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章 王海的“礼物”

作者:赵三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孙琳?有你的快递,寄件人王海。”门卫老李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王海?这搞什么名堂?上次他话里话外绕着圈打听我们单位的研究方向。


    被我一句“涉密,不清楚”给顶了回去。那之后有阵子没联系,现在突然寄东西到单位?


    盒子不大,晃一下,里面东西哗啦作响。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王海那人的做派,要送东西,早该打电话邀功或者亲自送上门显摆,怎么会这么悄没声儿地寄个包裹到单位?


    “琳姐,收快递呢?啥好东西?”技术支援中心的小张从门口探进头,一脸好奇。


    “没什么,”我把包裹放在办公桌的角落,离我的电脑和一堆项目文件远远的。


    “一个老同学寄的…‘心意’,陈主任在办公室吧?”


    “在,刚开完协调会回来。”


    “行,你先忙。”


    我没碰那盒子。那份刚做到一半的新型号项目外协厂资质审核电子表。手指放在键盘上,光标一闪一闪,我却一个字也敲不下去。


    眼角的余光总忍不住瞟向那个包裹。脑海里浮现的是王海那张眼神总在算计什么的脸。


    “进。”


    我推开门。陈主任正皱着眉看一份报告,他抬起头,眼神锐利得能穿透人心:“小孙?有事?”


    “主任,”我反手带上门,走到他桌前。


    “王海,就是上次提到的那个做外贸的老同学,突然给我寄了个包裹到单位。很可疑。”


    陈主任放下手里的报告,“包裹呢?”


    “在我桌上,没敢动。”


    “理由?”


    “直觉,”我迎着他的审视。


    “他之前就有试探的举动,被我挡了。现在用这种方式,太反常。”


    “而且,直接寄到单位…这本身就很不合常理。”


    我顿了下,补充道,“包装很轻,晃起来里面有东西响,感觉不像正常的礼物。”


    “你的直觉,很少出错。”他下了判断,“东西别碰,放那儿。我通知保卫科。”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保卫科值班室?我技术支援中心陈国强。”


    “我们这边孙琳收到一个可疑包裹,寄件人、来源地存疑。”


    “请立刻派人过来处理,要求携带取证设备,全程录像。”


    “对,现在。孙琳会配合你们。”他放下电话,目光落回我脸上。


    “处理得很对。记住,在我们这种地方,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点了下头,那股无形的压力还在。


    “回去等着,人马上到。你配合他们完成取证流程。”


    “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他眼神沉静,“无论里面是什么,你一切如常,该干什么干什么。”


    “明白!”我转身拉开门。


    “孙琳,”他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停住脚步。


    “别慌。这种‘意外惊喜’,咱们这儿见得多了。按规程走,就不会错。”


    回到工位,重新点开电脑屏幕上那份外协厂资质审核表。


    表格里的字密密麻麻,王海那张脸和那个包裹却在脑子里打架。


    不到三分钟,保卫科的老刘带着一个年轻干事小吴就进来了,手里提着一个黑色金属箱。


    技术支援中心的同事们对这种场面已经习以为常,小张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就继续埋头敲他的代码。


    “孙工,麻烦你指认一下物品。”老刘走到我桌前,眼神里带着安抚。


    “就是桌上这个。”我指了指。


    小吴立刻从箱子里拿出一个便携式摄像机,打开支架,调整角度,镜头对准了桌面和包裹,红色的录制指示灯亮起。


    老刘则戴上手套,动作极其小心地拿起那个包裹,凑近灯光,仔细检查封口胶带、快递单的打印痕迹、任何可能残留的指纹或标记。


    他一边看,一边低声对着小吴的镜头进行同步描述记录:“包裹外观无明显破损…快递单寄件人信息模糊,手写体…地址为可疑…”


    记录完外部信息,老刘放下包裹,从箱子里取出一个手持式非金属扫描仪,外形像个加大号的探雷器。


    他打开开关,仪器发出轻微的蜂鸣。他拿着仪器,隔着包裹约五厘米的距离,缓慢而稳定地移动扫描。


    当扫描仪移动到包裹底部的位置时,蜂鸣声突然变得尖锐急促,屏幕上跳出一个红色的峰值信号!


    老刘神色不变,对着镜头说:“检测到内部存在高强度电子信号源。位置标记:底部左侧。”


    他放下扫描仪,拿起一个更精巧的探针和微型摄像头的内窥设备。


    他极其小心地用裁纸刀在包裹封口处划开一个极小的缝隙,然后将探针轻柔地伸了进去,同时盯着设备自带的小屏幕。


    内窥镜头传回的画面显示在设备的屏幕上:一堆减震泡沫里,埋着一个比火柴盒还小的黑色塑料块。


    “发现目标物,”老刘的声音冷静,像在描述实验现象。


    “微型电子装置,目测具备无线信号收发功能。”


    “初步判断,可能为被动式定位追踪器或信息中继装置,需特定信号激活。”


    他操作探针轻轻触碰了一下那装置,设备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他迅速将整个包裹连同里面那个“小东西”一起,用特制的屏蔽材料包裹好。


    然后装进一个印着“证物”字样的屏蔽容器里,最后才放进那个黑色大金属箱。


    “孙工,非常感谢你的警惕性和高度配合。”


    老刘对我郑重地点点头,拎起箱子,“后续的详细检测和安全评估报告,我们会按流程尽快反馈给你和陈主任。”


    “应该做的。”我看着那个装着“定时炸弹”的箱子被拎走。


    办公室恢复了日常的节奏,键盘声、电话铃声、低声讨论问题的声音重新成为主旋律。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重新将注意力投向电脑屏幕上的外协厂资质表。


    心里那点被陈主任和老刘共同点燃的镇定,正一点点驱散着脑海里残留的寒意。


    王海…你的“厚礼”,我和保卫科都收到了。


    鼠标点在“审核人”一栏,我稳稳地敲下自己的名字:孙琳。


    几乎是同时,放在桌面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


    是微信。点开,陈主任发了一条消息。


    “鱼饵还在。稳住。”


    是啊,鱼饵得稳稳地挂着。


    我倒要看看,这潭“暗流”底下,是为了什么值得下这么大本钱来放这根“钓鱼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