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薅羊毛教学

作者:我爱芝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鼓励完两个大孙女,萧锦瑟也没急着散场,而是懒懒地靠在软榻上,等人。


    林破晓眼珠子转得飞快,一副忍不住要冒话的模样。萧锦瑟瞧在眼里,却故意当没看见,等着她自投罗网。


    果不其然,没一会,这小丫头就自己蹦了出来:“祖母,这事...咱们不会就这么算了吧?”


    虽说摆脱了那些人是很爽,但一想到自家还有五十亩地和他们欠的好多银子,爽感顿时打了折扣。


    萧锦瑟睁开眼,笑意不深不浅地浮上眼角:“放心,你祖母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不多时,林承曜、林承瑾兄弟俩就进了屋。


    “如何呢?”


    林承曜老实回道:“贾大人接了东西依旧是个笑模样,韩大人看不出什么喜色,魏亲王倒是很高兴还主动给两位大人好生介绍了一番那牙膏。”


    萧锦瑟点点头,简单来说,这小子啥都没看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大家族的资源从一开始就默认倾向男孩,同样一个府里长大的三对男女,智商情商都不是一个level的。


    也就是没让她两个孙女出仕,不然也不知这京城有几个同年的男子可与之匹敌!


    不过话说回来,察言观色这一课,到底应该怎么给孩子们上啊???


    萧锦瑟按下心中的这个问题,又问他们在带三位大人逛花园的时候聊得如何?


    从要请三人来的时候,萧锦瑟脑子里就冒出了四个大字“来都来了”,顺便帮她教教孩子不过分吧。


    她让二人趁机问一个问题,人应该是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怨?


    一来她知道,书呆子二孙子这些日子还在这些纠结,这些是属于人长期认知的自我拉扯和突破,萧锦瑟没读过几天“圣贤书”无法用书呆子能接受的方式说服他, 好不容易来了三个人精,萧锦瑟还不逮着机会薅羊毛了?


    谁知她一开口,林承曜便道:“二弟问了,您让二弟问答吧?”


    萧锦瑟一怔:“你没问?”


    林承曜一脸理所当然:“孙儿跟祖母您学的,当然以怨报怨啊!有什么好犹豫的?”


    林季安:突然感觉后背被人捅了一刀是怎么回事。


    萧锦瑟看着这个蠢得有些挂相的大孙子,唇角抽了抽...也幸亏是一家人。


    ..............................


    于是,林承曜兄弟二人带三人逛院子的时候,林季安做了老半天心理准备,最终在魏亲王实在忍不住地发问下,才厚着脸皮问出了口。


    三人一听,都怔了片刻,还是魏亲王“哧”的笑出声来,手一背,斜着眼打量林季安:


    “让本王猜猜——这不会是你祖母让问的吧?”


    林季安红着耳根,倒也老实:“回王爷表叔,是祖母让我们问的,但也确实是小子这几日心中之惑。”


    魏亲王看着小杨树一样的稚嫩的孩子,不知怎的想起了那日萧锦瑟在永宁侯府门前护犊子的样子,忽地轻笑一下,竟罕见地正了正衣襟,收敛起常年玩世不恭的模样。


    “本王以前在上书房就不爱读书,不懂那些乱七八糟的大道理,但本王只觉得,你们有这么一个护着你们的祖母,是你们的幸运!”


    说完又恢复了惯常笑意,拍了拍林季安的肩:“至于‘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怨’,本王说的不算——来,这贾大人和韩大人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本王的晚辈想问,贾大人和韩大人可都不要藏私啊!”


    涉及到近几日这等大事,向来最会明哲保身的贾衡和朝中最独来独往的韩素,原本打算沉默是金的。


    但魏亲王这一是走心,二是点名的,这面子还是要给的。


    贾衡便笑道:“二公子这一问,倒叫本官想起幼时在书院里做过的一道策问题——‘以德报怨’,果然是君子之风。”


    他说到“君子”二字时特意顿了顿,笑意微深,像是暗有所指。


    “不过后来本官在衙门里待得久了,便开始明白一些东西。怨从何来?是伤,是欺,是不公;若还以德报之,怕是非但不能息怨,反教人得寸进尺。所以古人也有言:‘行于中道者难,居礼守义者劳。’不是说‘德’不对,而是‘德’未必人人懂。”


    他说到这里,看了看远处的风景:“讲理之人,你可与之讲理;可若遇那不讲理的,人便要学会看势,知止损,守分寸。”


    要是萧锦瑟在这里,肯定会在内心吐槽,果然你们都是文人啊,只有这文绉绉的话才听得进去,瞧林季安那睁大了眼,若有所悟的样子。


    前有魏亲王点名萧锦瑟的护犊之心,贾衡引经据典的深入浅出在后,韩素终于淡淡开了尊口。


    “以德报德,出自《道德经》,老子言君王心怀天下,教的是治国之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是孔子教人行于世的本分。”


    他说得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声的凌厉:“可惜你只背了字,却未察语境——也未明其时。”


    这话无异于在现代课堂里,老师指着你说:“你是只会死记硬背,还是压根没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


    林季安嘴唇张了张,却不知该如何说。


    韩素神色淡然:“若只是欺我个人,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怨,端看个人之选,只要不触及律法者,皆无可厚非;可若欺我家人,愤而报之!”


    韩素语气未变,眼神却冷了几分:“一个连家人都护不住的人,不必谈君子二字,连‘男子’二字,也不必多占。”


    他说罢,轻轻顿了顿,语气不急,却比刚刚更沉了一分:


    “世间万事,并无一理通天。‘君子之道’不是刻在石上的死规矩,更不是推脱担当的遮羞布。”


    他转头看向林季安:“读书之人,若只晓得背‘何以报怨’,却不知‘何处为怨’,那便不是读书,是认死理。”


    长廊沉默了一瞬,沉默得一旁没太听懂的林承曜脚趾叩地。


    沉默得贾衡的笑都有点挂不住了,暗骂这冷面阎王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说这么重的话干嘛,这不是打击少年人的积极性吗?


    沉默得魏亲王浑身难受,想伸个懒腰吧,却又觉得场合似乎有点不合适,正准备认命又出来缓和气氛。


    不想林季安忽地上前半步,收敛了所有少年人的锐气与倔强,恭恭敬敬地朝三人深深一揖:


    “晚辈...受教了,谢三位长辈指点。”


    这一礼落下,不仅是对三人的尊敬,更像是对从前死读书的自己做一个告别。


    魏亲王“哈哈”一笑,拍着林季安的肩膀:“你小子就偷着乐吧,能得贾大人和韩大人的指点,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


    贾衡也含笑点头,道:“难得你能听得进去。”


    韩素虽没言语,却也轻轻颔首,眼底那抹极淡的赞赏,并不比旁人少。


    他们三人身在庙堂多年,自然不乏识人的本事——林季安眼神澄澈,心中是有执念的,却不死板,最难得的是,愿意听、肯沉下心去想。


    今日这一番话,他们才会说得这样明白、这样重。


    ——他们尚未察觉,今日这一问三答,像是三根针,扎进林季安的骨子里。


    日后时局风云,朝堂更迭,林季安便是从这天起,开始脱去书呆子的皮,走上了“能臣”的那条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