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章 各有风流

作者:切菜切一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唐,天宝年间。


    酒意与豪情在胸中翻涌。


    李白那张俊朗的脸上泛着红晕,眼神七分醉,三分明。


    身旁的杜甫,更是屏息凝神,死死盯着天幕。


    当苏铭念出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李白持杯的手猛地一顿,眉头瞬间挑起。


    好句!


    没想到后世,竟有如此人物……


    紧接着,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词对决,在苏铭的口中轰然展开!


    “恨到归时方始休……”


    “相逢何必曾相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


    李白一句句听着,脸上的神情从最开始的自负与不羁。


    慢慢转为审视,最后竟化为了一抹难以言喻的释然和……寂寞。


    英雄相惜的寂寞!


    待到苏铭的声音落下,李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


    “此人,堪称大家!”


    他的语气中,是高处不胜寒的棋逢对手!


    杜甫重重点头:


    “这位白居易,诗风虽平实质朴,却字字见真情,句句是血泪!”


    “尤其是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子美平生,从未见过如此沉痛之句!”


    轰!


    听到这一句,李白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贺知章那苍老而洒脱的面容。


    金龟换酒,言犹在耳。


    斯人已逝,徒留追忆!


    原来……原来这世间,真的有人能懂我这份痛!


    “好!好诗!”


    “我大唐文脉,后继有人矣!”


    李白眼眶一热,举起酒杯,对着虚空,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他豪迈一挥,让杜甫拿出纸笔,


    随后泼墨挥毫,提笔写下《行路难》。


    他落笔天纵,快健流畅。


    字字草法精熟,笔画浑厚,参差跌宕,开张有致。


    不消多时,苏铭刚才背诵的“长风破浪会有时”一首,已跃然纸上。


    写下落款:天宝四载,十月,东鲁,太白赠小友铭。


    李白收笔,上下打量一番后,抚须点头。


    下一瞬,桌上墨宝赫然消失。


    ……


    大和九年,洛阳。


    秋光正好,满园霜菊金黄。


    年过花甲的白居易正于池畔小酌。


    当听到天幕上传来自己少年时的得意之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是他“兼济天下”的初心。


    可如今,他不过是个“独善其身”的香山居士。


    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他瞬间破防。


    他本以为,这世上再无人能懂他被贬江州的悲戚与无奈。


    未曾想,真正的知己,却远在千年之后!


    当听到那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时,白居易再也控制不住。


    微之……


    挚友元稹已逝,他却独活于世。


    他缓缓闭上双眼,一行清泪,顺着眼角的皱纹滚烫滑落。


    若微之还在,看到今日此景,又会是何等欣慰?


    天幕上,后世之人评他写的是“人间”。


    白居易拂去泪水,轻叹一声。


    “不敢与太白仙人相较……”


    “我这一生,写的是‘人间’,如今却未能‘兼济天下’,有愧于心。”


    “还好,还好……这人间,终究没有负我……”


    这就够了。


    白居易手指微动,喊来仆人,为他找来一本他主导编订的《白氏长庆集》。


    而后这本诗集,瞬间消失在他的手上。


    ……


    贞观六年,太极殿。


    李世民眼神灼灼地盯着天幕,眉宇间带着一丝思索。


    这场跨越时空的诗词之争,在他看来,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


    “诸位爱卿……”


    “你们以为,这李白与白居易,二者之诗,孰优孰劣?”


    他开口问道。


    魏征出列,躬身一拜。


    “回陛下,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过要问臣更喜欢谁的话,臣更属意白居易。”


    “哦,为何?”


    李世民挑了挑眉。


    “其诗浅白易懂,能为妇孺所知。”


    “更难得的是,看天幕所言,其诗多为民生疾苦发声,乃是真正的风雅正声。”


    李世民点点头,不置可否,又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微微一笑:“魏公所言极是。”


    “然李白之诗,亦有其风味。”


    “其诗汪洋恣肆,气魄雄浑,‘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读之令人豪情万丈。”


    “此等气象,正可彰显我大唐雄风,振奋国民之心。”


    “故而臣以为,二者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各有其光,各有其道,不必强分高下。”


    李世民听完,抚掌大笑。


    “玄龄所言,深得朕心!”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天幕,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火热与期待。


    “一个写尽人间,一个写尽风月。”


    “朕的大唐,未来竟能有如此文采风流!”


    “好!好啊!”


    可笑声未落,一股巨大的失落与焦灼便涌上心头。


    只可惜,这二人皆在百年之后……


    纵他坐拥天下,富有四海,却求不到这般绝世之才!


    李世民颓然坐回龙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或许便是帝王最大的无奈。


    ……


    北宋,黄州。


    一间简陋的屋舍内,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中年文人,正与友人对饮。


    正是被贬于此的苏轼。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天幕上的诗词品评,不时点头微笑。


    当听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对比时,他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顿。


    友人叹道:“乐天此句,太过悲凉,不若太白之旷达。”


    苏轼却摇了摇头,轻声道:


    “此言差矣。”


    “太白之情,如明月清风,可望而不可即,是仙人之谊。”


    “乐天之情,却是泥销骨、雪满头,是生死之交,是凡人之痛。”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太白是天上的谪仙,生来便是要翱翔九天的,他的诗,是天才的挥洒。”


    “乐天是人间的诗仙,一生都在苦海中修行,他的诗,是慈悲的流露。”


    苏轼放下酒杯,看向窗外,悠悠一叹。


    “世人总爱争个高下。”


    “却不知,这世上,既需要照耀千古的皓月,也需要润泽万物的春雨。”


    “少了一个,这人间,都会寂寞许多啊。”


    他想起了自己远在京城的弟弟苏辙。


    想起了那些天各一方的友人。


    或许,只有经历过相似的别离与贬谪。


    才能真正读懂,那诗中跨越生死的重量。


    ……


    直播间。


    众多调侃的弹幕中,突然出现一条醒目的弹幕。


    【说了那么多,铭哥最喜欢李白和白居易的哪一首?】


    苏铭放下水杯的手,顿了顿。


    他认真思索片刻后,开口回答:


    “如果让我来选的话,李白的所有诗句里,我最喜欢那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而白居易的诗句里,我最喜欢……”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话音刚落,苏铭手机屏幕上。


    突然飘过几个金光灿灿的ID,和自带特效的打赏。


    【大唐·白居易,打赏主播《白氏长庆集》一本!】


    【大唐·李白,打赏主播《行路难》手稿一份!】


    苏铭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


    卧槽……


    他没看错吧?


    苏铭眨眨眼,重新看了一遍。


    白居易的诗集?


    李白的手稿?


    而且还是李白的真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