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章 内部排查启动

作者:赵三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海的“厚礼”进了保卫科的屏蔽箱,陈主任那条“鱼饵还在”的消息,像根无形的线,越绷越紧了。


    “琳姐,三号会议室的投影仪好像又闹脾气了,赵工他们等着调试数据呢,能麻烦你去看一眼不?”技术支援中心的小刘探进头,手里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


    “行,马上来。”我应了一声,起身往外走。


    像平时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陈主任的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技术支援中心就是个枢纽,每天处理着数不清的“小事”。


    协调设备、整理数据、对接外协、处理文件……


    每一件都琐碎,每一件都连着项目那根主神经。


    会议室里,赵工正皱着眉,“赵工,哪台闹情绪?”我走到控制台边。


    “就左边那个,死活不识别信号源。”他语气有点燥,“下午跟603所视频联调,耽误不起。”


    我弯腰检查接口线,拔插,重启设备。


    动作很熟练,脑子里却在飞快地转:王海直接寄东西到单位,这是多蠢的试探?还是……有恃无恐?保卫科那边,会查出什么?


    “好了。”投影仪亮起,蓝光打在幕布上。


    “还是你有办法。”赵工松了口气,“谢了孙琳。这帮家伙,平时维护就不能上点心。”


    “应该的。”我笑了笑,退出来,顺手带上门。


    刚走出几步,口袋里的手机响了。


    是陈主任办公室的号码。


    “小孙,现在有空吗?来我办公室一趟。”


    “有空,主任,马上到。”


    推开陈主任办公室的门,他正坐在桌前看一份文件。


    除了他,沙发上还坐保卫科的老刘。


    他坐姿端正,眼神一如既往的沉静锐利,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桌上还放着一个打开的笔记本。


    “小孙,坐。”陈主任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然后转向老刘,“老刘,孙琳到了。”


    老刘站起身,朝我点点头,“孙工,打扰了。有些情况需要跟你了解一下,配合做个记录。”


    我拉开椅子坐下,心脏跳得快了些。保卫科直接介入,而且是老刘亲自来,这规格……比预想的要高。


    王海那个包裹的分量,看来不轻。


    陈主任把目光转向我,“小孙,保卫科这边针对近期一些情况,启动了内部背景核查和流程复核。”


    “你是支援中心的骨干,日常工作接触面比较广,按照程序,需要你配合老刘做个基础情况梳理。实事求是,知道多少说多少。”


    “好的,主任,我明白。”我点头。


    老刘打开文件夹,抽出几张打印好的表格,又拿起笔。


    “孙工,别紧张,就是走个程序,问几个常规问题。”他语气比平时缓和,但那双眼睛,却没放过我脸上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


    “主要是确认一下你近期的工作范围,以及和你工作上有交集的人员情况。你照实说就行。”


    他开始提问。问题很直接,条理清晰。


    “你目前主要对口负责对接哪几家外协厂?具体对接的业务内容是什么?近三个月内,有没有新增或者终止合作的外协单位?”


    “你日常操作的主要是哪些内部信息系统?具体权限级别是什么?主要负责哪些模块的数据录入、审核或者流转?”


    “除了技术支援中心内部的同事,近期和你工作上有直接接触的,非本部门的同事有哪些?”


    “比如,项目组的研发人员、质量检验科的、采购部的?”


    他的每个问题都留给我充足的回答时间,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逻辑严密。


    我努力回忆着工作日志上的记录,一个个回答:江城精密、红星电子、顺达模具……


    主要是项目文档管理平台的非涉密区数据录入、标准化审核……


    最近接触最多的是赵工项目组的小张、质检科的周工……


    老刘的笔在表格上快速记录着,偶尔追问一两个细节:“红星电子的王工程师?”


    “你和他对接的频率大概多久一次?主要是电话、邮件还是当面?”


    “邮件为主,每周大概一两次。当面……比较少,上个月他们送样过来,在收发室见过一次。”


    “嗯。”他点点头,笔尖没停。


    “那,孙工,你个人的社会关系里,有没有在和我们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公司或者单位任职的?比如同学、朋友之类的?”


