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工作岗位紧缺、且竞争激烈的平行世界里。
一部分占有着社会资源的人放出一块微不足道的利益。
就可引得许多为了生计而奔波的人争得不可开交。
也正因此,即使许多公司待遇之差令人发指。
它们依然不缺前赴后继的廉价劳动力为之而工作。
也因此。
许多职业的工资和工作待遇的改善是遥遥无期的。
毕竟,既然这么差的待遇都有人为它辛苦工作。
它又怎么可能发良心去主动涨工资并且提高待遇呢?
这是李修文近期了解到的这个平行世界的可悲之处。
而这本质上是和《盲井》这部小说里所体现的很相似。
小说中占有大量资源的煤矿主放出的一点微薄资金。
就引得本该通力合作的同样苦命之人自相残杀。
可无论怎样,他们都是煤矿主获取资源的耗材罢了。
也无外乎网上有这么多人调侃的自称牛马了。
也正是因此。
李修文才联想到平行世界里争抢工作的普通人。
想到这些,这也让他对这部小说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突然发现。
刘庆邦这篇小说貌似讲的不只是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小说里在饱含着对社会弱势的农民工群体同情的同时。
貌似还藏着对那个虚构的压抑世界的某种隐喻。
小说里。
老实本分之人要么被唐朝阳那样的恶人给做掉。
要么就落得那个带着儿子讨说法的残疾人境地。
要么就麻木的等待着自己以后落得和他们相似的境地。
实在令人深思……
想到这些,李修文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刘庆邦塑造的这个小说世界实在是太令人压抑了!
要不是结尾处保留了元风鸣的那道人性之光。
让他实话实说的将煤矿里发生的事情全部都说出来。
那这部小说恐怕真的要让人压抑的喘不过气来。
看不到一丝希望的那种!
叹完气。
李修文也不由得为这只是小说里的世界而庆幸。
无论怎样。
至少现在不会有小说里的那种压抑的世界存在了。
想罢,李修文从和这部小说有关的思绪中抽出。
紧接着便开始思索这部小说该投给哪家文学杂志。
这部小说不同于自己之前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将近十万字,算是长篇小说,只能投给发长篇的杂志。
它只有五万字左右,是一部正常的中篇小说的篇幅。
也因此。
《现代文学》和《大众文学》这两家杂志都可以发表。
李修文思考的便是该投给这两家文学杂志的那一家。
如果是按稿费的话,那肯定是投给《现代文学》。
毕竟它已经把自己的稿费涨到了千字一千五百元。
而《大众文学》目前给自己的稿酬仍旧是千字一千三。
只不过想着《大众文学》杂志主编帮过自己。
上次网上铺天盖地的舆论危机突然袭来的时候。
是他们杂志社帮自己开了场访谈直播应对舆论。
虽说自己原本就有把握应对这场网上的舆论危机。
但《大众文学》杂志社事实上也是帮助到了自己。
特别是它的主编赵寻连夜坐飞机过来帮自己。
无论怎样,自己是承他们杂志社的一份人情的。
因此。
思索了下,李修文决定先不考虑稿费高低的事情。
这次就先把这篇小说投给《大众文学》杂志社。
就当是还他们杂志社帮助自己的一份人情了。
下次,写新小说的时候,再依稿费而另作打算。
想好后,李修文就把小说文档直接发给了赵寻。
发的时候。
他把最开始写的小说名神木二字改成了盲井。
他觉得盲井二字作为小说名比神木二字好的多。
神木只是个地名,所能表达的含义是极其有限的。
而盲井含义丰富,蕴藏有丰富的可代指的意义空间。
即符合了小说故事发生在矿井这个隐蔽的场所。
更是显现出在阴暗、私密之处人性所能显露的恶。
这一点,十分契合小说探索人性之恶的这个主题。
除此之外。
不仅能代指小说里不被看见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
更是隐喻小说里那个压抑的世界是个巨大的“盲井”。
道德有问题的煤矿老板那种人占据着资源的分配。
老实本分者只能沦为这个压抑世界的牺牲品。
整部小说显露的世界就像是一个黑不见底的“盲井”。
也正是因此。
李修文觉得用盲井二字当这部小说的小说名更加合适。
发过去后。
这会李修文依旧感觉自己的两个手腕有些酸软。
他便打算歇会儿,趁机看下自己作品在网上的评价。
等看完,要是接下来没什么事的话再写新的小说。
点开荳瓣,李修文先搜索了《小王子》这本书。
他对这本前世无比畅销的经典书籍寄予厚望。
虽然之前已经知道了这本书的销售十分火爆。
他还是想看看这个世界的读者对它的评价是怎样的。
搜索结果出来后。
李修文发现网友给这本书打了9.6的超高评分。
这让他很满意,心想果然好作品在哪里都吃香。
他不知道的是,这本书评分刚出来的时候只有8.2。
是最近几天口碑持续发酵才涨这么高的评分的。
当然。
这也体现了他写的《小王子》这本书的优秀。
不然绝不会在这么短短时间内评分就上涨这么快。
看完评分,李修文紧接着就看起了下面的评论。
他先看的是长评,他大致了浏览了一番网友的长评。
发现几乎所有的读者都给这本书以极其高的评价。
而那些点评也显示出了他们对这部小说的认可。
有的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感性的分析这部小说。
有的则是从理想的角度细致分析了这部小说的优点。
比如有人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探讨小说中的“驯养”关系。
有人从小说的隐喻探讨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内涵。
李修文感觉这些网友的点评说的都颇有道理。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读者写的长评他并不能认可。
不过。
李修文信奉的是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理解的自由。
他并不反对那些读者对《小王子》作的其它解释。
不管那些解释是符合小说还是离小说的本意很远。
在他看来。
我们表面看起来读的可能是内容一样的同一部小说。
可是由于人们由语词勾起的想象画面和理解不同。
同一个小说在不同读者脑海里的画面就会有很大不同。
就像没见过高楼大厦的偏远山区的小孩读城市小说。
他的想象和理解肯定和生活在城市的读者不一样。
也因此,李修文觉得。
同一部小说,在不同读者眼里,很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只是单单从个人欣赏一部小说的角度上来说。
谁又能评判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