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章 你管这叫亡国之兆?李二:给朕来一万个!

作者:爱吃糖果巧克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甘露殿。


    殿内的空气沉重,粘稠得仿佛凝固的琥珀。


    新任监察御史古直言,正跪在冰冷的金砖上,老泪纵横,一字一句地控诉着太子的“三大罪状”。


    他的身后,七八名同僚齐刷刷跪着,个个神情悲痛,仿佛亲眼见证了大唐文脉的崩塌。


    “……陛下!太子以‘省力’为名,实则包藏懒惰之心!”


    “以‘舒适’为名,实则推行奢靡之风!”


    “以‘自流’为名,更是要行那甩手掌柜的昏聩之事!”


    古直言的声音在殿梁之间冲撞、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膛里砸出来的。


    “此三者,是挖空我大唐根基的巨奸大盗!陛下若不严惩,天下士子见样学样,人人效仿魏晋名士嗑药清谈,不问生产,届时,国事谁来操持?社稷谁来守护?”


    他的质问,让不少朝中老臣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儒家之道,讲究的便是一个“勤”字,一个“苦”字。


    太子殿下那套“享福理论”,的确听着就刺耳。


    龙椅之上,李世民指节轻轻敲击着扶手,一声又一声,显露出内心的烦躁。


    一方面,他直觉承乾的话糙理不糙,那份“无为而治”的终极图景,精准地搔到了每一位帝王的痒处。


    另一方面,古直言把孔圣人和江山社稷都抬了出来,这顶帽子压下来,重逾泰山。


    儒家,是他李世民治国的基石,不容动摇。


    百官前列,魏征手持笏板,垂目而立,如一尊石佛,不动不言。


    房玄龄与杜如晦的眼神在空中短暂交汇,又迅速分开,显然都在急速盘算着对策。


    李世民喉咙里发出一声轻咳,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那个正站在殿角,悄悄打着哈欠的儿子身上。


    “太子。”


    “古御史所言,你可有话说?”


    李承乾像是被这一声从梦中唤醒,懒洋洋地掀起眼皮。


    他昨夜为了一张能自动翻面的烤串机图纸,熬了大半夜,此刻眼皮正不住地打架。


    他揉了揉眼,目光投向地上跪着的古直言,问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问题。


    “古御史,用过早膳了么?”


    满殿的凝重,被这一句话问得瞬间断了线。


    古直言也懵了一下,但还是梗着脖子,硬邦邦地回答:“臣,用过了。”


    “吃的是粟米饭,还是肉羹?”李承乾又问。


    “……是粟米饭,配了几块腌肉。”古直言的耐心正在告罄,都火烧眉毛了,太子竟还在问这些琐事。


    李承乾追问:“那为何不直接吃生米,配生肉?”


    “太子殿下!”


    古直言终于被激怒了,声音陡然拔高,“生米如何下咽?生肉腥膻难食!殿下是想用这等三岁小儿的蠢问题,来羞辱老臣吗?”


    “哦?”


    李承乾脸上的睡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猫捉老鼠般的戏谑。


    他的眼神里透着光。


    “原来古御史也知道,米要煮熟,肉要做熟,是为了‘更好下咽’,‘更好入口’。”


    “这,不就是孤说的‘舒适’么?”


    “你为了这份‘舒适’,不惜花费柴薪与时间去蒸煮烹饪,那你算不算是在贪图享乐,好逸恶劳?”


    “噗嗤……”


    不知哪个角落,有臣子没憋住,笑出了声。


    古直言那张涨红的老脸,瞬间变成了紫红色,像是被人狠狠抽了一记耳光。


    他嘴唇哆嗦着,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他总不能说,自己吃熟食是亡国之兆吧?


    李承乾不给他任何喘息之机,踱步上前,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古御史可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我华夏先民耗费千年,是为了什么?”


    古直言下意识地回答:“是……是为了增加收成,活人万千。”


    “说得好!”


    李承乾的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


    “如何增加收成?便是要让同样的人,在同样的时间里,耕更多的地!这,不就是孤说的‘省力’么?”


    “难道在古御史看来,我等筚路蓝缕的祖先,全都是一群只知懒惰的无用之辈?”


    “我……”


    冷汗,顺着古直言的额角滑落。


    他感觉自己坚守一生的圣贤道理,在太子这简单粗暴的诘问面前,竟如纸糊一般,脆弱不堪。


    李承乾走到大殿中央,转身,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一拱手。


    “父皇,儿臣前几日在东宫造了一物,可否容儿臣将其搬上殿来,为诸位解惑?”


    李世民正听得入神,闻言大手一挥。


    “准!”


    片刻后,两个小太监抬着一个黑乎乎、奇形怪状的铁家伙,吭哧吭哧地走进了大殿。


    这东西方方正正,底有四轮,一侧装着手摇的鼓风机,顶上是一排能联动的铁签,旁边还伸出一根高高翘起的铁皮烟囱。


    正是李承乾亲手设计的,豪华版全自动烧烤架。


    满朝文武看得一头雾水。


    这是个炉子?


