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7章 议事(下)

作者:菓大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高禀义对着几乎已瘫在御案上喘息艰难、眼神陷入浑浊的皇帝又躬身一揖,语气已转为沉痛,


    “陛下!老臣深知楚王殿下劳苦功高,北境战事关乎社稷存续。


    晋王殿下关心则乱,虽其情可悯,然其行狂悖,其言祸国!


    当务之急,绝非在此无端攻讦,推诿责任,徒耗时光。


    现在应群策群力,速解楚王粮草燃眉之急才最为要紧。”


    高禀义一口气说完这番话,刻意延长了最后的话音,还将目光扫过晋王,之后落在朱、张二人惨白的脸上……


    “高国丈可有解决楚王前线军粮的法子?”元超强撑病体,对高禀义发出追问。


    “老臣以为非常之时,当采用非常之法!


    当下解决楚王前线粮草问题,最快的法子是:


    还请陛下下旨,从洛城京畿大仓紧急调拨存粮!然后在洛城不惜代价征发民夫,一路破冰开道,由兵部派遣得力干将押运,火速运往楚王前线军营!


    同时,严令户部、兵部协同,务必值守所有转运环节,确保后续粮秣畅通无阻、源源不断!


    直至楚王殿下大军得胜还朝!


    至于朱、张二位尚书是否失职,甚至……是否如晋王所言,朱尚书和张尚书因公徇私、贪墨国资之事,老臣以为待楚王殿下凯旋,北境彻底平定,社稷安稳之后,再行详查不迟!


    若真有其事,国法昭昭,以陛下天威,绝不可轻饶!


    此乃老成谋国之道,望陛下圣裁!”


    高禀义一番话义正言辞、又冠冕堂皇,既给晋王扣上“咆哮御前、祸乱朝纲”的大帽子,又摆出解决问题的“积极”姿态,更将关键性的“调查”推迟到无以定期的“楚王凯旋、社稷安稳”之后……


    式乾殿内,一时陷入寂静,唯有陛下元超虚弱地喘息声。


    “吭吭吭……国……国丈……所言……有理……” 元超此时最关心的是远在北境军营的楚王弟弟的安危,高禀义的运粮建议引起了他的关注。


    强压气喘说话令呼吸愈发的艰难,元超转向晋王,语气甚至有那么一丝恳求,


    “五皇叔……稍安……勿躁,先……解楚王之困……要紧!


    追责、查……查账之事,容后……”


    晋王元拯闻听陛下开口的话,气得浑身发抖,脸色由铁青转为酱紫,额头青筋暴跳!


    高禀义这老狐狸,以退为进、颠倒黑白,将他的忠直谏言污蔑为祸国!


    更可恨的是皇帝如今身体不做主,精力不济,竟连是非短长都顾不得……


    元拯胸中一股冲天怒火无处发泄,胀满的胸膛几乎憋闷的要爆炸!


    殿内朱庆宗和张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暗暗松了口气,脸上甚至微不可察地掠过一丝得意之色。


    此时式乾殿的寂静中积蓄着浓浓的肃杀之气,落针可闻。


    征西侯杨易之,立于元拯稍后位置,双手垂握于身前静立多时,眼神沉静锐利如寒潭古井,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殿内每一个人的细微表情,如同蛰伏于风暴中心,伺机而动的猎鹰。


    “陛下,臣杨易之,有一言请奏。”杨易之从容出列,对着御案躬身一揖,表情淡定、气度沉凝。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如同聚光“唰”地聚焦到一直沉默旁观的征西侯杨易之身上。


    “很好,这半晌工夫,朕都忘了,杨……杨候尚未发表意见!


