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86 章 星蕊基金

作者:一猫一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回到沪上,赵雯雯好好的休息了几天,尽量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迎来了春节。


    春节过后,邹春兰的保姆带着赵泽嘉去京城小住,而赵雯雯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欧阳蕊的离世还是像一块石头压在她心里,而成立基金会,完成对欧阳蕊最后的承诺,是她寄托哀思最重要的方式。


    春节假期刚过,她就以一种处理大事的郑重和狂热,迅速投入其中


    她首先召见了自己的律师团队和基金会筹备组,和早已让助理物色了相关专业人士。


    “基金会名称就定为“星蕊义务教育基金会”。”


    赵雯雯按照当时欧阳蕊的嘱托,没有用欧阳蕊这个名字,而是取了欧阳蕊名字当中的“蕊”字,取名星蕊基金。


    这个名字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寓意着欧阳蕊就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这片天际。


    赵雯雯开门见山,语气不容置疑,“星蕊基金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欧阳蕊女士的精神,专门用于支持华国西部及其他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重点方向是危旧校舍改造、教学设备捐赠、贫困学生助学、乡村教师培训。这是欧阳大姐毕生的心血,也是她最后的牵挂。”


    她雷厉风行地做出了一系列决定:


    1、“首期注资三千万人民币,从我个人账户划拨。后续每年,我的集团公司会持续投入,并接受社会捐赠。”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专业人士都暗自咋舌,这远超一般慈善基金的启动规模,显示了赵雯雯的决心和财力。


    2、“聘请最专业的经理人来负责日常运营管理,但核心项目的审批权,我必须亲自过问。要建立一个透明的监督机制,每一笔钱的去向都要清晰可查,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欧阳大姐的名字,不能沾上半点污名。”


    3“立刻组织考察团,优先重返欧阳大姐生前最后考察过的西南那几个县,尽快拿出首批援建学校的名单和方案。要快,要实效!”


    整个团队在她的高效驱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注册流程一路绿灯(其中自然也有罗家、黄家无形影响力的作用),各种文件、章程、账户以惊人的速度落实。


    仅仅一个多月后,“星蕊义务教育基金会”的成立发布会暨首批项目签约仪式,在沪上一家豪华酒店隆重举行。


    赵雯雯特意邀请了教育部相关司局的领导、沪上市分管教育的领导、以及众多商界和媒体人士。


    会场布置得庄重而温馨,欧阳蕊的大幅照片和生平简介被放置在显著位置,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基金会的由来与使命。


    赵雯雯身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套装,精致的妆容下是一丝不苟的干练,她站在台上,发表了简短却极具感染力的讲话。


    她没有过多提及自己与欧阳蕊的私交,而是深情回顾了欧阳蕊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强调了基础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并郑重承诺基金会将秉承欧阳蕊女士的遗志,务实、高效、透明地运作下去。


    她宣布了首批援建的十二所西部乡村小学名单,并当场与相关地区的代表签署了合作协议。现场掌声雷动。


    黄德山虽然因军务无法亲自到场,但他委托专人送来了花篮和书面致辞,表达了对基金会成立的祝贺、对赵雯雯及社会各界的感谢,并再次缅怀了妻子。


    这份书面致辞被当场宣读,增添了仪式的分量与感人色彩。


    罗正均自然也没有露面,但他显然关注着这一切。仪式结束后不久,赵雯雯就接到了他的电话,语气中充满了赞赏:


    “雯雯,事情办得漂亮,效率高,影响也好。老爷子那边又夸你了,说你有始有终,大气,是干大事的人。”


    基金会的成立,不仅是赵雯雯兑现了对逝者的诺言,更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公关和社会形象塑造。


    它将她从一个“成功女商人”的形象,提升为了“富有社会责任感、重情重义的慈善家”。


    更重要的是,它深深地捆绑了黄家的感激和罗家的认可,将她个人的情感与顶级政治资源家族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其深远影响,远超基金会本身。


    看着基金会正式挂牌运作,赵雯雯站在自己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黄梧桐树上发出的第一缕新芽,心中畅然。


    她默默道:“欧阳大姐,您安息吧。您没走完的路,我会替您,一步步走下去。”


    这不是圣母心,也不是灵魂的升华,而是因为欧阳蕊,赵雯雯似乎又体会到了赚钱的另一种意义,那是一种沉甸甸的、关于承诺与社会责任的意义。


    说的再俗气一些:名利名利,为什么“名”在前“利”在后?


    她一个草根出身,有了花不完的钱,不用来换“名”,换顶级靠山和人脉,难道做个傻乎乎的暴发户?别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像黄家那种家族,如果需要,只要稍微露一点风声,就会有大把的人来投诚,来表忠心。


    当初黄德山要带欧阳蕊去港岛养病,他但凡透露一点信息,大把的港岛富豪会挤破头的来效劳。


    而她,顺其自然的就把事情给做了,没有半分做作,就得了黄家父子的心。


    就单靠罗家?若不是这档子事,罗家怕是只拿她当个工具人。


    靠和罗正均的感情维护将来几十年?那万一罗正均变心呢?谁敢去赌人心?


    如果她也能和黄家绑定的更深一些,就有了和罗家谈条件的底气。


    不是说她要想着和罗家翻脸谈条件,而是手里无剑,和手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是未雨绸缪,也是底气。


    ……


    欧阳蕊的离世,对黄德山而言,与其说是失去了一个伴侣,不如说是骤然失去了生活中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坐标。


    他们夫妻常年两地分居,一个在港岛,一个在京城或奔波于全国各地,聚少离多,感情或许已沉淀为责任。


    但那种失去“家”的稳定感和身份认同的崩塌,依旧让他陷入了巨大的空虚和茫然之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