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章

作者:来包辣条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张铁锤张了张嘴,看着那精密咬合的部件结构,又看看手里精细的锉刀,联想到战场上弩机失效的可怕画面,额角渗出了细汗。


    他老脸一红,接过锉刀,闷声道:


    “…院正说得在理。是俺老张眼皮子浅了。


    俺…俺这就把它修得溜光水滑!”说完,老老实实地坐到工作台前,对着放大镜,屏息凝神地对付那个小毛刺去了。


    旁边的鲁大匠和刘师傅相视一笑。他们从京城就跟来,早已习惯了李鸣这种对“毫厘”的偏执。


    神机院一角,李鸣有间单独的、兼做书房和卧室的小屋。


    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炭炉烧得正旺,暖意融融。苏清瑶坐在炉边,借着油灯的光,正在小心地修补一件李鸣磨破的皮袄。


    她的动作细致而温柔,侧脸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娴静。


    李鸣伏在案上,正对着李修远给的那本关于“金狼卫”重甲的册子皱眉苦思,旁边摊开着画满各种线条和标注的图纸。


    册子上关于重甲接缝、关节连接处薄弱点的描述很模糊,让他有些无从下手。


    “还在想那个‘金狼甲’?”苏清瑶放下针线,轻声问道,递过来一碗刚熬好的热姜汤。


    李鸣接过碗,暖意从手心传来,驱散了些许烦躁。


    “嗯。李主事给的线索还是太笼统。


    关节连接处…到底是哪种连接?铆接?铰链?还是皮绳串接?结构不同,破法就天差地别。”他喝了一口姜汤,辛辣感直冲喉咙,人也精神了些。


    苏清瑶看着李鸣紧锁的眉头和眼底的疲惫,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李大哥,急不得。你不是常说,‘察于秋毫,方能究其根本’吗?


    狄虏的重甲再厉害,也总有它运转的道理。


    等下次军士们缴获到更完整的甲胄,或者抓到懂行的俘虏,或许就能看明白了。”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倒是你,别太熬着自己。大将军器重是好事,可…树大招风。


    我听说…兵部那边,一直没消停?”


    李鸣放下碗,握住苏清瑶微凉的手,感受着她传递过来的关切。


    “放心,清瑶。我心里有数。大将军在北疆就是天,兵部的手伸不了那么长。


    至于胡惟庸…”他眼中寒光一闪,“他越是忌惮,越说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神机院越强,边军越强,我们就越安全!你的大仇…也才更有指望!”


    苏清瑶反握住李鸣的手,用力点了点头,眼中的柔弱被一种坚定的光芒取代。


    “嗯!我相信你,李大哥。无论多难,我都会陪着你。”


    两人在炉火前静静依偎,窗外北风的呼号仿佛成了遥远的背景音。血仇、阴谋、边关的铁血,在这一刻都被炉火的暖意和彼此的依靠暂时隔绝在外。


    朔风卷过光秃秃的山岗,将神机院高耸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扯成一条条灰色的飘带。


    院内的喧嚣似乎永不停歇,但一种无形的压力,随着一队风尘仆仆的人马抵达萧破虏帅帐,开始在北疆军营中悄然弥漫。


    兵部特使,到了。


    来的是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郑元奎。


    一个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中带着几分审视的文官。他并非胡惟庸的嫡系,但也绝非萧破虏一派。


    此人以“精于计算,恪守成规”在兵部著称,是杨廷鹤用来平衡各方、处理具体事务的得力干将。


    派他来,杨廷鹤的用意很明显:既要给萧破虏面子,实地考察神机院的成果(特别是那传闻中的“破甲锥”),又要履行兵部监管之责,查核账目、评估成效,确保钱粮物料没有虚耗。


    郑元奎的行事风格如同他的外表,一丝不苟。


    抵达当日,便要求查阅神机院自建立以来的所有账目、物料清单、人员名册以及…最重要的,《器作规程》。


    帅帐内,萧破虏端坐主位,面色平静,只是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铺着虎皮的扶手。


    郑元奎坐在下首,面前案几上堆满了神机院送来的厚厚册簿。


    他看得极慢,时不时提笔在随身的小本上记录着什么,眉头微蹙。


    “萧大将军,”郑元奎终于放下最后一本名册,抬起头,声音平稳无波,“神机院初立,规模宏大,耗资甚巨。


    兵部调拨的物料钱粮,账目倒是清晰。


    只是…这《器作规程》,条目之繁琐,要求之苛刻,下官闻所未闻。


    区区一支弩箭,从选材到成品,竟要经过二十七道检验?每一道都有专人签字画押?这…是否过于劳师动众,徒增靡费?”


    萧破虏浓眉一挑,还未开口,侍立在一旁的李修远作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他也被要求陪同特使便恭敬地拱手道:


    “郑大人容禀。李院正所立规程,看似繁琐,实则是为了确保每一件出自神机院的军器,皆能达到最严苛的战场要求。


    以‘破甲锥’为例,其威力远超寻常箭矢,全赖箭头尺寸、角度、重量分毫不差,箭杆笔直无弯,尾羽粘贴牢固均匀。若有一环失控,轻则影响射程精度,重则可能伤及射手。


    这二十七道检验,环环相扣,正是‘法度’之精髓,看似靡费人力,实则避免了因次品返工、战场失效而造成的更大浪费。”


    郑元奎不置可否,目光转向萧破虏:“大将军,李主事所言,下官理解。然兵部职责所在,需验实效。


    规程再好,终需落在器物本身。


    下官想亲眼看看,这神机院所出军器,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神乎其技?特别是那‘破甲锥’,以及…改良后的神臂弩。”他特意在“改良”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兵部对各地擅自改动制式军器,向来敏感。


    “郑大人想看,自无不可。”萧破虏大手一挥,声如洪钟,“李鸣!”


    “卑职在!”李鸣早已候在帐外,闻声而入,抱拳行礼。他今日特意穿了一身干净的工师服,神色沉稳。


    “带郑大人去你的神机院,去校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