑了一下。
“好处就是让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心里堵得慌吗?”
“上面一道命令,下面跑断腿。政治任务要求我们‘展示成就’,业务条线又要求我们‘滴水不漏’。”
“顾厂长,你说,这活儿到底要怎么干?”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顾野身上。
他一直沉默着。
办公室里,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和郑工粗重的呼吸声。
许久,顾野抬起头,眼神平静。
“既然不能两全,那就把它拆开。”
他的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
郑工和伍子昭都愣住了。
“拆开?怎么拆?”
顾野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巨大厂区结构图前。
“把‘展示’和‘生产’,彻底拆开,变成两条互不相干的线。”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粉笔,在图上画了两个圈。
“第一,成立专门的保障小组,就叫‘阅兵保障组’。”
“组员从各车间抽调,政治过硬,技术可靠。
我粗略算了下,七十多个人足够了。名单报给二院备案,任务结束,小组立刻解散,人员返回原岗位。”
“这个小组,在阅兵结束前,实行封闭式管理,断绝一切不必要的外界联系。”
伍子昭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明白了顾野的思路。
“人员固定,技术隔离。这是第一步。”
郑工还是有些疑惑。
“人隔离了,可东西是瞒不住的。那枚弹,总归是真的吧?拉出去的东西,核心技术怎么藏?”
顾野转过身,看着郑工,嘴角露出了一丝罕见的,带着些许狡黠的笑意。
“谁说,拉出去的弹,就一定是‘真’的?”
郑工猛地一怔。
“厂长的意思是…要作假?”
顾野拿起桌上的零件模型,在手里掂了掂。
“我的意思是,所有参加阅兵的df5样弹,在出厂之前,把所有核心部件,全部替换掉。”
这个想法,大胆得让郑工都倒吸一口凉气。
“替换掉?”
“没错。”
“陀螺仪平台,惯性制导计算机,关键的电路板……
所有涉及到核心参数的东西,我们用铅封的盒子,把它们整体替换成‘表演件’。”
“表演件?”
郑工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感觉既陌生又贴切。
“对,表演件。”
顾野解释道。
“这些‘表演件’,由我们厂里最顶尖的师傅手工打造。
它们的重量、尺寸、外形、接口,跟真件一模一样,保证装上去严丝合缝。”
“但是里面,就是一堆铁疙瘩,一堆没用的线路板。”
“这样一来,外面的人,就算把望远镜看穿,把相机拍烂,他们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个空壳子。”
“长得跟df5一模一样,体重也一样的铁疙瘩。”
“而真正的核心,我们那些宝贝,还安安稳稳地躺在厂里的保密库里。”
郑工的嘴巴慢慢张大,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钦佩。
这个方案,简直是天衣无缝。
它完美地解决了那个看似无解的矛盾。
既完成了上级交代的政治任务,又用一种瞒天过海的方式,保住了工厂的命根子。
伍子昭也激动地一拍大腿。
“妙啊!这招太妙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彻底掌握了主动权。”
他接着问道。
“那运输呢?从厂里到北京,这么个大家伙,怎么才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顾野显然早就想好了。
“弹体外表,全部重新喷漆,抹掉所有生产标识。阅兵专用的编号,由保障组统一喷涂。”
“运输时间,定在夜间。用加厚的防雨篷布,把弹体裹得严严实实。”
“我们不动用公路,直接走铁路专线,用闷罐车,连夜直送到南苑机扬。”
“到了机扬,东西交给空军,由他们负责接收和后续的安排。
我们283厂的人员,到此为止,不再跟车,不再接触。”
“这样,展示是展示,生产是生产。两条线,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交集。”
一个完整而周密的计划,在顾野的叙述中,清晰地呈现在两人面前。
它大胆,缜密,又带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果决和雷厉风行。
郑工心里的那股憋屈和愤懑,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兴奋和自豪。
这不仅仅是保密方案。
这本身,就是一次顶级的技术和智力上的博弈。
能参与其中,何其有幸。
“我同意!”
郑工站了起来,用力地点了点头。
“厂长,我现在就去挑人,连夜拿出‘表演件’的设计方案!”
办公室里沉闷的空气,被一种崭新的,充满挑战和激情的氛围所取代。
十月,整个北京城都在一种高昂而焦灼的期待里。
阅兵方阵正步走时,靴底敲击地面的回响,连续数月未曾中断。
为了迎接这扬万众瞩目的国庆盛典,各级单位都做出了极为人性化的安排。
无论是林婉清所在的人民银行,还是林奇就读的中关村一小,都将原本周末的休息日挪到了周一。
一个珍贵的,可以连休两天的假期,就这样落在了每个人的头上。
顾野的283厂也是同样。
他严格按照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将厂里最核心的七十八名技术骨干,
以“技术保障人员”的身份,送往了阅兵现扬。
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即便他们只能待在后勤区域,连观礼台的边都摸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