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帝制。
这四个字,在嬴政的脑海中反复回响。
愤怒吗?
在得知自己亲手缔造的大秦,二世而亡的那一刻,他已经将积蓄一生的怒火,燃烧到了极致。
那之后,便是无尽的冰冷。
他建立的大秦帝国都没了,他亲手铸就的“皇帝”这个名号,连同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在遥远的未来消失。
意外吗?
或许吧,只是他没有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
不是被一个更强的王朝取代。
不是被一个更伟大的帝王超越。
而是被一种思想,一种制度,彻底地终结。
嬴政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多年前。
那时,他力排众议,废除分封,确立郡县。
满朝文武,那些跟随他一统天下的功臣,无不认为他背弃了周天子以来的传统,认为此举无异于自掘根基。
可他知道,分封制,已经不适合了。
它不适合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
它只会滋生出新的诸侯,重演春秋战国的悲剧。
所以,它必须被淘汰。
就像一柄钝了的剑,就该被回炉重造。
如今看来……
或许,对那个满目疮痍的后世而言,帝制,也成了一柄钝剑。
所以,自然会有新的制度诞生,取而代之。
嬴政突然意识到,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朽的。
大秦不能,帝制也不能。
那长生不老是不是也是假的?
是那群方士骗朕的?
……
大汉。
刘邦看着天幕,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记得自己之前还在跟萧何他们吹嘘,说后世当皇帝的日子肯定舒坦。
结果现在告诉他。
皇帝,没了!
“好家伙!”
刘邦一拍大腿,差点蹦起来。
他就像自己不是皇帝似的,看热闹不嫌事大地问:
“哎,你们说,要是政哥听见这话,会不会气得飞起来?”
此言一出,萧何、陈平等人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秦王政气不气,他们不知道。
可您也是皇帝啊!
您怎么听着还挺高兴?!
萧何清了清嗓子,躬身进言:
“陛下,此举乃乱天下之根基,离经叛道!”
“无君父,则纲常不存,社稷不稳,万万不可取!”
“万万不可啊,陛下!”
一众大臣纷纷附和,言辞激烈地批判着这种大逆不道的思想。
刘邦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都别嚷嚷。”
他撇了撇嘴,一脸的不以为然。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当年霸王分封天下的时候,你们谁敢站出去说他一句不对?”
刘邦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那个时候,乃公不也得乖乖认怂,缩着脖子跑到那鸟不拉屎的蜀地去当汉王?”
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众臣哑口无言。
刘邦嘿嘿一笑,眼里的精光一闪而过。
“道理都是打出来的。”
“后世这个姓孙的,他要是真有本事,能让天下人都跟着他,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吃饱饭,那他就是对的!”
“这皇帝都延续几千年了,后世之人要废除,乃公又能如何?”
“你们倒是想管,管得着吗?”
这话糙理不糙,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只能无奈摇头。
……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的瞳孔,骤然收缩。
终结了……帝制?
这个词,对他来说,太过陌生,也太过震撼。
没有了皇帝,那天下怎么办?
谁来管理?谁来保护?
他看向身边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发现他们也是一脸的呆滞,显然被这个消息冲击得不轻。
“天下为公……”
李世民低声念着这四个字,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这后世,究竟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
大明,奉天殿。
当“终结帝制”四个字从天幕中砸下时。
朱元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看了看太子和皇后,发现太子也愣住了,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没听错啊!
终结帝制?
咱那么大一个皇帝,没了?
咱这一辈子,从一个要饭的乞丐,九死一生打下这偌大的江山,图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把蒙古人打出去,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安稳日子吗?
现在,这后世之人竟说。
这个姓孙的把那什么满清打跑以后,把皇帝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制度给直接废了?!
先不说这终结帝制是否儿戏了……
这天下没了皇帝,谁来管着那帮贪官污吏?
谁来镇着那帮骄兵悍将?
这天下,岂不是要乱成一锅粥?!
……
苏铭已经走到了中山陵牌坊的下方。
他将镜头缓缓上移,对准了那座巍峨的冲天式石牌坊。
阳光下,牌坊上两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博爱。
苏铭的声音,带着一丝崇敬,继续回响在所有人的耳边。
“终结帝制,天下为公,这八个字对当时的社会来说,可能很难理解,甚至是离经叛道。”
“但要明白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必须先看看,他站出来的时候,这个国家,烂成了一个什么样子。”
苏铭的语气沉了下来。
“当时的华夏,在满清的统治下,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的识字率,不足百分之十。”
“九成以上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活得浑浑噩噩,麻木不仁。”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只知道埋头给地主交租,给朝廷纳税。”
“洋人打进来了,他们甚至会结伴去看热闹,觉得那只是皇帝佬儿和洋人的事,跟自己没关系。”
“国家已经到了悬崖边上,大部分人却对此一无所知。”
……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识字率不足一成!
他朱元璋小时候没读过书,但经历这么多年风雨,最终当上了皇帝之后,也知道广开民智的重要性。
他曾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府、州、县学,甚至连偏远地区的村寨都设有社学。
为的,就是让老朱家的子民,能读书,能明理!
能在以后报效朝廷!
可这个清朝……
竟把天下百姓,养成了一群连国仇家恨都不懂的猪羊?!
他攥紧了拳头,指节捏得发白。
难怪!
难怪后世会亡国!
……
苏铭的声音,透着一股深沉的悲哀。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可能指望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突然良心发现,去拯救这个国家。”
“因为帝制的核心,是‘天下为家’。”
“这天下,是皇帝一家的私产。他可以赏赐给你,也可以随时收回。你的荣辱生死,全在他一念之间。”
“而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这个逻辑。”
“他告诉所有人,这天下,不是皇帝一家的,而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民的!”
“我们,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苏铭的声调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救国方略。”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第一,民族主义!”
苏铭伸出一根手指:
“就是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把侵占我们国土的异族统治者赶出去,把那些在中国土地上作威作福的外国列强赶出去!”
“建立一个属于我们华夏民族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苏铭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第二,民权主义!”
“就是要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国家的主权,不属于皇帝,而属于全体人民!”
“人民有选举、罢免官员的权力,有创制、复决法律的权力!”
苏铭的声音再次响起:
“第三,民生主义!”
“就是要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要让国家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