    杨侯快说说,解决……楚王粮草运送问题,有……有何良策?” 元超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浑浊的眼中瞬间又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


    高禀义方才平静无波的目光,眼底亦陡然升起不易察觉的警惕,他不动声色的转向杨易之,毫不避讳的注目看着他,生怕自己错过杨易之面上显出的每一个小细节。


    晋王元拯也暂时压下几乎爆裂的怒火,将目光投向这位素以智谋深远着称的征西侯。


    杨易之抬起头,声音坚定如拨散迷雾的飓风铿锵有力,


    “陛下,晋王殿下之忧,国丈大人之急,皆为国家计,臣深以为然。


    楚王殿下北境之困,确系燃眉之急,需立解,刻不容缓!


    然而……”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斩钉截铁,


    “解楚王之困,若一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但算不上远水解近渴,反而是如引鸩止渴,贻害无穷!”


    “杨侯此言何意?何为饮鸩止渴?” 元拯从杨易之的话音里似嗅到了反击的味道,忍不住急声追问。


    杨易之并没打算卖关子,言简意赅、条理分明的直指核心:


    “其一,洛城京畿大仓存粮,乃拱卫北都洛城之最坚实的屏障,乃国之命脉所系!


    若为解北境之急而轻易动之,无异于剜肉补疮!


    一旦京畿有变,或四方灾害,朝廷将何以自处?


    方才国丈大人言说国本,此举真如动摇国本之始!


    且洛城存粮,距北境路途遥远,之前户部兵部转运尚且不能至,单凭不惜代价劳民伤财的强征民夫破冰,待粮草运抵北境,恐楚王麾下忠勇将士,早已饿殍遍野,无力回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此所谓远水,难救近火!即便不论是否为某些人的‘拖’字诀,会令前线丧失军情良机,也是不懂兵法、不谙军情的外行才能想出来的“馊主意!””


    他字字如刀,毫不留情地戳穿了高禀义“紧急调拨”方案背后的“拖延”之意!


    高禀义脸色微沉,听出了这话中的犀利,却也不便出言辩驳反坐实了自己的意图!


    “其二,” 杨易之目光陡然锐利如鹰隼,冰冷地扫过跪在地上、面无人色的朱庆宗和张良,


    “朱尚书、张尚书,口口声声抱怨皆因天灾,转运艰难,或有几分实情。


    可老臣想请问二位尚书,楚王出征已逾四月!粮草供给乃军国重事,况楚王出征老六部撤藩是陛下亲发圣旨的大事,岂能无周密预案?


    按常理,大军开拔前,便应以季为期筹备齐全后续三月乃至半载之粮秣。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早该在入冬前便到位的军粮因何还有短缺?


    假若提前筹措没有失职,后期分批发运便应源源接济。


    为何偏偏在楚王即将毕其功于一役、叛军主力溃散、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忽然爆发所谓‘天灾’,导致粮草彻底断绝?


    此等巧合,若不是失职,老臣倒真是白打了半辈子的仗,枉被先帝赐封这个“征西侯”了。


    朱尚书、张尚书,不知二位方才所言一直在恪尽职守,口口声声向陛下喊冤,从何说起呀?”


    朱庆宗、张良如遭雷击,身体剧震,冷汗瞬间冒出,几乎浸透朝服!


    杨易之扫视二人一眼,并不打算给他二人狡辩的机会,


    “再者,户部钱粮调拨,兵部转运路线,皆由二位执掌!道路冰封,可曾提前探明?有无预设替代路线预案?


    仓吏贪墨,盘账不清,是何时发现?为何不及早处置,非要等到粮草断绝、前线告急才上报?


    此等延误,究竟是天灾所致,还是……人祸大于天灾?


    如若是有人故意制造‘人祸’,以‘天灾’为名,那如今北境断绝粮草的问题,可就不是玩忽职守那么简单了!


    恐怕是贻误战机都不算大,构陷亲王、祸乱朝纲,以掩盖更深的罪责才是根本!


