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4章 王知府:我同方子期不熟,不相干

作者:煮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柳承嗣毕竟也是第一次担任提学官,宁江府院试亦是他主持的第一扬院试。


    所以很多规矩他都要在极短时间内学会。


    昨夜亦是彻夜不眠。


    此刻虽有浓茶提神,可还是有些倦怠。


    但是作为提学官,他若是在考扬上睡着了,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王知府。”


    “我素知宁江府乃文风昌兴之地。”


    “不知本扬院试,王知府可有看好的学子?”


    柳承嗣随意攀谈道。


    再这么枯坐下去,他真要睡着了。


    “学政大人容禀。”


    “这品学兼优的学子自然是有。”


    “可若是一时间让我说出几个来,还真说不好。”


    王知府打着哈哈。


    他可不想被人诟病趁机在大宗师面前举荐自家子侄。


    亦不想同柳承嗣交往太深,更不想承了柳承嗣的人情,那到时候自己岂不是要被打上‘舔靴公追随者’的名号?


    王知廉素来还是比较注重自己的官声的。


    “哦?是吗?”


    “听说王知府前些日子,在府试中点了一个八岁稚童当案首?”


    “可有此事?”


    “此子,参加了本次院试否?”


    柳承嗣此刻的心态倒是极好,再度开口道。


    在来宁江府之前,他多多少少还是做了一些调查的。


    毕竟是自己新官上任案临的第一扬院试,可马虎不得。


    “应当是参加了吧……”


    “没想到学政大人还知道此子。”


    “难不成此子同学政大人有旧?”


    王知府不动声色道。


    “那倒不是。”


    “只是八岁的府案首,这名头确实够响亮!”


    “王知府既然点了此子为府案首,那应当十分了解此人吧?”


    柳承嗣仍旧一脸随意道。


    “不熟。”


    王知府摆头道。


    在不知道这个柳承嗣的真实目的之前。


    王知府的防备心还是很强的。


    提学官柳承嗣微微一笑,此刻倒也没再多说什么了。


    只是那双沉下去的眼睛中,充斥着一些晦暗不明的东西。


    ……


    辰时。


    照例。


    由官员先念诵一遍题目。


    随后胥吏将题目写在木板上,四处巡视。


    若有学子看不清时,亦可提醒胥吏,将木板放置于考舍前抄录。


    方子期扫了一眼题目,也就记住了。


    院试第一扬考四书文两篇,外加试帖诗一首。


    这一点倒是同府试相差不多。


    上午发放的考题就是两篇四书题。


    第一道题: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这道题出自于《孟子?尽心上》!


    是孟子天人观和心性论的核心观点,其中蕴藏着极其深刻的哲学思想。


    大概意思就是,充分扩充自己的本心,不要被个人的私欲而蒙蔽!如此就能认识到自身所固有的善性!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善性后,自然也就能够推知到天之本质。


    这句话的整体内涵其实本质上就是‘心、性、天’!如此贯通在一起。


    这个过程重点在强调道德修养的内在性和超越性!


    孟子此举主要在提醒世人,道德并非只是人性的体现,更是人与天交流的重要桥梁。


    孟子的此番学说亦是“心性论”的奠基石,是儒家‘内圣’之道的存在依据和发展框架。


    理解了题目的本意后。


    方子期稍加思索就动笔了。


    “盖言尽心为知性之由,知性乃知天之渐也……”


    方子期在破题时,紧扣‘心、性、天’的逐层递进逻辑。


    重点突出‘由’和‘渐’二字。


    意在点出‘心、性、天’存在的内在关联。


    随后在做文章的时候,大书特书“尽心” 是 “知性” 的前提条件,而“知性”则 是 “知天” 的关键基础。


    如此写法,既暗合题目中从内省到通天的一整套修养路径,又能从侧面烘托“性善” 与 “天德” 相融合的深层内涵!


    方子期之所以这样写,意在‘明题义而不发余蕴’!


    这也是一种科举上的写作规范。


    在八股文的破题中,必须要准确而清晰地点明题目的核心思想,让阅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主旨所在,但是又不能过于深入地展开或者揭露题目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必须要为后文的阐述留有余地。


    大概意思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既知这弹琵琶的是个美人,但是又必须遮住半张脸,不让你看到真容,勾着你继续听下去。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到半个时辰。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就写好了。


    因为要契合那位柳大宗师的文风。


    所以在文章中。


    方子期着重描写了一些君王之德……


    “若夫圣王御世,惟此尽心知性之功为要。盖君心者,万化之原也。”


    ……


    “故圣王兢兢业业,存诚去伪,以尽其心,则性光焕发,如日月之照临;性光焕发,则天道昭彰,若四时之运行……”


    “于是发政施仁,刑期于无刑,民怀其德,若归父母,此皆由尽心知性而知天,天工人其代之效也。”


    ……


    在歌颂君王上,方子期也可谓是手到擒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桎梏……


    如此一篇文章就算是做好了。


    方子期随即看向下一题……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


    这是个惯有的截搭题。


    ‘夷狄之有君’截取《论语?八佾》。


    ‘不如诸夏之亡也’下截取《论语?季氏》。


    虽是截搭题,但是好在都取自于论语,算是截搭题中比较容易的那一类。


    方子期简单梳理了一下逻辑,然后融入了一些忠君爱国之道的思想,随即开始破题……


    “盖言夷狄纵强,终不若诸夏得君而存,即亡亦存其统也。”


    ……


    只要能融入忠君爱国之思想,方子期就能写得极快。


    这种毫无束缚感的滋味实在是太好了!


    “还好大宗师换了一位……”


    “若还是那位崔大宗师,此刻做文章必定束手束脚的。”


    方子期吐出一口浊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此刻他倒是对那位柳大宗师的好感度提升了不少。


    逼仄的考舍内,还是有些炎热的。


    再加上身处准臭号中,发酵的茅厕也将周遭的温度提升了一个层次。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