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6章 故地重游

作者:杰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南阳的深冬,积雪铺满了乡间小道。


    当魏渊的仪仗队缓缓驶入秋平乡时,夕阳正将最后的余晖洒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


    魏家祖宅的轮廓渐渐清晰,那曾经气派的宅院如今只剩断壁残垣,焦黑的梁木如同枯骨般指向天空。


    “柱国驾到——“


    亲兵的高喝在乡间回荡。


    全村残存的农户颤巍巍地跪在道路两侧,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中,有些面孔魏渊还依稀记得。


    他们曾是魏家的佃户,如今却如惊弓之鸟,连抬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更令人心酸的是魏府残存的老仆。


    以蔡管家为首,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最前面,个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蔡管家老泪纵横,叩首时险些摔倒:


    “老奴。。。老奴终于等到三爷回来了。。。“


    魏渊翻身下马,触手之处,尽是嶙峋瘦骨。


    他环视四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这就是他拼死守护的大明子民?这就是他魏氏一族的根基?


    “都起来吧。“


    魏渊的声音有些沙哑,


    “这些年,苦了你们了。“


    故地重游,有时候并不只有衣锦还乡的荣耀。


    他缓步走进祖宅大院。


    这里曾是他和兄弟们嬉戏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唯有那棵老槐树还倔强地活着,树上还留着他刻下的字迹。


    “父亲总在这棵树下考较我们功课。“


    魏渊轻抚树干,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严厉却心思细腻的老人,“大哥总是对答如流,二哥则想方设法偷懒。“


    蔡管家抹着泪道:


    “老爷若是在天有灵,看到少爷如今成就,定会欣慰的。“


    魏渊苦笑。欣慰?或许吧。


    但他更记得自己离家时父亲的叮嘱:


    “渊儿,你性子烈,要记住,刚极易折。若有一日你真能出人头地,定要善待乡邻,莫忘根本。“


    如今他贵为柱国,祖宅和乡邻却是这幅光景。


    大哥魏祖与父亲一同惨死,二哥魏狄为祸一方被杨谷斩杀。府上原本百余口人,如今剩下的不足二十。


    夜幕降临时,魏渊站在祠堂前。


    里面供奉的牌位倒了一地,唯有他父亲和大哥、二哥的牌位还被蔡管家偷偷藏起来保存完好。


    “三爷,就在府里歇息吧?老奴已经收拾出。。。“


    蔡管家小心翼翼地问。


    魏渊摇头:


    “军务在身,不便久留。这些银两你分给大家,好生度日。“他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


    “我会派人来重修宅院,你们再忍耐些时日。“


    不顾乡邻的再三挽留,魏渊连夜赶回南阳城。


    马车在颠簸的路上行驶,窗外月色凄冷。


    一种物是人非、酒宴散席的荒凉感袭来,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到达南阳行辕时已是三更。


    魏渊刚卸下沾着夜露的披风,烛火便在他深邃的眉眼间跳动了一下。


    李奉之趋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这府邸沉重的寂静:


    “柱国,锦衣、黑衣、散衣三卫的消息都到了,您看是现在听,还是明早再说……”


    魏渊没有立刻回应,他只是用手指缓缓碾过冰冷的银质带扣,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有突破性进展吗?”


    他的声音听不出情绪,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深潭。


    “暂时……还没有。”


    李奉之的头垂得更低了。


    “那我不听了,明早再说吧。”


    魏渊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李奉之如蒙大赦,正要躬身退下,却被魏渊忽然叫住。


    “奉之。”


    魏渊的目光如实质般落在李奉之身上,随后又越过他,看向门外廊下那些如同雕塑般垂手侍立、身影在灯笼微光中交错重叠的探子们,锦衣卫的飞鱼服、黑衣卫的夜行衣、散衣卫的寻常布衣,此刻都沉默地融在同一片阴影里。


    就在这一瞥之间,一个模糊却至关重要的念头击中了魏渊。


    他忽然转回话题,问道:


    “奉之,你在辽东时,军事指挥系统是听一个人的,还是各自为战?”


    李奉之被这突兀的一问弄得有些发懵,但他久经行伍,立刻稳住了心神:


    “回柱国,自然是一个指挥系统!辽东战线绵长,敌情瞬息万变,特别是遇到重大复杂的战事,各军各部必须执行统一号令,方能形成合力,一击破敌。若各自为战,无异于将一盘散沙投入洪流,顷刻间便会被冲得七零八落。”


    “嗯。”


    魏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在这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他再次抬眼,目光锐利如刀:


    “那你如何看待如今的锦衣、黑衣、散衣三卫呢?”