    只一句天灾阻路,就妄图推卸粮草押运不畅的所有责任。


    借着陛下龙体欠安,非但不说为恪尽职守、勤谨办事为陛下分忧,反一味拖延、贻误战机,不论晋王所言军粮、账目是否不清,是否有贪吏作祟,单这贻误军情、御下无方,二位大人已足够撤职查办、斩首抄家了吧……”


    “杨侯爷,您可不能因为楚王殿下与您有半子之亲,就血口喷人呀!” 朱庆宗再也忍不住,惊恐交加之下失声辩解,声音都变了调。


    “陛下!杨侯无凭无据,借楚王粮草押运不畅如此误会臣等忠心,实有诬陷忠良之嫌,臣等冤枉啊!” 张良更是涕泪横流,磕头如捣蒜。


    此时的高禀义脸色已阴沉如冰,方才脸上的平静荡然无存,因着杨易之行事做派不同晋王元拯那般冲动,一时竟不敢贸然出言反驳!


    杨易之对跪在式乾殿大呼冤枉的朱庆宗和张良充耳不闻,只对着御案旁气息奄奄,眼神却陡然亮起一丝精光的元超道:


    “以老臣看,解决楚王殿下北境前线之忧,的确是当务之急,然洛城京畿粮仓不可动!”


    “那依杨侯之见,当如何快速筹备到足用的军粮送往北境呢?”元拯此时已消解了胸中大部分憋闷,真正关注起北境军粮问题了。


    “陛下,晋王殿下,是否因当年先帝有旨意:不可轻动!竟忘了冀州的北境应急义仓?”


    一句话元超、元拯瞬间都感精神狂振,元拯更是如同久旱逢甘霖!他猛地跨前一步,带着无比的兴奋与快意,对杨易之拱手施礼道,


    “好!好啊!杨侯,果然不愧是文武双全的大将儒风,本王佩服!”


    转而面向元超道:


    “陛下,杨侯所言非虚,当年先帝曾在冀州设立应急义仓,专为非常时期解北境荒年之需。


    因担心朝中有人惦记,先帝特意着有忠义传家之名的张氏常驻冀州监管冀州义仓,不计入我北元各州郡粮仓调拨……”


    元超此时也已理顺了当下事务的轻重缓急,骤然轻松的心情令他似也瞬间又有了力量,


    “不错!朕如今远离战场多年,竟忘了父皇曾经对北境危机的安排,真是不该!


    即如此,依杨侯之见,现下调拨冀州义仓粮草到北境楚王军营,当由何人督办最为合适?”


    “陛下,为避免粮草问题再生枝节,老臣愿为陛下分忧,亲自督办调拨冀州义仓粮草到楚王北境军营之事,还请陛下允准!”元拯主动请缨,不给户部、兵部一丝机会!


    “陛下,押运粮草军备是户部和兵部的职责,晋王之请于情不该、于礼不合,此事还是当由户部、兵部合力承办才是!”


    高禀义咬紧牙关,努力再做最后的挣扎。


    “户部、兵部两位大人已几次强调天灾阻路运粮无力,如今非常之时,不容再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他们已不再适合此事!


    老臣以为,晋王殿下对北境军粮调拨之事始终关心备至,确为督办此任务的最佳人选!”杨易之此时不再保持以往议事的不置可否,直接忽略所有杂音,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好!杨侯所言有理,如今北境军粮调拨的确已是刻不容缓,非常之时,不能再有任何差错!”元超因着心底骤然涌起的希望,浑身又有了力量,


    “传朕旨意,调拨冀州义仓粮草到北境军营的任务,由晋王全权督办!但有人员调动,持晋王鱼符即可调拨洛城虎贲营兵马!


    五皇叔,楚王在北境的安危,朕就托付给您了!万望五皇叔尽心筹措,护我楚王安然归来……”


    元超因激动双手支撑御案直接站起身,可话音未落,胸口忽觉憋闷,一口黑紫色的脓血喷薄而出,随即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喜欢许我今世,还君来生!请大家收藏:()许我今世,还君来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