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文拿起手机来看。
发现是一个归属地为江宁市的陌生号码打过来的。
带着疑惑,李修文接通了这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接通后,手机里面传出了一个女人温润的声音:
“喂,您好,请问是庄老师吗?”
听声音,李修文估计这个女人年纪应该在三十左右。
''“我是庄生,请问您是哪位?”李修文不解的问。
同时。
李修文心里也有着对这两天频繁接到陌生电话的厌烦。
一会是翻译,一会是编辑,这会儿又是什么人呢?
怎么自己的电话号码搞得像人尽皆知一样呢?
他想。
再这样下去的话,那自己恐怕要换新手机号了……
“庄老师您好,冒昧打扰了,我是南方周刊的记者郑敏。”
“找我有什么事吗?”李修文好奇的问。
对方说的《南方周末》他还是有一点的了解。
原因嘛,自然是这具身体的原主上高中时看过不少。
当时,语文老师为了提高班上学生作文的水平。
就让大家凑钱买了不少对作文写作有帮助的杂志。
其中就有这个打电话的女子所说的《南方周末》。
当时,原主比较喜欢里面的人物访谈那个栏目。
访谈的都是各个领域或者是社会上比较知名的人物。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个杂志的影响力不小。
不然又怎么能采访到那些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人物呢?
李修文想,莫非对方这次找自己是要采访自己?
“是这样的,我非常喜欢庄老师您的小说作品。
特别是您的《变形记》和《乡村医生》这两篇。
我觉得它们用荒诞的叙述映照出了现代人的悲哀处境。
另外,您上次参加直播访谈讲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我很钦佩您的文学成就和您对文学的深刻认识。
想诚挚邀请您参加一期我们杂志的人物访谈。
就聊聊您的写作经历、创作思考之类的话题。
大约半个小时,不知道庄老师您是否有时间参加呢?
要是不方便的话,我们电话采访也是可以的。”
听完对方说的话,李修文明白自己猜的没错。
想了想。
他觉得参加这个访谈对自己提高影响力很有帮助。
毕竟能登上那个人物周刊也是自身影响力的一种证明。
读者看了,也无形中能提高在他们心里对影响力。
并且,还可以直接在电话里进行,也并不麻烦。
便道:
“我可以参加,就按你说的电话里采访可以吗?”
“可以,当然可以。”郑敏颇有些激动的开口说。
她没想到如此简单就邀请到庄生参加人物访谈了。
原本,总编将这个任务交给她时她还是忐忑的。
毕竟自己之前从事的都是一些社会类新闻的采访。
而这次总编之所以将任务交给自己还是为了提拔自己。
看在自己一个女性这么多年外出辛苦调查采的份上。
她还怕自己做不好呢……
没想到庄生这个年轻的天才作家这么的好说话。
“那行,访谈什么时候进行?”
“这要看庄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来参加访谈。”
“今天下午三点如何?”想了想,李修文开口道。
“没问题的,到时我打您的电话。”郑敏笑着说。
“嗯。”
……
挂断电话,感觉自己的肚子这会儿有饥饿的感觉。
又看了下时间,发现差不多已经快到了中午。
李修文打开手机在外卖软件上随便点了个外卖。
吃完饭,他去睡了个午觉。
醒来后。
看时间还不到两点,他便暂时先写继续起了小说:
“过了一会儿,她问我爱不爱她。
我对她说,这种话毫无意义,但我似乎觉得并不爱……”
写作的时候,沉浸下去,人是不知道外界时间的。
感觉还没写多久,李修文便听到了手机响起来电铃声。
他看了下。
发现是上午那个找自己做人物访谈的记者打来的。
又看了眼时间,刚好三点整,到了约定好的时间。
“庄老师,下午好。”接通后,郑敏热情的说。
“下午好。”
又寒暄几句,气氛活跃起来,郑敏开口问道:
“庄老师您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可以的。”李修文说。
访谈这种事,他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读了这多书,不管怎么样,脑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
况且。
之前也参加了不少采访,许多问题他都已经想好了答案。
“那好,庄老师我们现在就开始了?”
“嗯。”
“我可能会问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庄老师没关系吧?”
“没关系的,随便问吧,无所谓的。”李修文笑着说。
前世,李修文喜欢文学的同时也比较喜欢哲学。
年少时,李修文是一个比较敏感、内向的男孩。
甚至于有些病态了。
对于别人可能是不经意间说的话都会胡思乱想。
也时常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内疚的心里痛苦不已。
即使那些行为和想法不过是日常中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的。
直到后来接触到哲学类的书籍他这方面才有所改变。
特别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对他影响很大。
不是你应当,是你意愿,这种可能有些极端的思想。
不管怎样。
也算是治愈了李修文那种过度的道德愧疚感。
从这以后,他发现哲学的理性分析和文学的感性一样。
在阅读它们的时候都能够暂时驱散自己内心的痛苦。
正是因此,他才开始喜欢上了阅读各种哲学书籍。
康德、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罗兰.巴特……
西方哲学史上那些著名哲学家的代表作他基本都读了。
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冷门的的哲学著作他也读了不少。
读哲学的时候。
他不是去那种为了记忆某种哲学知识而去阅读。
他是单纯把自己代入到那个哲学体系中去阅读。
不管那套哲学体系的思想有多么的荒谬与离谱。
读的时候他都是把自己完全代入到那种哲学里面去的。
相信它的前提、推论、论证方式、思想观点等。
利用它那种哲学的视角去观察这个灰暗不明的世界。
至于质疑?
那大多都是他读完一本哲学书之后才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