    “这……”


    李奉之喉头滚动了一下,后背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岂会不知柱国此问的真意?如今战事胶着,三卫借势扩张,权柄日重,侦缉范围早已渗透至朝野上下每一个角落。


    他们彼此竞争,有时甚至互相倾轧,消息来源纷杂重复,耗费巨大效率却未必见高。


    但这等话,怎能轻易从他口中说出?那三卫指挥使沈炼、赵信、莫笑尘,哪个不是柱国一手提拔的嫡系心腹?贸然非议,祸从口出!


    魏渊一眼便看穿了他的顾虑,他不再逼问,只是淡淡地提高了声音,对着门外道:


    “你们都退下吧!今夜不必候着了。”


    门外阴影里,那些如同夜枭般沉默的探子们毫无迟疑,齐刷刷地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随即悄无声息地退入更深的黑暗之中,脚步声轻得几乎听不见。


    直到廊下彻底空无一人,魏渊才重新看向面色稍缓的李奉之,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错辨的压力:


    “奉之,你感觉……三卫也会监视我吗?”


    李奉之闻言,几乎是魂飞魄散,连连摆手,急声道:


    “不不不!柱国!属下万万不敢作此想!那绝对不可能!三卫是您最锋利的刀,是您最忠诚的眼与耳!沈炼、赵信、莫笑尘三位指挥使,皆是您从微末中简拔,恩同再造,他们及其属下对柱国的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绝无可能行此悖逆之事!”


    “哈哈哈,我想也是。”


    魏渊笑了起来,笑声爽朗,仿佛刚才只是开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他当然有这个自信,那三人以及他们掌控的力量,其根基皆源于他。


    但身为执棋者,他深知绝对的权力不仅会腐蚀人心,也会让工具变得臃肿而低效。有些话,点到即止,深意却必须让该明白的人明白。


    “你退下吧,今日辛苦了。”


    李奉之这次是真的如蒙大赦,几乎是屏着呼吸行礼,快步退出了书房,轻轻带上了门。


    沉重的雕花木门合拢,将外界的一切隔绝开来。


    书房内顿时只剩下魏渊一人,以及无数跳动的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在四壁琳琅满目的书架和地图上。


    他背着手,在铺着厚绒地毯的屋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三卫并立,各有山头,虽互相制衡,避免了某一卫坐大难制的局面,但内耗、重复、信息壁垒、资源空耗……这些问题在承平时期或可容忍,但在如今这波谲云诡、生死存亡之际,却可能是致命的破绽。


    脚步倏然停住。


    魏渊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爆射,一个极其大胆而清晰的构想如同闪电般劈开迷雾,在他脑海中骤然浮现,并迅速变得清晰、完整。


    他要创建一个全新的、超然于三卫之上的机构!


    这个机构不直接掌控庞大的探子网络,不具体执行侦缉、抓捕、刺探的任务,它将凌驾于三卫之上,却又不同于传统的上级衙门。


    它的职能是——统筹、协调、分析、指导。


    对,业务指导!


    它将负责整合三卫报送的海量情报,去芜存菁,交叉比对,绘制出最清晰的全景图卷;它将根据全局战略需求,向三卫下达指导性的情报搜集指令,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它将在关键时刻,拥有协调甚至直接整合三卫精锐力量、发起致命一击的权限,避免各自为战,打乱仗!


    这将是一根看不见的线,串起三颗最锋利的珍珠,最终编织成一张真正覆盖天下、高效运转的无形巨网。而这根线的绝对掌控者,只能是他魏渊一人!


    此时的魏渊并不知道,他这个诞生于深夜书房烛光下的构想,将会催生出何等一个庞然大物。


    它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最初的设计,成为一个不仅仅协调三卫、更深度介入帝国内外一切事务,令文武百官谈之色变、闻之风靡的恐怖存在——大明皇家中枢情报密讯署,近代特工组织的鼻祖miCi。


    因其最初的秘密办公地点设在京师东南角戒备森严、遍布参天古木的神木厂,它在后世有一个更为世人熟知、也充满了神秘与敬畏色彩的代号——“神木”。


    民间传说、野史笔记、乃至后世的影视文学作品中,“神木”之名远比其正式官衔更为响亮,它成了黑暗中洞察一切的眼睛、无形中掌控命运的手腕的代名词。


    而这一切传说的起点,就源于这个看似平常的夜晚。


    在这个夜晚,大明未来足以令山河变色、朝野震颤的“一厂三卫”之上,那真正统合一切的恐怖情报中枢的雏形,于魏渊的手中,彻底构建了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