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4章 抵达津门,偶遇毛熊专家

作者:爱吃柠檬的咸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几乎刹那间,浩浩荡荡拿着行李的人们就已经开始排好了长队,负责维护站台秩序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行动。


    “各位同志都别挤!买了票的都有座儿!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防止被人偷窃或遗失,检查好再上车……”他们拿着铁皮喇叭喊话。


    底下拿着行李、铺盖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自觉排队。


    轰隆隆!轰隆隆!


    远处的火车携带的浓厚的白色蒸汽缓缓驶来,王建国清楚的看到那是一台墨绿色车身,红色车轮,车头镶嵌金色五星标识的火车。


    这也就为什么老一辈人口中,总是会念叨着“绿皮火车”,便是那时候的开始流行。


    从四九城到津门这段短途的旅程,由京山铁路,也就是山海关机务段承担运营工作,本次的铁路的终点站就是山海关。


    火车的运行会被分成两个部分,负责牵引的车头和负责载客的车厢,当时的车头可以笼统的称作“胜利型(SL)蒸汽机车”,它的原型日伪时期遗留的“太平洋型”SL7,这车头便是使用毛熊技术,对其进行的国产仿制。


    王建国看了看自己的硬质火车票,上面写着6号车厢,排队进入火车后,找到自己的座位号。


    当时的火车基本都是木质的硬座,从车厢的样式上就可以看出它是全钢焊接,车长21.6米,定员118人。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清早的火车站台还有些清冷,王建国放好行李,便双手交叉抱胸倚着车厢闭目养神。


    作为始发站,列车会停靠很久,方便买了票的旅客们都能够顺利的上车,实际上主要是为了后排的行李车和邮政车装车。


    没一会儿,王建国的身边就已经坐满了人,他们也大部分是跟王建国一样的公务出差人员,以及部分探亲、流动的商贩。


    等了将近四十多分钟,列车终于开动,列车员会协同车上的公安干警对乘坐火车的人员进行核查票据,没有买票的人都需要进行补票。


    检查完后,同时还会有列车员拿着铝制水壶提供热水,由于是短途火车,没有餐车,否则王建国还真就想要尝尝当时火车上的吃食。


    没一会儿,眼睛一闭一睁。


    三个小时过去,终于抵达了本次的目的地——津门。


    在列车员的通报,以及停靠站的广播提醒,王建国拿好行李下了车。


    正式踏入这个地方的瞬间,脑子里就不由自主的响起一段相声的贯口:来到天津卫,嘛也没学会,我学会开汽车……


    津门当时共有两个较大的站点,一个是王建国目前所在的津门站,也叫老龙头站,由于火车站中央广场曾立过龙头纪念碑而得名,老龙头站主要是运输人的,而另一个津门北站则是货为主,人为辅。


    津门北站首创了货运冷藏加冰运输,它们从北宁公园湖中采冰,再放到冷冻车厢里运输,这不,王建国便看到了不远处停靠的列车,应该是从北站再开过来的,搬运工正在搬运着分割切好的冻肉,瞧火车的始发站还是南边的福建,属于是“南菜北运”的典范了。


    老龙头站的历史追溯起来可就久了,甚至能追溯到1888年,可见当时的皇帝也并不是吃干饭的,起码铁路的基础建设,他们也有安排相应的建设,但估计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罢了;后来1903年,袁大头任命为直属总督时,省会在河北保定,但衙门在津门,因此他每个月还要乘坐火车往返两地。


    搞笑的是,当时的津门老龙头站属于毛租界,就连袁大头也要老老实实的,不能大搞总督的排场,因此他下火车时负责接待的仪仗队根本进不了火车站。


    “都让让了!不要围观!不要围观!”


    远处,突然聚集了一大群人,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一边疏散秩序,一边大喊。


    与此同时,一批警卫持械整齐出现,依次排开,为远处那台火车车厢保驾护航。


    “这又搞什么名堂?”王建国长得高,看的远,在人群中赫然看到对面站台专用车厢里,陆陆续续走下来一些穿着深色列宁装,披着呢子大衣,脖子上缠着灰色围巾,叼着烟斗,拿着皮鞋,穿着皮鞋的人儿。


    他们眼眶深邃,鼻梁高挺,骨架庞大,光是站在那儿,就跟周围瘦弱的普通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诶!外国人,我没看错,那是外国人吧?”


    “你那什么眼神,很明显是毛熊国的人,只有他们才会抽烟斗,像咱们国人要不抽散烟,要不抽大前门!”


    “哦,原来是老大哥毛熊派来的人啊,都是一家人,都是同志,都是兄弟!”


    周围围观的民众叽叽喳喳,喧哗声吵得王建国耳膜都要炸了。


    防止自己错过一睹毛熊专家的机会,王建国开启了金睛的能力,很快,透过他们手上的拿的皮箱子,王建国看出了端倪。


    箱子里装的大部分都是机密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换做普通人来还真就看不懂上面写了什么,但王建国不同,他现在是俄语精通!


    弯曲细长,如同鸡肠子似的俄文转译过来非常丝滑,赫然是他们国家肉联厂设备的技术图纸,里面还有部分机械设备的具体参数,以及好几本相应的屠宰技术规范指南。


    通过这些文件,王建国判断出他们大概率的目的地是津门肉联厂,而他们的身份自然就是援助工厂建设的专家们。


    数了数,共计有五个人,从他们的行李装载的内容,以及里面文件的署名上能够一清二楚的了解他们的名字,以及职责。


    他们分别是,负责肉类加工工艺的总工程师伊万(全名:伊万·彼得罗维奇·伊万诺夫)。


    负责制冷系统的专家尼古拉(全名:尼古拉·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负责屠宰流水线机械设计师亚历山大(全名: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


    负责食品检验与安全的专家谢尔盖(全名: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斯米尔诺夫)。


    负责设备安装总协调人弗拉基米尔(全名: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费多罗夫)。


    其中,那名总工程师伊万手里还拿着几份俄语报纸,报纸上的内容居然有王建国获得劳模冠军在城墙上领奖照片,同时也有中毛签订协议的部分内容……至于其他报纸则是其他国家的新闻情况。


    看清楚真相后,王建国便打算离站。


    就在这时,突然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尿意,一路上膀胱早就已经憋的不行,而最近的公厕在站台之外,也就是火车站外边。


    想到这,王建国拿好行李,快马加鞭。


    可眼见马上就要走出站台,却被相应的工作人员死死拦住:“同志们,稍安勿躁,先来后到,让国外来的客人们先离站,大家稍作等待。”


    嗯?


    王建国:“我尿急,让我先过一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