    还是什么新式刑具?


    “此物,孤称之为‘烧烤架’。”李承乾拍了拍铁皮,发出“砰砰”的闷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指向那台小巧的鼓风机。


    “古御史请看,此物一摇,可轻易生风,让木炭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旺的火候。一人之力,可比十人俯身吹气。此为,‘省力’。”


    他的手指又滑向那根高耸的烟囱。


    “烧烤之时,油烟极大,熏人眼鼻。有了此物,油烟便可顺着烟道排出殿外,让操劳的厨子免受烟熏火燎之苦。此为,‘舒适’。”


    最后,他轻轻转动侧面的一个摇杆。


    那一整排铁签,立刻带着上面想象中的肉串,开始同步而均匀地翻转起来。


    “以往烤肉,需专人时刻翻动,一不留神便会烤焦。用上此物,只需转动摇杆,所有肉串便可均匀受热,外焦里嫩。”


    “甚至,孤已想好,未来可引水力驱动,让它自行转动不休。”


    “此为,‘自流’。”


    整个甘露殿,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奇怪的铁疙瘩,听着太子殿下的讲解。


    他们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烤肉的炉子。


    而是一件浓缩了格物至理,蕴含了大道奥秘的宝器!


    李承乾一步步走到瘫软在地的古直言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古御史,现在,你来告诉孤。”


    “这个集‘省力’、‘舒适’、‘自流’于一身的烧烤架,究竟是动摇国本的‘巨奸大盗’……”


    “还是能让我大唐三军将士,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吃上一口热乎乎烤肉的‘利国利器’?”


    “一个厨子,用上此物,半个时辰便可烤出百人份的肉食。他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去磨刀,可以去备菜,甚至可以去读半卷书。”


    “这,是让我大唐子民变成了废物……”


    “还是让我大唐的每一个子民,都变得更有效率,更有价值?”


    李承乾的声音在殿内回响,振聋发聩。


    “格物之道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受苦,更不是为了歌颂贫瘠!”


    “而是要用人的智慧,去创造价值,去解决难题!去让我们大唐的每一个子民,无论是农夫、工匠、士兵,还是读书人,都能活得更体面,更富足,更有尊严!”


    “如果,追求这样的目标,也算是一种罪过……”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龙椅之上,声音响彻大殿。


    “那这个罪,孤,认了!”


    话音落下,他猛地一拂袖袍,转身,再也不看地上那人一眼。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是火山喷发般的喝彩。


    “太子殿下圣明!”


    第一个站出来的,竟是那位一直沉默的魏征。


    这位以直谏闻名的老臣,此刻满脸潮红,声音都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老臣,附议!”


    “太子殿下之言,方为真正的大道!‘克己’非是苦行,‘复礼’当为仁心!殿下之学,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是仁者之学!”


    他猛然转向古直言,厉声喝道:“古直言!你以腐儒之见,揣度圣贤之心,还不速速向太子殿下请罪!”


    古直言瘫坐在地,血色尽褪。


    他输了。


    输得体无完肤。


    他穷尽一生钻研的经义,在那个黑乎乎的烧烤架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如此可笑。


    御座上,李世民猛地站了起来!


    他快步走下御阶,竟是绕着那个烧烤架,来回走了两圈,抚摸着冰冷的铁皮,双目之中,是前所未有的炽热光芒。


    他看到的,早已不是一个烧烤架。


    他看到了,大唐的军队,用上了可以连射的强弩。


    他看到了,大唐的百姓,住进了冬暖夏凉的砖瓦房。


    他看到了,大唐的江山,在一个个可以“自流”运转的完美制度下,国泰民安,万世永昌!


    这位天可汗一把抓住李承乾的手臂,虎口用力,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形。


    “好!说得好啊!承乾我儿!”


    “这……这不是什么烧烤架!”


    “这是我大唐的‘格物第一台’!是开启一个新时代的钥匙!”


    他环视全场,用一种不容置喙的语气,高声宣布:


    “传朕旨意!此物,着工部仿制万架,立刻配发三军!另,从国库直拨十万贯,在城外,为太子建一座‘格物总院’!”


    “就以这‘格物第一台’,为镇院之宝!”


    李承乾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了。


    我……


    我只是想在自己院子里,安安静静地撸个串而已啊!


    怎么……怎么又双叒叕升级成国家级重点项目了?


    他几乎已经能想象到,未来无数的官员、学子、皇亲国戚,分批次前来他的东宫,围观他那个该死的烧烤架,并且人人都要写一篇八百字的观后感。


    李承乾缓缓抬起头,目光穿过大殿的穹顶,望向外面那片蔚蓝得有些刺眼的天空。


    一滴清泪,在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时候,顺着眼角,悄然滑落。


    我的咸鱼……


    我的烧烤……


    我的快乐……


    全没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