    关键问题来了,他问得很自然,像是循例询问。但那双沉淀着岁月和阅历的眼睛,正专注地看着我。


    陈主任站在窗边,像是在看风景,但我知道他在听。


    “有。”我咽了下口水,“有个大学同学,叫王海。”


    “他……好像在一家做外贸的公司,具体哪家我不太清楚。最近……他联系过我几次。”


    “王海?”老刘重复了一遍名字。


    “能具体说说吗?他怎么联系你的?聊了些什么?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


    “就是……叙旧吧,打电话、发微信都有。”我斟酌着词句。


    “问问我工作忙不忙,生活怎么样……也试探着问过我们单位是不是在做新项目什么的,被我挡回去了。”


    “他上周……给我寄了个包裹,直接寄到单位来了。”


    “包裹?”老刘的笔停下了,抬起头,眼神突然变得极其专注,“寄的什么东西?你打开看了吗?”


    “没打开。”我立刻说,迎着他的目光,“我觉得很奇怪,很不合常理。”


    “一个做外贸的老同学,突然寄东西到我们这种单位……我就直接报告给陈主任和你们保卫科了。东西……你们拿走了。”


    “报告得很及时,处理得也很正确。”老刘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赞许。


    但他的视线仍继续在我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在确认我话语的完整性。


    “包裹的事,我们正在处理。那你和王海,除了最近这次寄包裹和之前的试探性询问,还有其他联系吗?”


    “比如,他有没有提出过请你吃饭?或者向你引荐什么人?或者……打听你具体的工作内容、接触的项目信息?”


    “没有。”我摇头,语气肯定。


    “吃饭邀请过,我以工作忙推掉了。引荐人……没有。打听具体工作?我从来没提过,他问我也没答。”


    “好的。”老刘垂下眼睑,继续在表格上书写,他写了大概有一分钟,然后放下笔,合上文件夹。


    “基本情况就这些。谢谢你的配合,孙工。”他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的笑意。


    “你的警惕性和程序意识都非常好。后续如果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者再想起什么细节,随时可以找我或者直接报告陈主任。”


    “应该的。”我也站起来。


    “那陈主任,我先去整理一下材料,后续有进展再向您汇报。”老刘朝陈主任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辛苦了,老刘。”陈主任起身回礼。


    老刘拿着文件夹,步伐沉稳地离开了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办公室里只剩下我和陈主任。他走回办公桌后,双手撑在桌沿上,看着我。


    “怎么样?”他问。


    “都……照实说了。”我吸了口气,“问得很细,特别是关于王海。”


    “嗯。”陈主任点点头,“老刘是老兵了,也是老保卫。”


    “他亲自问,说明事情不简单。你刚才的回答,分寸把握得很好。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一个字也没漏。”


    他目光像有实质的重量落在我肩上:“‘鱼饵’还在水里,线也还没断。”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住。该干嘛干嘛,眼睛……放亮点。有什么风吹草动,第一时间报告。”


    “明白,主任。”我挺直了背。


    “回去吧。下午那个外协厂资质复核报告,下班前要报上来。”他摆摆手,重新坐回椅子,拿起桌上的文件。


    “好的。”


    走出陈主任的办公室,老刘亲自出面,那份严肃和专注……王海这个“老同学”,到底搅动了多大的一潭水?


    回到工位,屏幕上还是那份江城精密厂的资质复核表,密密麻麻的条目和数据。


    一种强烈的直觉,在脑海中闪过。刚才在老刘面前,我似乎遗漏了什么?关于王海……关于那几次联系……


    不是内容。是……时间点?


    我努力回想和王海最近一次电话的内容。他说他公司最近接了个大单,忙得脚不沾地……


    还开玩笑说羡慕我这种“铁饭碗”,稳定……


    等等!


    他说这话的时候,好像……就是在抱怨他们公司正在做的那个“大单”,特别提到了一个项目代号?


    一个听起来很普通,但当时让我心里莫名跳了一下的几个字母组合?


    那个代号……那个王海无意间抱怨时提到的他们公司正在做的“大单”的代号……


    怎么……和我们中心正在处理的那个代号为“鹰眼”的外协项目……那么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