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章 终于到了!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列车平稳地滑入站台,车速缓缓降下。


    “女士们先生们,列车前方停车站是滁州站,请您提前收拾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悦耳的广播声,将苏铭从纷繁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借着介绍下一站的机会,强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直播上。


    “家人们,我们到滁州站了。”


    “滁州和宿州一样,也是安徽省的地级市,古时候也叫‘涂中’‘清流’‘新昌’。”


    “这里出过的名人也不少,比如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鲁肃,还有明初开国大将徐达,以及那位人人皆知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


    “当然,滁州最出名的,还是和两位文人有关。”


    苏铭顿了顿,喝了口水。


    “一位是宋代的文豪欧阳修。”


    “他在这里做过两年知州,写下了一篇名流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


    说到这里,苏铭笑了笑:


    “没错,就是咱们上学时全文背诵死去活来的那一篇。”


    【草!别说了,我的DNA开始攻击我了!】


    【醉翁亭记!全文背诵并默写!】


    【默写算个屁,罚抄才是最惨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能不能找个工作!】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KPI和年终奖!】


    ……


    天幕之外,北宋。


    被贬颍州的欧阳修,正有些落寞地看着天幕。


    当听到自己的文章,后世之人都需被迫背诵时。


    不由得抚须一笑。


    虽然造成了后世学子的困扰,但也算流传千古了!


    不错,不错……


    ……


    列车上,苏铭解说了几分钟后。


    将镜头对准了窗外。


    前方的江面上,一座无比宏伟的钢铁巨龙,横卧于烟波浩渺之上。


    “家人们,前方即将通过的,就是大胜关长江大桥。”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自豪。


    “这座桥,是我国第一座六线铁路大桥,也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设计时速350公里。”


    “在六朝时期,这里叫大城港,是官方的码头和漕运枢纽。”


    “后来,元末的时候,朱元璋就是在这里设下埋伏,一举击败了陈友谅的主力水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后来这里就被改名为‘大胜关’。”


    直播间的弹幕,再次活跃起来。


    【卧槽!长江!这么快就到长江了!】


    【我靠,啥也看不清啊,全是栏杆!】


    【主播这镜头不行啊!】


    【没办法,坐车里,视角不好。】


    【主播下次买个无人机吧!这不得来个航拍?】


    【无人什么?】


    【对对对!无人机拉高了拍,那才叫一个震撼!】


    【过了长江,那下一站不就是南京了?】


    【主播,到南京住哪儿啊?地址发一下,兄弟们去狙击你!】


    【开个定位,我骑共享单车去逮你!】


    苏铭看着弹幕,笑了笑。


    “是的,过了这座桥,再有七八分钟,就到终点站南京南了。”


    “等到了南京,我找个好地方,重新带大家好好看看长江。”


    无人机……


    看到有弹幕提到,苏铭也觉得这是个好东西。


    有无人机的话,能更好地向老祖宗们,展示这片大好山河。


    等他到了南京就去买一个!


    毕竟,他现在也算小有资产了!


    ……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的眉头,早已拧成了一个疙瘩。


    不对!


    时间不对!


    从天幕出现到现在,也就将将一个多时辰。


    这后生上车,满打满算,也不到一个时辰!


    “玄龄。”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凝重:


    “后世这个‘小时’,与我大唐的‘时辰’,似乎并不相通?”


    房玄龄躬身道:


    “陛下圣明,臣也在思索此事。”


    “若按那后生所言,一个半小时,应与一个半时辰不等……”


    他看了一眼殿角的日影,神情凝重。


    “如今行程已近终点,这后世的一个‘小时’,恐怕只有我大唐半个时辰长短!”


    轰!


    这个结论,让整个大殿瞬间落针可闻。


    只有半个时辰?


    那岂不是说,这名为“高铁”的神物。


    真正的速度,比他们原先推算的……


    还要快上一倍?!


    李世民的呼吸猛地一窒。


    三百多公里……


    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


    他立马想到大唐如今的版图。


    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


    东西跨度为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跨度为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扬州到徐州的距离,按照后世所称有三百多公里。


    换成后世的计算方法,那就是东西跨度约 5136 公里,南北跨度约 9136 公里。


    如果能将高铁铺满大唐……


    岂非政令自长安城出,一两日内,便可传遍大唐每一处地界?


    若有不长眼的突厥再来犯,朕的将士们能随时驰援……


    这些益处,李世民光是想想都心绪起伏,难以平定。


    但他知道。


    这“朝发长安,暮抵安西”的美梦。


    于他而言,终究是镜花水月。


    可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他未曾在意过的重点。


    工匠!


    自古“士农工商”,工匠地位卑微。


    可后世这通天彻地的造物,想来是由工匠造就……


    若朕下诏,鼓励天下工匠探索“木石之速”,改进舟车,甚至赏以勋爵……


    会不会让“高铁”这种东西,到来更快一些呢?


    这个想法一旦出现,便迅速生根发芽。


    他决定天幕结束后,与众卿家商讨一番。


    ……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刚抽完儿子。


    心里的气消了大半,正坐在龙椅上喘气。


    听到“大胜关”三个字时,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那是他龙兴之地的关键大捷!


    没想到这点陈年旧事,后世竟还记得清清楚楚。


    看来咱这个皇帝,当得不赖!


    还没得瑟一会儿,朱元璋就听到天幕上,苏铭说南京快到了。


    朱元璋立马意识到时间不对。


    他猛地坐直了身子,扭头就问:


    “标儿!从这后生上车,到现在过去多久了?”


    朱标表情严肃地回答:“回父皇,应有半个多时辰。”


    “这东西……”


    “竟然比咱想的,还他娘的要快?!”


    朱元璋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的,是大明国的版图。


    “若是有了此物,北平的军报,一个时辰就能送到应天府!云南的叛乱,大军两三日之内就能抵达!”


    “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咱的眼睛!”


    他“啪”地一声猛拍龙椅扶手,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这哪里是什么铁车?!


    这分明是一把能将整个大明江山,死死攥在手心的无上权柄!


    他眼角余光,瞟到了那个捂着屁股,一脸不忿的老四朱棣。


    臭小子刚才提的那个荒唐主意……


    似乎……也不是不能试试啊……


    ……


    “女士们先生们,列车已经进入南京南站,请您……”


    悦耳的广播声第三次响起。


    苏铭将镜头重新对准窗外。


    远处,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直插云霄。


    玻璃幕墙反射着午后的阳光,汇成一片流动的光海。


    那是一种迥异于田野风光的,属于现代文明的、钢铁森林的壮阔。


    “家人们,南京到了。”


    苏铭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


    “南京在历史上,名字可多了。”


    “什么‘冶城’‘金陵’‘建邺’‘建康’‘秦淮’‘应天’‘石头城’……”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历史上,南京市范围内曾先后出现过七十多个称呼,名称之多,在全世界都十分罕见。”


    “它现在是江苏省的省会,当然,这个省会之名,我们其他十二个城市肯定是不太服气的。”


    苏铭开了个小玩笑,接着话锋一转:


    “但不得不说,这座城市,确实承载了太多厚重的历史。”


    “接下来的这几天,我将会在这里,带大家一起领略这座六朝古都的风采。”


    话音落下,列车发出一声轻微的制动声,稳稳地停靠在站台旁。


    苏铭的目的地——


    南京。


    终于到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